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在明清時代有著崇高的地位。正陽門箭樓只有在皇帝祭天或出巡時才會開啟,故有“正陽門走龍車”之說。正陽門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甕城城墻連為一體,后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現(xiàn)在前門多指一個區(qū)域,范圍是正陽門和其前面的珠市口、大柵欄等地。
明清北京城的城門很多,民間曾有“內(nèi)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正陽門,是內(nèi)城的正南門,名字取“圣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這座城門可謂是九門之首,不僅位置顯要,而且規(guī)格最高,箭樓門洞在古代更是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比起正陽門之名,也許更多人耳熟能詳?shù)氖橇硪粋€稱謂——前門。明清時期,正陽門是官方的稱謂,由于其位于紫禁城與皇城的正前方,老百姓便俗稱其為前門。當時正陽門和前門都是指包括城樓、箭樓、甕城、閘樓在內(nèi)的一組完整建筑。1915年正陽門甕城被拆除,城樓和箭樓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單體建筑,此后,再提到“前門”時,越來越多的就專指正陽門箭樓。現(xiàn)在“前門”一詞也被用做地名,泛指以正陽門箭樓為中心的一片區(qū)域。
如今來到前門地區(qū),放眼望去,正陽門僅存的城樓、箭樓兩座主體建筑南北并列,巍峨高聳,莊嚴宏麗,承載著北京這座古都百年來或絢爛或辛酸的時光印記。箭樓位于城樓的正前方,面向城外的三面均開設(shè)有箭窗,用于對外防御射擊。樓下開拱券式門洞,設(shè)有雙重大門,明清時期,只有皇帝出巡或郊祀時,大門才會開啟。現(xiàn)今,雖然無法登上箭樓,但從門洞下穿過,能感受到些許昔日皇帝的崇高禮遇。
正陽門下,抬頭仰望這歷經(jīng)百年風霜的城樓。坐落在磚砌城臺上、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三滴水檐歇山式的重樓建筑,氣勢莊嚴恢宏。登上正陽門城樓,向遠處眺望,好像穿梭時空,同守城將領(lǐng)一起登高瞭望,指揮作戰(zhàn)。城樓里,現(xiàn)作為一個展示館,述說正陽門的歷史文化。一層簡要介紹了正陽門的基本情況,包括形制、職司等?;实勰涎驳漠嬢S則形象地展現(xiàn)了正陽門的另一個職責。由于正陽門位于宮城和皇城的正前方,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在封建帝王時代,除具有城門的軍事防御和交通往來的功能外,還兼有向內(nèi)“仰拱宸居”、向外“隆示萬邦”之用,因而成為一座禮儀之門。跟隨畫軸,自己仿佛成為隨扈的人員之一,跟隨帝王南下巡察,身臨其境地感受屬于古代帝王的獨有排場。二層講述了正陽門600年的滄桑歲月,回顧了老北京前門一帶熱鬧的市井生活,將人們帶入昔日的時光,耳邊好似回響著小販的吆喝聲、百姓們談天說地聲,一幅熱鬧的場景展現(xiàn)在眼前。三層、四層為臨時展廳,展示的內(nèi)容并不固定。
正陽門,經(jīng)歷了百年或輝煌燦爛,或雨打風霜的過往,如今仍巍峨佇立,繼續(xù)守護著這座古老而現(xiàn)代的都城,書寫著下一個百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