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表層組淚液分泌量多于原位組,早"/>
柳成浩
【摘要】 目的 探討準分子激光術治療近視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120只眼)近視患者, 隨機分成表層組和原位組, 每組30例(60只眼)。表層組行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治療, 原位組行準分子激光原位切削術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jié)果 表層組早期視力恢復慢, 90 d后與原位組恢復視力相同(P>0.05), 表層組淚液分泌量多于原位組, 早期舒適度低于原位組, 淚膜穩(wěn)定性、遠期舒適度優(yōu)于原位組(P<0.05)。結(jié)論 近視患者若不急于視力恢復, 可承受早期眼部不舒適癥狀, 行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治療, 可取得顯著長期療效, 適用于低、中度近視患者。
【關鍵詞】 準分子激光術;近視;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68
近視是指眼睛可看清近距離事物, 看不清遠距離事物, 發(fā)生原因與遺傳、環(huán)境或發(fā)育問題等有關[1]。臨床對近視當前主要采用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 其分為表層手術和原位手術兩種類型, 每種類型均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不足, 為探討更為有效且安全的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方式, 本研究對60例近視患者進行了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和原位切削術治療的探討和對比,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近視患者60例(120只眼), 隨機分成表層組和原位組, 每組30例(60只眼), 表層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20~51歲, 平均年齡(35.23±7.75)歲;原位組男18例, 女12例, 年齡19~50歲, 平均年齡(35.01±7.53)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行準分子激光術前, 均進行詳細視力、屈光、眼前節(jié)、眼底、眼壓、角膜測厚及角膜地形圖等檢查, 將眼部炎癥、干眼癥等患者排除。表層組行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治療, 原位組行準分子激光原位切削術治療, 手術操作前先對患者行常規(guī)消毒, 再取麻醉眼藥水進行麻醉, 術中操作要仔細、精準, 術后對患者進行抗炎、抗感染治療。兩組手術操作均由同一位準分子激光術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
1. 3 觀察指標[2] 觀察并對比兩組術后7、30、90、180 d的視力、淚膜破裂時間、淚液分泌量和眼部舒適度評分。視力恢復根據(jù)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檢查結(jié)果判定;淚膜破裂時間在裂隙燈下, 進行結(jié)膜囊熒光素鈉試紙染色測試, 瞬目5~6次, 對淚膜破裂時間進行記錄, 行3次測試后計算平均值;淚液分泌量需對患者行淚液分泌實驗, 根據(jù)檢測量計算;眼部舒適度評分根據(jù)患者自身感受進行打分, 0~3分
4個標準, 0分指無不適, 1分指有輕度不適, 2分指有中度不適, 3分指有重度不適。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視力比較 表層組術后7 d視力為(0.4±0.1), 30 d
視力為(0.6±0.2), 90 d視力為(0.8±0.3), 180 d視力為(1.0±0.4);原位組7 d視力為(0.8±0.3), 30 d視力為(0.9±0.4), 90~180 d
視力為(1.0±0.4)。表層組90 d前視力恢復較原位組慢(P<0.05), 90 d后與原位組恢復相同(P>0.05)。
2. 2 兩組淚膜破裂時間比較 表層組術后7 d淚膜破裂時間為(5.1±1.6)s, 30 d為(7.3±2.1)s, 90 d為(9.4±3.2)s, 180 d為(12.7±2.5)s;原位組7 d為(4.7±1.5)s, 30 d為(6.5±1.7)s, 90 d
為(7.5±2.6)s, 180 d為(8.6±2.3)s。表層組淚膜破裂時間長于原位組, 穩(wěn)定性優(yōu)于原位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淚液分泌量比較 表層組術后7 d淚液分泌量為
(10.3±2.8)ml, 30 d為(12.5±2.3)ml, 90 d為(14.3±2.8)ml, 180 d
為(15.1±3.6)ml;原位組7 d為(9.8±2.7)ml, 30 d為(11.7±3.5)ml,
90 d為(12.6±2.8)ml, 180 d為(12.8±2.9)ml。表層組淚液分泌量多于原位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眼部舒適度評分比較 表層組術后7 d眼部舒適度評分為(2.7±0.9)分, 30 d為(1.2±0.5)分, 90 d為(0.7±0.3)分,
180 d為(0.5±0.1)分;原位組7 d為(1.3±0.6)分, 30 d為(1.9±
0.8)分, 90 d為(2.1±1.0)分, 180 d為(2.6±1.2)分。表層組早期舒適度評分低于原位組, 遠期舒適度評分優(yōu)于原位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準分子激光術是臨床治療近視的方法, 它是通過制造角膜瓣, 利用激光切削改善角膜屈光的一種治療手段[3], 分為表層手術和原位手術兩種類型, 為探討更為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對準分子激光術兩種類型進行了對比和分析。準分子激光原位切削術角膜瓣的制作, 需利用角膜上皮層、前彈力層和部分角膜基, 可有效促進視力恢復, 早期無不適癥狀, 但術中由于對部分角膜神經(jīng)纖維切斷, 導致角膜整體受損, 損傷角膜神經(jīng), 影響抵御能力, 易發(fā)生干眼癥等不良癥狀。而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角膜瓣的制作, 只采用角膜上皮層, 雖早期會出現(xiàn)不適癥狀, 視力恢復慢, 但其對角膜神經(jīng)不會造成損傷, 不用切斷神經(jīng)纖維, 保留角膜完整便于恢復, 具有長期療效[4]。
綜上所述, 在不急于視力恢復情況下, 能夠?qū)υ缙谘鄄坎皇孢m癥狀耐受, 行準分子激光表層切削術治療, 可取得顯著療效, 對低、中度近視者比較適用。
參考文獻
[1] 劉四海.準分子激光雙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鑲術治療近視的臨床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09, 11(3):95-97.
[2] 趙宏, 丁相奇, 顧東霞, 等.準分子激光表面切削術治療近視的臨床體會.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 2008, 30(4): 293-296.
[3] 周蕾寧, 許崇陽.準分子激光手術非球面與標準切削治療近視的早期觀察.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8, 11(6):844-845.
[4] 羅杰, 胡琦, 史學良, 等.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近視的臨床研究.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10):50-52.
[收稿日期: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