姜開杰 陳少蓮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是我們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不同的學科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不同的特點,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
【關 鍵 詞】 小學合作;小學;教學
新的觀念、新的角色,要求我們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教材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痘A教育章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毙〗M合作學習、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被廣大教師樂于采用的一種全新而有效的學習方式。但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城區(qū)學校班額大,生源參差不齊,再加上小組學習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自由性。教師稍調控不當,小組合作學習就流于形式。我們從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角度出發(fā),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合作,并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動力。
學習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jù)。它改變了傳統(tǒng)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yōu)闃藴?,以學生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從而改變了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盡己所能,個人能力得到最大的程度的發(fā)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
1. 我們班共有56名同學,我將其劃分為六個大組,每個大組選擇思想品質好、學習成績拔尖、具有專長、反思靈敏、口齒清楚、說話流利、有一定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的學生作為固定的組長,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平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由組長全面負責監(jiān)督組員完成。
2. 人員搭配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中等生偏多的情況,我們班的小組為六人一小組,優(yōu)中差的比例為2∶5∶2。在小組中盡量使成員在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確保其合理性和差異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在小組中實行執(zhí)行小組長輪流制。
3. 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要想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實處,必須合理分工,責任到人。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進行合理分工。如口齒伶俐的學生可作為本組的匯報者,朗讀好的學生可作為本小組的領讀者,并且應該輪流擔任,實現(xiàn)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教師除了在理論上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外,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位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位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2.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3. 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yǎng)。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整節(jié)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就需要根據(jù)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jiān)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讓他們多一些發(fā)言的機會。
4. 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后總結。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后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于改進教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是由問題引發(fā)的。問題是以一定的認知為前提,而指向未知領域的命題。提出某個問題就為學生的智能活動樹立起一個方向性的障礙,從而對學生的智力活動產(chǎn)生刺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而提出的。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引起討論的問題就要能夠切實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能夠引起師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當然,問題還應是體現(xiàn)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下的果子”。
1. 矛盾型問題。即問題揭示教材中知識之間的矛盾之處,有意識地挑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fā)生激烈的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chǎn)生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在教學分數(shù)化小數(shù)時,當學生發(fā)現(xiàn)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質因數(shù)的分數(shù)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后,讓學生判斷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并把所有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與判斷不符。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學習討論。因為這類問題情境是以矛盾沖突為基礎而產(chǎn)生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所以,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特別投入。
2. 假設型問題。即要求學生以已知的內容為前提進行猜測、推斷。如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猜測分數(shù)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性質,在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確定性,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容易將學生置于一種非得思考的問題情境中,因此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便會思緒飛揚。
3. 發(fā)散型問題。既要求學生緊密圍繞某一問題,從多側面、多方位進行思考,以探求問題的多種答案。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多種方法解答。由于這類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
四、要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1. 小組成員保持相對穩(wěn)定。學習小組的劃分由班主任牽頭,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進行,成員保持相對穩(wěn)定,便于按照小組編排座位,為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因不同學科特點,人員亦可適當調整;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組內人員職責亦可輪換。
2. 小組合作必須以自主學習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當老師布置完學習任務后,學生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討。因為學生缺乏對問題深刻的思考和獨立的見解,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所討論的問題往往沒有探索性,或者部分優(yōu)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呢?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先布置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chǎn)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教師適時安排合作與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才有話可說,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才有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操作流程:1. 情境誘導;2. 明確任務;3. 合作探究;4. 交流反饋;5. 歸納評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是我們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不同的學科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不同的特點,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傅永曙.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論[M]. 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 胡慶芳. 有效小組合作的22個案例[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 吳培森.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方式與文化策略[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