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君+伍鐵斌
摘要:針對我校非電類專業(yè)《電工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該課程學時少、內容多并且較難等特點和本校現(xiàn)狀,提出了非電類專業(yè)《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上述教學改革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非電類;電工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5-016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blems on our school non-electrical specialty "electrotechnics course ", combined with less teaching hours, more content and more difficul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non-electrical specialty " electrotechnics course " is put forward, which stimulate the students to the course of stud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non-electrical; electrotechnic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電工學》是一門基于實踐應用的基礎課,對于非電類工科專業(yè)后續(xù)電類相關課程的學習和深入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電工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電學知識,促進其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為生產生活實踐服務[1]。目前,《電工學》課程已經(jīng)成為我校十余個非電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涵蓋了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材料、化工、化學和軟件工程等學科專業(yè)。本文根據(jù)我?!峨姽W》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 新形勢下《電工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學時偏少,內容偏多而且涉及面寬[2]。以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yè)為例,我校選用的教材為秦曾煌主編的《電工學》第七版,理論學時為72學時,實驗學時為18學時。電工學理論的內容包括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兩個大部分,可以很明顯看出,要想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這么多的教學內容是件很困難的工作,特別對于年輕教師是個很嚴峻的挑戰(zhàn)。
2)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峨姽W》是主要研究電路組成、電磁規(guī)律及其分析方法的技術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電工學》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比較多,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學習難度大。由于高校近年來擴招的影響,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特別是對涉及數(shù)學方面的知識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對于一些需要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的問題不知所措。
3)教師缺乏對相關專業(yè)的了解,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與所教專業(yè)其他知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電工學》與他們所學專業(yè)無關的錯覺,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教學手段單一。一方面采用灌輸宣講式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又過分依賴電化教學,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5)考核方式不盡合理科學?,F(xiàn)在普遍采用單純的期終閉卷考試作為考核方式,過分注重卷面成績,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全面深刻理解掌握。
2 《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對于《電工學》課程中涉及《高等數(shù)學》和《大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在講授前應該首先溫習相關內容。比如正弦交流電路這一部分知識,就在講授之前復習復數(shù)的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2)強化教學過程的專業(yè)背景【3】。缺乏與所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或者應用背景的銜接是非電類專業(yè)學生在《電工學》學習中經(jīng)常遇到的困惑,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課程學習與后續(xù)學習的關聯(lián)性。例如針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將電動機這部分內容與《泵與風機》課程聯(lián)系起來,通過一些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意識到《電工學》課程的重要性。
3)對于任課教師缺乏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我校和系部已出臺政策,每年各教研室安排兩名教師去企業(yè)掛職鍛煉,并鼓勵教師考取相關職業(yè)資格證書,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專業(yè)工程背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為了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單一,過分利用電化教學的弊端,本門課程已有一半左右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實驗室講授。教師在一邊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一邊用實驗演示,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
5)考核方式更加科學合理【4】。期末總成績采用課堂出勤、平時小測驗、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加權總值,有效的改變了以前單純依賴期末卷面成績的局面,更好的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以上方案實施一年以來,無論是學生的到課率還是學生實驗能力及考核成績均有顯著的提高,得到了學校系部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3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培養(yǎng)應用型和綜合型人才的需要,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尤其如此。然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卻是目前社會和企業(yè)對高校教學提出的迫切要求。所以在新形勢下,只有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和實踐,才能總結和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顯金. “電工學”課程中的思維方法及教學引導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4).
[2] 姚志樹. 非電專業(yè)《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9).
[3] 蔡昌春,苗紅霞,劉翔,鄧志祥,李威. 非電類專業(yè)“電工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3).
[4] 路志英,王萍,李鵬,李洪鳳. “電工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探討[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