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燕
摘 要: Have是英語中使用的高頻詞匯,所以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是語法理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擬在回顧國內關于have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其研究基本狀況,分析研究成果及不足,以期為have的習得研究提供啟示。
關鍵詞: 國內 have 研究綜述
1.引言
Have具有實義和功能兩類用法,是一種具有形式特征和語義特征的復雜語類,具有三大句法功能:完全實義的主動詞用法、完全形式特征的助動詞用法及兼顧形式和語義特征的半助動詞用法(情態(tài)動詞)。由have構成的完成體可以和進行體be+-ing結合構成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三種完成進行體(楊貝,2003),也可以和情態(tài)動詞(must,can,could,should etc.)連用構成假設語氣完成體(perfect conditional)。所以動詞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是語法理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各位學者從生成、認知、構式等不同的視角對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進行分析,同時十分關注have的習得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國內關于have的研究,歸納其研究重點,分析其研究成果及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期為have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啟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國知網的檢索框中輸入“have”或者“auxiliary have”等關鍵詞,下載符合研究要求的國內文章。通過閱讀所得論文,對國內關于have的研究進行總結概括。
3.研究結果及討論
通過對中國知網所下載的論文的歸納顯示,國內關于have的研究總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have的用法與搭配、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have的習得及對have+V-en的研究。
3.1Have的用法與搭配
Have是英語中使用的高頻詞匯,因此國內學者致力于對have的用法及搭配研究。眾多學者(金道曾,侯寧海,1980;葉啟桂,1986;胡潤珠,1987)很早就對have的各種用法進行了詳細的總結;羅興偉提出了have作為使役動詞的四種句型,而鄧德華在其基礎上,提出have作為使役動詞的另一種句型,補充完善have作為使役動詞的用法。
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對have的使用上,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地道的搭配。因此對have的另一研究重點是英語本族語使用者和中國英語學習者、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之間使用have是否存在差異。羅琴琴在總結have的用法及搭配的基礎上探討此問題,研究結果表明,與本族語者相比,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存在過度使用、濫用have的現(xiàn)象;高水平層次的學習者在某些搭配上比低水平層次的學習者更接近本族語使用者,但在某些搭配上,兩個層次的學生都存在誤用濫用的現(xiàn)象。楊貝通過對比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中的四六級作文和國際學習者語料庫中的英美大學二三年級的本族語者作文中對動詞have的使用,發(fā)現(xiàn)兩者作文中have的用法存在很大差異,突出表現(xiàn)在have用作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構成完成時或虛擬語氣、have加名詞做賓語這兩種用法上,并指出語內、語際遷移、教科書編寫、教師講解及練習題的設計等是影響差異的因素。而中國英語學習者對含有have的虛擬語氣使用頻率較低的現(xiàn)象與戴曼純、王嚴的研究結果相符,原因可能是虛擬語氣本身的含義和用法比較復雜,加之漢語中不存在這樣的用法,很難發(fā)生有利的語際遷移。
隨著語料庫的完善與發(fā)展,學者開始基于語料庫研究have的用法。龔玲莉基于BNC語料,對have的使役結構進行句法語義特征分析;郭嘉則基于學習者語料庫提供的真實數(shù)據(jù),采用中介語對比分析方法,觀察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使用動詞have的特點。
3.2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
關于have的句法語義特征研究是一個熱點,國內學者張松松在此研究方向貢獻突出。張松松分析have的各類用法及特性,以期歸納普遍語法的(UG)獨立原則,解釋語言的本質。其研究重點使用HAVE分解法對have進行句法語義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類型的have在本質上是相同的,have的不同釋義主要是由后接的不同類型的補足成分及補足語與主語之間的關系而決定的,而不是由詞匯本身所固有的意義決定的,即have的多種意義是由句法結構推導出來的。HAVE分解法使得對have范式進行一致性分析成為現(xiàn)實。HAVE范式的所有結構都是按照P+BE這一句法推導過程形成的,差異則在于什么成分充當PP(prepositional phrase)中的限定語,當然也受到語義學和語用學相關原則的影響。張松松則關注與其他have結構存在明顯句法差異的表示“所有”意義的have(不能分配題元角色)的句法語義特征,他在總結兩類“所有”(可分割性所有和不可分割性所有)異同的基礎上,明確反對二元論,認為只是語法化范疇的程度不同造成的結果。
3.3Have的習得
由于由助動詞have構成的完成體可以和進行體be+-ing結合構成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三種完成進行體,因此have的習得研究重點在于have作為助動詞的時體的習得研究上(熊建國,2003;蔡金亭,2004;蔡金亭,2002;樊長榮,林海,2002等)。時體習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研究者們試圖解釋時體習得的規(guī)律,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熊建國研究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時體形式和意義的習得狀況,探討時體形式和意義兩者之間的關系,指出被試對時體形式的掌握先于對其意義的掌握,即支持“形式優(yōu)先假設”;蔡金亭使用完形填空方法,檢驗中國大學生的英語過渡語是否符合情狀體優(yōu)先假設,發(fā)現(xiàn)動詞曲折變化和情狀體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依存關系,進行體在情狀類型中的分布規(guī)律為活動動詞>達成動詞>完結動詞>狀態(tài)動詞,完整體的可能順序為達成動詞>完結動詞>活動動詞>狀態(tài)動詞;蔡金亭則從變異的角度總結時體習得在三個不同的階段取得的成果,詳細總結功能語言學視角下使用不同理論框架的變異研究,并討論各自的貢獻和不足;而樊長榮,林海在EFL和ESL環(huán)境中考察87名初中高級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通過時體實現(xiàn)模式考察漢語母語學生的英語時體習得情況。
