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峰
有幅漫畫,題目是《下蛋的和扯淡的》。閑里品味,忍俊不禁。
畫中三只站立的公雞,一只下蛋的母雞,公雞冠冕堂皇、氣宇軒昂,在下蛋的母雞面前指長道短,評頭論足。一曰:一頭大,一頭小,不規(guī)范;一曰:沒有棱,沒有角,無特色;一曰:都是白蛋,太單調(diào)。母雞蹲在窩里,不屑之余,不動聲色做著自己的事情。
想起錢鍾書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你喜歡吃雞蛋,未必要認(rèn)識下蛋的那只雞。以王小波為例,其作品詼諧幽默,妙趣橫生,廣受歡迎,讓人忍俊不禁,不由你不為他那天才般的幽默所折服。按理說,筆下能有如此趣味之人,實(shí)在應(yīng)該是每個毛孔都嘩嘩往外淌著幽默感的家伙,可據(jù)說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王先生卻枯燥得可以。
生活中,“下蛋的不會扯淡,不會下蛋的卻能扯淡”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法蘭克福在《論扯淡》中說,我們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有一種扯淡不是指長道短,而是曲意逢迎,看似滿腔熱情為人搖旗,實(shí)則在竭盡全力給自己臉上貼金。
扯淡無處不在,扯淡本身雖不是說謊,卻是真理最大的敵人。說謊的人知道何者為真,只是講了假話而已。而扯淡的人不關(guān)心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這種不論是非曲直的人生態(tài)度,是扯淡的本質(zhì)所在。
文壇扯淡,葉延濱先生曾說過:“有一種文壇人物,生來就是另類英雄,偏門先鋒,雖然說沒什么作品,但一出手就極具文壇效應(yīng)。指點(diǎn)文壇,激揚(yáng)文字,看似炒作別人,實(shí)則醉翁之意,炒作自己而已?!笔聦?shí)上,炒作有炒作的妙處,無厘頭的事情重復(fù)一百遍,也會成“真理”。擅長炒作的人,深諳這個顛撲不破的道理。有沒有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不具備善于扯淡、長于作秀的功夫,一旦具備了扯淡和作秀的功夫,就像從零開始打造博客一樣,將“微博”打造成“碩博”,將寂寞的“個博”打造成喧嘩的“名博”是遲早的事。
(摘自《河南日報》 圖/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