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俊
摘 要:王銘玉教授的《語言符號學》從符號學視野出發(fā),用符號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人類最大的一個符號系統(tǒng)——語言。本書的重大意義正是在語言與人和社會的復雜關系中重新審視語言符號系統(tǒng)。語言學和符號學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互動互融,符號學推動了語言學研究地位的改變,對待語言的符號學態(tài)度使得人們開始關注語言單位的符號特征,本書的中篇是最為華彩的部分,提出了語言符號學的基本思想,從符號學角度重新架構了如二元對立、語言符號的層次、語言符號的意義等語言學的十二個核心要素,在廣泛而深入探討這些核心要素的過程中,語言符號學也得以確立。
關鍵詞:語言學 符號學 社會
符號學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它作為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在多門學科都受到推崇。王銘玉的《語言符號學》正是從符號學視野出發(fā),用符號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人類最大的一個符號系統(tǒng)——語言。此書不僅為符號學的研究領域開疆擴土,更在符號學的宏大視野下重新審視人類所特有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
一
王銘玉教授將語言符號學作為其研究對象,其重要意義是與生俱來的??ㄎ鳡柦o人下了一個全新定義,“從人類文化的角度來看,符號化的思維與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把人定義為符號動物?!盵1]卡西爾認為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符號是用來表達意義的,沒有意義是不需要符號來表達的,也沒有不表達意義的符號。沒有符號,人的知識是無法形成,也無法讓別人知道,符號系統(tǒng)為人類在由遺傳變異、自然選擇造成的生物進化路線之外,鋪設了一條文化進化的道路。[2]3符號在人類進化與發(fā)展的道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有其特殊之處,首先它產(chǎn)生于人類社會,其次它為人類所特有,再次人類世界的其他符號系統(tǒng)常常是以語言作為其闡釋基礎的。我們生活的世界經(jīng)常被分成3類:一是物理世界,即客觀世界;二是精神世界;三是客觀知識世界。本書認為在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間就是重要的語言世界。語言世界不僅將客觀知識編碼,而且將精神世界也編碼,從而開辟出無數(shù)的談論域。語言由于介乎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間,必然要影響思維。[2]28作者在認真梳理了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后,得出結論:“語言是世界的圖景”,“語言是思想庫”,“語言是工具”。[2]29語言之于人類正如蝸牛殼之于蝸牛是須臾不離的。語言對于人類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使得本書的研究本身就意義非凡。
但是許多傳統(tǒng)教科書在界定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時,都把“語言本身”確定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強調(diào)共時研究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流派關注語言系統(tǒng)內(nèi)部的組織層次和結構狀況,雖然這一時期的語言研究成績斐然,但過分強調(diào)語言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于是忽視了語言是人類社會整個符號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這個重要事實?!胺柺澜缡怯扇N主要關系組成的,即符號與符號的關系、符號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以及符號與人的關系。這三種關系實際上包含了人類語言實踐的三個基本要素:語言、社會和人。”[3]本書的重大意義正是在語言與人和社會的復雜關系中重新審視語言符號系統(tǒng)。把語言看做是人作為實踐主體的符號系統(tǒng),人在該系統(tǒng)中處于中心地位,同時語言實踐也像人類的其他實踐活動一樣,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而且表現(xiàn)為一個歷史的動態(tài)過程。當把語言當做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來研究,語言是整個符號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從符號學宏觀的角度反觀語言學,也就打開了當代語言學研究的新視野。言語活動也分為兩類:達成交際的言語活動和未達成交際的言語活動。本書從符號學的角度來分析語言,首次把反映了思維、載有信息的未達成交際的言語活動也納入到語言學的研究對象范圍之內(nèi),然而這一部分言語活動長期被忽略,而我們只有從兩種言語活動中才能找到言語中相對穩(wěn)定的、確定的、恒常的部分。語言學和符號學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互動互融,符號學推動了語言學研究地位的改變,對待語言的符號學態(tài)度使得人們開始關注語言單位的符號特征,符號學跨學科的本質(zhì)特點促進了語言同人類生活其他現(xiàn)象的比較研究,把語言看作人類整個符號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與其他符號既相區(qū)別,又相聯(lián)系。即認識到語言特屬符號特征,更把語言放在整個符號系統(tǒng)中進行考量。