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have的習得研究眾多。典型的是戴曼純、王嚴通過調查三個不同英語水平層次的學習者習得have的情況,并利用移動、特征和標記理論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其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英語水平與have的習得情況成正比;學習者對移動次數(shù)較少的主動詞have的習得優(yōu)于移動次數(shù)較多的have的習得;學習者對功能、特征單一的助動詞或主動詞have的習得優(yōu)于對功能及語義特征同時兼?zhèn)涞膆ave習得。
3.4have+V-en的研究
Have+V-en這一動詞形式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語言學家研究的熱點,主要是對這一動詞形式的語義及這一動詞形式應該用什么語法范疇來定義等問題進行研究。國內最早進行此研究的學者是易仲良。易仲良指出傳統(tǒng)派和當代派兩派所使用的語法范疇的局限性,建議使用式態(tài)(formula)這一新的語法范來解釋have+V-en的意義。隨著認知語法的發(fā)展與完善,越來越多的學者從構式語法角度出發(fā)對這一動詞形式進行認知研究(謝應光,2008,2012;游正芳,2011)。謝應光詳細闡述Langacker關于現(xiàn)在完成體構式的論述,即對現(xiàn)在時態(tài)、助動詞have、過去分詞三個組成部分(構式)的論述;在此研究基礎上,謝應光從構式語法(包括認知語法)的角度對現(xiàn)在完成體表示的意義(現(xiàn)時關聯(lián))進行新的闡釋;而游正芳在采取易仲良、謝應光等學者的觀點的基礎上,通過構式語法理論和語法化理論找出這一動詞形式意義的認知依據(jù)。
4.研究不足及啟示
總體看,國內關于have的研究比較全面,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總體來說,國內關于have的習得研究多數(shù)只是基于語料庫的分析,此類性質的研究一般都是對語言運用結果進行描述和歸納,并在描述和歸納的基礎上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很少結合語言學理論對語言知識和運用做更深層次的研究,難以解釋語言的本質。第二,國內關于have的研究基本都是共時研究,幾乎沒有歷時研究,因此此類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性及普遍性。第三,國內對hav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作為主動詞have的研究,就助動詞have而言,國內鮮有學者對其歷史起源與發(fā)展做研究。戴曼純、王嚴的研究已表明學習者對助動詞have的習得劣于對主動詞have的習得,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助動詞have的起源與發(fā)展,就很難找到相應可行的解決對策。
5.結語
本文通過對國內關于have的相關研究的總結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國內關于have的習得相關研究大多是基于語料庫的分析;研究幾乎都是共時研究,缺乏歷時研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對助動詞have的研究,特別是對助動詞have的歷史起源與發(fā)展的歷時研究。不足的存在表明了對于have的研究還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需要國內外學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蔡金亭.英語過渡語中的動詞曲折變化——對情狀體優(yōu)先假設的檢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2:107-115+160.
[2]蔡金亭.時體習得的變異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5:10-15.
[3]鄧德華.Have作為使役動詞的另一種句型[J].教學研究,1980.03:69-70.
[4]戴曼純,王嚴.中國學生英語have的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04:9-18.
[5]樊長榮,林海.中國學生英語時體習得中的兩大“誤區(q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414-420+480.
[6]龔玲莉.基于語料庫的have使役結構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01:71-73.
[7]郭嘉.基于語料庫的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Have用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8]胡潤珠.淺談動詞have的用法[J].山東外語教學,1987. 01:88-89.
[9]金道曾,侯寧海.1980.動詞Have的用法[J].安徽教育,04:43-45.
[10]羅琴琴.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have搭配行為調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11]羅興偉.Have作為使役動詞的用法[J].教學研究,1980. 02:20-25.
[12]熊建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時體的形式和意義習得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1:68-72.
[13]謝應光.英語現(xiàn)在完成體的認知闡釋[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6:22-27.
[14]謝應光.英語現(xiàn)在完成體的構式法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112-117.
[15]楊貝.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學生寫作中HAVE用法比較[J].外語教學,2003.02:77-80.
[16]葉啟桂.談談have作助動詞用法[J].江西教育學院學刊,1986.01:72-75.
[17]游正芳.have+V-en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18]易仲良.論have+V-en的歸宿[J].外國語,1989.(6):49-56.
[19]張松松.HAVE范式的一致性句法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0]張松松.“所有”HAVE新論[J].外語研究,2009.0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