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
就算一個人很富有,但如果他是自私的人,那他也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反之,一個人就算一無所有,但樂于助人不求回報,那也一定是最快樂的人。自私自利帶給人的只有痛苦,行善助人就會收獲雙倍的快樂。生活中,對家人多一點關(guān)懷;工作中,對同事多一點友善;有余,就多一點分享。
三毛曾經(jīng)記錄過她上小學時的遭遇,數(shù)學不好又因為被懷疑作弊,她頂撞得罪了老師,結(jié)果有一天被老師畫了黑眼圈在走廊里示眾。這件事使她休學在家自閉多年,也造就了其悲觀敏感的性格,盡管她一生走過48個國家、寫了26部作品,但還是走不出童年的陰影。
有些人不會在公共場合歇斯底里,不是人家忍氣吞聲故作“教養(yǎng)”,而是因為人家尊重他人的同時,也一直被他人尊重。有些人出不出門都滿眼是非、到處吵鬧,不是因為你在為大眾尋“公平”,而是因為你缺少教養(yǎng),換得了別人的以牙還牙。有些人的習慣就是不抵制點什么、不吵鬧點什么,就覺得自己吃了虧又受了氣,原因卻多是聽風就是雨沒有自己的判斷,或是自己沒有享受到所謂的特權(quán)。
你聽說過那個會搭車的機器人“波特”的故事嗎?它只是坐在路邊伸出手做出搭順風車的手勢,有過路汽車在它身邊停下時,它會說出自己想游歷世界的夢想,還要順帶一句“請抱我上車。”就這樣,有無數(shù)個車主停車抱他上車。如此接力,26天里“波特”游歷了加拿大和部分歐洲。正是那些待人友善的有教養(yǎng)的人停下了車,才成就了一場機器人的旅行,看似不可能的事卻真真切切發(fā)生在生活里。
教養(yǎng)一直都在,哪怕表現(xiàn)的方式是獨來獨往,但你并不孤獨。生活里有我們不喜歡的人,但沒有比我們身份低配不上我們的人,愿意善待眼前這個世界的人,也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