二
現(xiàn)代符號學理論思想主要有四大來源:自然科學、社會與人文科學、現(xiàn)代哲學思想、現(xiàn)代語言學。符號學有四大模式。索緒爾模式,索緒爾的符號學研究是建立在語言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他認為語言符號的最大特征是任意性,因為任意性而導致系統(tǒng)性。在索緒爾之后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結構主義研究傳統(tǒng),但重視結構和系統(tǒng)的索緒爾模式難免陷入共時研究的封閉格局。皮爾斯模式,關注的整個符號系統(tǒng),各種符號類型,符號研究跳出了語言研究的框架,皮爾斯習慣三分法,他把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拆分為符號、對象和解釋,也正因為皮爾斯的這種三分法使符號學研究更加重視解釋的無限可能性??ㄎ鳡柲J?,卡西爾和其弟子朗格試圖建立普遍的“文化語法”,他們的符號學思想從哲學出發(fā),他們的觀點精彩,但是因為很難在其他文化領域推演,所以也就缺少后繼之人。巴赫金-洛特曼模式,開拓者是蘇俄符號學家巴赫金的“語言中心馬克思主義”,洛特曼,伊凡諾夫等人為首創(chuàng)立莫斯科-塔爾圖學派,提出“符號域”理論,這一派別倡導應用控制論、信息論,特別是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論對符號學進行研究,有很濃的技術色彩。[4]本書認為符號學研究方向可以分為語言學的、非語言學的和折衷的3大類。索緒爾、葉爾姆斯列夫、巴特為第一類,即帶有語言學傾向的符號學研究方向;皮爾斯、莫里斯和西比奧克為第二類;艾柯及其他意大利符號學家則為第三類。他們彼此的立場區(qū)別主要是語言結構是否應成為非語言文化現(xiàn)象的模型或藍圖。[2]82本書對索緒爾、皮爾斯、莫里斯、巴特、艾柯、雅各布森、巴赫金和洛特慢的符號學思想追本溯源,進行了條分縷析地梳理,從語言符號學角度匯總了各家提出的重要的符號學理論,以及各家觀點、模式、研究方法對語言符號學發(fā)展所帶的影響。
三
本書的中篇是最為華彩的部分,提出了語言符號學的基本思想,從符號學角度重新架構了語言學的十二個核心要素,在廣泛而深入探討這些核心要素的過程中,語言符號學也得以確立。
語言和言語的二元對立體現(xiàn)為具體的執(zhí)行功能與概括的指導功能之間的對立,話語表達的連貫性和結構單位的層次性之間的對立,言語和語言對情境的相依性和分離性之間的對立,言語和語言在發(fā)展上的變異性與穩(wěn)定性之間的對立。
語言符號的層次。本書依據(jù)符號學理論把語言符號層次間的相互關系分為語構關系,也就是語言符號體系內(nèi)部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而對語言符號層次來說,語構關系可以理解為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結構關系;語義關系,是語言符號與其所表示的對象之間的關系;語用關系,是指語言符號和語言符號的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對語言層次來說,這種關系可以理解為人類對語言層次的合力把握、正確使用的問題。[2]184-186
語言符號的意義。本書針對各種意義理論的不足之處,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意義觀來解釋語言符號的意義性質(zhì),最終建構一種語言符號的層級觀,從而對符號意義做出一個較全面,較客觀的解釋。語言學中的符號分為物質(zhì)符號、語言符號和言語符號,它們分別位于符號層次的深層、淺層和表層。在物質(zhì)符號所處的深層,純物質(zhì)的語音外殼的產(chǎn)生,引起了人們對客觀世界某一個事物的聯(lián)想,即映象事物。語言符號所處的淺層,由物質(zhì)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共同構成。言語符號所處的表層,此時語音體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指稱言語中的具體事物或指稱現(xiàn)實事物。[2]206-207
語言符號的指稱。意義和指稱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多重意義理論都不能完全清晰地說明意義和指稱之間的關系,但是,本書則從語言——思維——世界三元構架梳理了意義與指稱間的本質(zhì)關系。意義是通過人的思維所產(chǎn)生的有關客體的觀念和內(nèi)容,意義要以語言為載體才能被表達出來。[2]217指稱指包括名稱在內(nèi)的整個媒介符號——語言與所描述的客觀事態(tài)——世界的對應關系。[5]指稱不僅僅是名稱與實在之間的簡單二項關系,而是一個由語言主體介入的多項復雜關系。意義和指稱是語言符號內(nèi)容的兩個基本的方面,它們既相互矛盾,相互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在構筑人類知識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語言符號的關系。任何符號表意活動必然在雙軸關系上展開,即組合軸和聚合軸。聚合軸的組成是比較與選擇關系,它不直接在符號文本中呈現(xiàn)出來,卻制約著符號文本的組成。組合軸則是把一些符號組成成一個有意義的文本的方式。本書不僅詳細分析了語言符號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的特點,而且指明了兩種關系的對立和聯(lián)系、應用以及制約因素。對語言符號的雙軸關系進行了極其深入的剖析。
