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亮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師數學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存在的許多問題,并對高師數學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改革提出了建議。教育實習應全程化,延長實習時間,采用系列化的實習模式等。
【關鍵詞】高師;數學教育;教育實習;改革
1 高師教育實習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高師教育實習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或相對集中)實習的方式,時間6周。實習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鞏固師范生的專業(yè)思想,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接觸班主任工作,培養(yǎng)從業(yè)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高師課程與教學的改革,在教育實習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整體現狀來看,我們認為我國高師教育實習還存在以下缺陷與不足:(1)對教育實習的重視不夠;(2)教育實習時間短,流于形式;(3)教育實習形式單一;(4)實習生對中學數學教學發(fā)展和改革的現狀不了解;(5)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的指導、管理不到位;(6)缺乏穩(wěn)定、高效的實習基地。
總之,由于高等師范教育實習存在著許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對高等師范教育實習應進一步進行改革。
2 對高師數學教育實習改革的建議
2.1 教育實習要全程化
本科實踐教學無疑是由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鏈,但對于教育實習來說,重要的是在設計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統(tǒng)籌設計,相互貫通,使教育實習全程化。全程化,即時間上的全程化和過程的全程化。前者指將教育實習分散貫穿于教師教育的整個周期之中,按年級安排不同層次要求的實踐內容;后者指實踐過程的全程化,即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2.2 延長教育實習時間,采用系列化的教育實習模式
歐美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師范生的教育實習過程,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時間平均在15周左右,而我國多數為畢業(yè)前一年的6周左右。針對師范類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把教育實習的時間延長到10周甚至是一個學期,采取系列化的實習模式。具體可采用如下系列教育實習模式:
(1)教育見習[1]。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就進行職業(yè)感受教育活動,即安排學生到中小學進行教育見習,使學生一入學就對自己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y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增強教師使命的神圣感。通過觀摩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課堂結構、常規(guī)訓練,以及詳細觀察中小學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學生上(放)學、課堂教學、班隊活動、課間活動、個別教育等,使學生以未來教師的角度初步接觸中小學教育教學,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常規(guī);領會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初步具有熱愛中小學教育、熱愛中小學生、熱愛中小學教師職業(yè)的崇高思想情感;增強職業(yè)意識,提高加強師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最好每學期有一周的見習,而且要有專任教師指導,并有具體任務,布置作業(yè),制定見習考核辦法。
(2)模擬實習。學生大二、大三可進行模擬實習,主要采取微格教學方法,播放一些觀摩課,主要是一些特級教師的優(yōu)質課,充分利用聲像技術,對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方法進行模擬、演練、講評和分析討論,進而進行反思和改進,培訓和提高學生的教學水平和技能。微格教學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有明確的方向和指標,并可將試講全過程對照錄像進行分析和評價。
(3)規(guī)范性試講。學生進入大四可在校內實習,進行規(guī)范性試講。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學內容,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zhèn)湔n,然后分小組在本組同學面前“試上一節(jié)課”,再由學生評價,教師總結?!霸嚿弦还?jié)課”關鍵要在“試”上做文章,讓學生在學習了普通教育學、心理學,并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后,“試”著鉆研教材、分析教材、寫教案、課堂導入、組織教學、提問啟思、課堂應變、結束授課、批改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體察上好一節(jié)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酸甜苦辣。
(4)規(guī)范性實習[1]。規(guī)范性實習分為兩段:前段為見習期,實習生必須在實習學校統(tǒng)一安排下熟悉實習學校和學生,觀摩實習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后段為實習期,每位實習生要上6-9節(jié)數學課,每堂課必須先進行試講,教案需經指導老師簽字認可后,方可給學生授課。且每位實習生必須互相聽不少于6節(jié)課,并做好聽課記錄,互相交流,通過“鏡像效應”提高實習生的教學技能。每位實習生都必須認真批改作業(yè),進行課外輔導。
每項實習結束后,實習生要對自己的教育實習工作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最后做出書面實習小結。
2.3 建立穩(wěn)定、高效的實習基地
為了切實提高師范類學生的數學教育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實習基地搞好協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應打破高校與中小學彼此隔絕的藩籬,架起溝通的橋梁,建立優(yōu)化組合的合作指導小組,及時對實習生進行指導,保證教育實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這樣不僅使中小學教學中的問題與人才需求能及時反映到大學及其教師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培養(yǎng)計劃中,同時,也能把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帶給學校,促進雙方課程與教學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大力加強與中小學和基礎教育機構的聯系,從各個方面適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在人才培養(yǎng)、委托培養(yǎng)、課程進修、咨詢服務、信息交流等方面與教育實習共建單位通力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中小學建立長期的和廣泛的聯系,走共同發(fā)展的道路。教育實習基地學校為師范生提供教育實習機會的同時,也為高校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便利。同時也為基地學校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提供引領,實現互惠雙贏。
2.4 加強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隊伍建設[2]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也是深入進行教育實習改革的保證。教育實習的質量能否得到保證,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質較高且相對穩(wěn)定的指導教師隊伍。對于大學指導教師,要在系內組織對指導教師進行多渠道培訓,使指導教師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教育實習的重要性,把實踐教學放到和課堂教學同樣的高度來認識,建立一支作風過硬,專業(yè)技能強的實踐教學隊伍。加強指導教師對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趨勢的掌握,熟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了解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深入研究實習指導內容和技巧,重視自身師范素質的錘煉和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更新。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要親臨學生實習的現場,認真聽取實習課,加強教學方案設計的輔導,組織學生說課、講課、評課。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則要向實習生提供直接的指導和幫助,如教學示范,為實習生盡可能提供教學機會,并給實習生的教學提供意見,幫助準備教學設計等。
2.5 加強對高師生的師范技能訓練
近幾年來,高師有注重學術性而忽視師范性的傾向,對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師范職業(yè)技能的訓練明顯不夠。在平時,各級學團組織應圍繞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從提高師范技能入手,廣泛開展課件制作、“三字一話”、說課競賽、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對師范生數學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工一,等.數學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改革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7,16(1):1-3.
[2]葉增,編.論教師專業(yè)化視野中的教育實習[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22(5):88-9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