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厚榮
?
非體驗無以成文
——“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淺談
●郭厚榮
郭厚榮名師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3月,在江漢油田廣華初級中學和江漢油田物探學校分別設有辦公點。工作室以培養(yǎng)青年教師、引領教學教研為主要工作目標。
工作室主持人郭厚榮是湖北省特級教師。三十多年的語文教學中,他始終致力于構建“自主互助型”學習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體驗式作文”就是其中之一),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教科研成果多次發(fā)表于省級以上專業(yè)期刊。
作文是學生生命歷程的記錄,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思考。倡導“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要改變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生命體驗中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關懷和提升,真正實現(xiàn)自主作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些論述體現(xiàn)了“生活本源”的教學理念。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抓住生活細節(jié),引導學生充分體驗,從而產生欲罷不能的表達欲望。
一次,教師帶學生去集團參加藝術節(jié)。在返回的公交車上,參加完比賽的學生“對號入座”,有說有笑。教師站在走廊中,右手拉著懸桿,身子隨著車的顛簸左右搖晃。售票員見狀,連忙說:“老師,你到我這兒坐吧?!薄爸x謝!不用了,沒關系的。”司機忍不住插話了:“老師,問您個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是本身素質太差呢,還是老師沒教育好?”“……哦……啊……我們的學生今天實在太累了,比賽很辛苦呢……”老師寬容地笑笑。頓時,公交車里靜悄悄的。
回到學校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以上情境自選話題,寫一篇作文。第二天,作文交上來了。有的學生懊悔自己當時的麻木和遲鈍,有的學生分析了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有的學生反省了自己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缺陷……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達了對老師的歉意。理解、溝通、信任、成長等通過文字在師生心中潛滋暗長。
還有一次,早讀時,學生懶洋洋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教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背”字,于是有三兩個學生開口了;教師又在后面寫了三個小字“會了嗎”,更多的學生開始讀書了;隨后,教師先后寫上“?”“!”“……”教室里書聲瑯瑯了。下一節(jié)課,教師制作了一張圖片:主體是講桌和老師,背景是早讀時黑板上的文字和符號,畫名叫《早讀鈴響過……》。教師將圖片印發(fā)給學生,要求他們看圖作文。學生會心地怪笑之后,愉快地完成了作文任務。
加達默爾說:“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xù)存在意義的特征,那么這種東西就屬于體驗?!币陨蟽蓚€案例中的情境稍縱即逝,教師憑借一雙慧眼抓住了它們,并引導學生進行體驗。這不僅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而且升華了學生的情感。
學生身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資源,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情感,而且能為“體驗式作文”找到素材。
閱讀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方式。學生閱歷較少,視野受限,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是體驗生活、豐富情感、深邃思想的重要途徑。我們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專題閱讀活動、美文品讀活動、課本劇改寫演繹活動、“我喜歡的文學人物”鑒賞活動、“我喜歡的文學故事”宣講活動、詩歌朗誦大賽、讀書筆記展評活動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寫作和人生的雙生長。
豐富的網絡資源,也為“體驗式作文”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把優(yōu)秀的音頻、視頻資料作為作文教學的素材和觸發(fā)點,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例如,詩朗誦《媽媽,我等了你二十年》表現(xiàn)了當代軍人獻身國防的無怨無悔,能引發(fā)學生不盡的感慨;FLASH動畫《小蚯蚓的遭遇》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悲憫之心,而且能讓他們生發(fā)出對人生際遇的思考;每年央視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視頻材料,不論是人物事跡還是“頒獎詞”,都非常值得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挖掘。
很多公益廣告貼近生活、貼近人情,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讓這些優(yōu)秀的公益廣告進入課堂,也能助推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央視的公益廣告《媽媽,我也給你洗腳》中,媽媽為奶奶洗腳的情境感染了兒子,兒子主動端來水,要幫媽媽洗腳。這個視頻雖短,內涵卻很豐富。教師如果善于利用,它就會變成很好的體驗式作文資源。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人就各有兩個思想。體驗雖不同于思想,但交換體驗仍有益處。搭建互動平臺是交流體驗的捷徑。
《班級史冊》是師生交流體驗的最好平臺。內容可以是班級發(fā)生的大事要事,可以是班級優(yōu)秀人物推介,可以是學生的心靈感悟等?!栋嗉壥穬浴返木帉懛秩齻€步驟。
一是征集稿件。所有反映班級生活的文章都在征集之列。文章既可以是以前創(chuàng)作的,也可以是征集期間創(chuàng)作的。教師如果保留有班級學生的作品(如學生的課堂作文、周記、小練筆等),也可以提供出來。
二是篩選修改。在充分征集稿件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班級史冊》的內容和編寫要求篩選稿件。對于內容重復的稿件,可以擇優(yōu)選用;對于遺漏的內容(如重要事件、值得記載的活動、突出的學生等),可以安排學生臨時創(chuàng)作。篩選稿件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文章入選。入選稿件確定后,教師要把稿件交還給作者進一步修改。
三是編排目錄。入選稿件改定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內容進行分類(如寫班級特點的,寫老師的,寫同學的,寫課外活動的,寫惜別之情的等),使《班級史冊》欄目分明,體例得當。為了突出紀念意義,教師還可以讓每名學生寫一句贈言,作為附錄編在后面。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編定目錄。
目前,工作室已編輯出《陽光下的季節(jié)》《四時年少》等《班級史冊》。它們不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里程碑,也是體驗式作文教學成果的結晶。
教師真誠、及時、形式多樣的作文點評也是交流體驗的重要方式。學生作文后,教師不僅要及時批閱,而且要及時講評。講評時,或賞析構句成段之巧,或賞析構段成篇之妙,或賞析構思之奇,或賞析主題之新……教師要盡力展現(xiàn)每名學生作文的閃光點,而不要總拿個別作文能力強的學生作范例。這樣的點評可能會超出“每周兩節(jié)作文課”的時間限制,但這有什么關系呢?只要我們的行為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浪費點時間有何不妥?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班級“網絡論壇詩社”、班級群共享、個人主頁、QQ空間、個人博客、微信、電子板報等方式讓學生交流體驗,收獲成長。
“寫作”是什么?簡言之,不過是兩個詞——“記錄”或“敘述”。當師生、生生之間通過文字分享彼此的體驗時,學生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語感,掌握了文字運用的技巧。這樣形成的能力,其牢固與深邃遠勝于講解與灌輸。
雅思貝爾斯說:“人的回歸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條件。”“體驗式作文”教學強調寫作的主體是人,是情,是真,而這些都離不開學生的真實體驗。循著“體驗”的路走下去,或許我們的作文教學能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單位:江漢油田教育集團物探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