語言符號的時態(tài)。語言符號的歷時態(tài)研究與共時態(tài)研究之間的對立是有關過程描述和結構描述之間的對立。索緒爾把語言研究分為共時研究和歷時研究,但是他認為前者比后者重要,這種觀點也影響了之后的語言學研究。本書則不偏不倚地分析了共時態(tài)與歷時態(tài)的重要性。共時態(tài)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是語言現(xiàn)存價值的基石,共時研究的視角具有整體性。語言的歷時研究則是把語言放到時間中去研究,從歷時變異性和動態(tài)角度來考察語言體系,因為演變是語言符號的普遍特征,語言符號的發(fā)展受多種因素制約,所以歷時研究也不能忽略。
語言符號的功能。近些年的語言功能研究趨向語言的表達和運用功能,語言的功能可分為表意功能和交際功能。本書更在多種功能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其理論方法的三條規(guī)律,即錯位律、突現(xiàn)率和全息率,以及思想互為補充的原則,即優(yōu)化原則、等級原則、指導原則和不完備原則。
語言符號的主體觀?!爸黧w”的概念也是一個比較含混的概念,立足點不同,得到的解釋也就不同。本書指出全面認識主體的不同層次,符號學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能路徑。莫里斯指出一個符號涉及三個方面的關系:符號與符號的關系、符號與對象的關系、符號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主體就可被置于語構學、語義學和語用學之中去研究,于是主體的三個層次變得分明。
語言符號的雙喻觀。本書從腦神經(jīng)科學方面、兩軸關系、句法關系、功能角度和構成的理據(jù)性等多個角度,聯(lián)系實際分析了隱喻和換喻的區(qū)別特征,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思路和基本素材。作者視野寬廣,對隱喻和換喻的區(qū)分和具體體現(xiàn)闡釋地都極為清晰、深刻。
語言符號的可逆性??赡娆F(xiàn)象之前并未引起語言學界的普遍關注,只在詞匯學中把它作為一種反義詞簡單提及,而本書作者看到了語言符號學中可逆性的廣泛性、復雜性,從語義、語法、邏輯層次來分析可逆現(xiàn)象。作者極富洞見的觀點打破了詞法范疇的限制來研究其句法體現(xiàn),闡釋可逆現(xiàn)象的性質(zhì)特點,深入探討了其功能句法分類問題。
語言符號的像似性。索緒爾已經(jīng)看到了語言中的像似性,但是他只承認擬聲詞的語音像似和如蘋果樹這種構詞過程中的像似性。皮爾斯看到了符號中的普遍像似性,將像似性分為影像像似性、擬象像似性和喻象像似性。本書由此不僅看到了語言符號中語音像似的意義,更推而廣之地尋找漢語語言文化中的像似性,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語言符號的標記性。標記現(xiàn)象在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本書不僅分析了標記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征,更深入分析了標記模式的認知、心理、文化和語用機制?!皹擞洭F(xiàn)象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處理上的經(jīng)濟性而產(chǎn)生的適應性認知策略?!盵2]401 “認知突顯性及語言標記性不止是一個單純生理現(xiàn)象,而是認知的感知方面和文化方面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盵2]403本書還從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等方面探討了標記理論在語言符號學各個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
符號學的強勢發(fā)展,一方面給語言學的研究帶來了沖擊,另一方面也為語言學的研究帶來的新的契機。兩門學科本來就唇齒相依,相互依賴。本書的重大意義就在于從符號學角度分析語言現(xiàn)象,建立了語言學和符號學之間的關系,為語言符號學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對該學科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核心要素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闡釋,從而建構出一個科學的語言符號學學科框架,為后續(xù)的語言符號學研究指明了方向。《語言符號學》是該學科的開山之作。本書的作者王銘玉教授是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龍江學者特聘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俄羅斯普希金獎章獲得者、俄羅斯“友誼與合作”獎章獲得者。多年來從事語言學和符號學研究,公開發(fā)表論文八十余篇,出版35部專著、譯著和教材,學術成果斐然。本書的索引部分王銘玉教授為我們列出了語言符號學相關的著作、論文、學術會議文章及論文集共1063項,包括漢語、英語、俄語三個語種,這部分材料為將來的語言符號學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實用價值,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p>
參考文獻
[1] 卡西爾.符號·神話·文化[M].李小兵,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
[2] 王銘玉.語言符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 王銘玉.語言符號的意義[A]//符號學研究[C].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
[4] 趙毅衡.符號學的一個世紀:四種模式與三個階段[J].江海學刊,2011(5).
[5] 王曉升.語言與認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