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方平,楊 暉
(麗水學(xué)院,浙江麗水 323000)
?
不同成熟期處州白蓮的營養(yǎng)及保健品質(zhì)
邵方平,楊 暉
(麗水學(xué)院,浙江麗水 323000)
摘 要:以建選17、建選35和十里荷1號3個品種的處州白蓮為材料,研究其不同成熟期的Vc、蛋白質(zhì)、淀粉、多糖、總黃酮和生物堿等主要營養(yǎng)、保健物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關(guān)系。研究結(jié)果表明,十里荷1號幼嫩期含水量最高為84.31%;十里荷1號幼嫩期Vc含量最高,為16.50 mg·100 g-1;建選17號成熟期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為8.62%;十里荷1號過成熟期淀粉含量最高,為72.73%;十里荷1號過成熟期多糖含量最高,為41.28 μg·mL-1;建選17號過成熟期總黃酮含量最高,為403.15 mg·kg-1;建選35號未完全成熟期生物堿含量最高,為30.48 mg·L-1。
關(guān)鍵詞:處州白蓮;成熟期;營養(yǎng)品質(zhì);保健品質(zhì)
文獻著錄格式:邵方平,楊暉.不同成熟期處州白蓮的營養(yǎng)及保健品質(zhì)[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6,57(6): 914-917.
蓮子,睡蓮科蓮屬(NympheaceaeNelumbo Adans),具有較高的藥用和深加工開發(fā)利用價值,是我國的特產(chǎn)資源,是首批列入衛(wèi)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名單[1]。蓮子性味苦寒[2],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強心、鎮(zhèn)靜[3-4]的功能。蓮子含有多糖、黃酮、蛋白質(zhì)等成分。多糖在多細胞生命的一系列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等功能[6-7]。黃酮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腫瘤等藥理、保健功能[8-9]。蛋白質(zhì)能調(diào)低血壓、緩沖貧血,能合成抗體的成分,提高人體免疫力[10]。
處州白蓮粒大、質(zhì)綿、味美,是麗水名優(yōu)品種。麗水市蓮都區(qū)是處州白蓮的原產(chǎn)地和主產(chǎn)地,主要為丘陵地貌,冷水田、爛湖田較多,適宜蓮子種植,又不易受臺風(fēng)影響,不易倒伏。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處州白蓮營養(yǎng)、保健作用的認可,處州白蓮產(chǎn)業(yè)逐漸升溫。麗水市和蓮都區(qū)政府認識到發(fā)展處州白蓮的潛在價值,出臺了處州白蓮產(chǎn)業(yè)扶持政策,開展優(yōu)質(zhì)蓮藕繁育工作[11-12]。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品種處州白蓮不同成熟度營養(yǎng)、保健品質(zhì)的變化,為處州白蓮的選育、深加工開發(fā)利用和處州白蓮的藥材利用率提供科學(xué)的理論依據(jù),同時也為處州白蓮未健全的蓮子質(zhì)量標準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
供試處州白蓮品種為建選17號、建選35號和十里荷1號,均采自麗水市蓮都區(qū)老竹畬族鎮(zhèn)老竹村,地處119′92″E,28′45″N。各品種植株長勢、立地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基本一致。隨機采摘生長良好的蓮子,根據(jù)不同成熟度將其分為幼嫩期、未完全成熟期、成熟期和過成熟期。采摘當天即運回實驗室,選擇大小均勻、著色均一、無病蟲害、無擠壓等機械損傷的蓮子為試材。主要儀器有R20117低溫高速離心機,UV-4802紫外分光光度計。
1.2 測定方法
含水量。稱取并記錄鮮蓮子重量M1,放入恒溫烘干箱烘干,稱取并記錄重量M2,計算含水量。含水量/%=(M1-M2)/M1×100。
Vc測定。采用參考文獻[13-14]的方法。用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用公式計算Vc的含量。
蛋白質(zhì)測定采用參考文獻[15-16]的方法,用考馬斯亮藍G-250試劑在595 nm下比色測定吸光度,計算蛋白質(zhì)的含量。
淀粉測定采用參考文獻[17]的方法,在615 nm波長下進行比色,計算提取液中的蓮子淀粉含量。
多糖測定參考文獻[18-19]的方法。在625 nm下比色,計算多糖的含量。
總黃酮測定參考文獻[20]的方法。在510 nm處比色計算總黃酮的含量。
生物堿測定參考文獻[21]的方法。在415 nm處比色計算生物堿的含量。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測定樣品設(shè)3個平行樣,測定結(jié)果以平均值計;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
2.1 含水量
如圖1所示,蓮子含水量隨著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從幼嫩期到未完全成熟期含水量下降迅速,未完全成熟期到成熟期下降緩慢,成熟期到過成熟期下降迅速。建選17號、十里荷1號在不同成熟期的含水量均存在顯著差異;建選35號未完全成熟期和成熟期含水量差異不顯著,未完全成熟期和成熟期與幼嫩期、過成熟期之間差異顯著。在幼嫩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建選35號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建選17號之間差異顯著;在成熟期,建選35號與建選17號、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在過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
2.2 Vc
如圖2所示,Vc含量隨著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從幼嫩期到成熟期Vc含量下降迅速,成熟期到過成熟期下降緩慢。同一品種在不同成熟期的Vc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圖1 不同品種各成熟期處州白蓮含水量的變化
圖2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Vc含量的變化
在幼嫩期和未完全成熟期,建選17號與建選35號之間差異顯著,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在成熟期,十里荷1號與建選35號、建選17號之間差異均不顯著;在過成熟期,3個品種間差異不顯著。
2.3 蛋白質(zhì)
如圖3所示,在蓮子成熟過程中,蛋白質(zhì)含量的變化幅度平緩,趨勢為先上升后下降。從幼嫩期到成熟期蛋白質(zhì)含量逐漸上升,成熟期后蛋白質(zhì)含量逐漸下降。
建選17號、十里荷1號2個品種的幼嫩期、過成熟期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與蛋白質(zhì)未完全成熟期、成熟期之間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建選35號在不同成熟期的蛋白質(zhì)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3個品種的幼嫩期、成熟期和過成熟期間差異不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建選35號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建選35號與建選17號之間差異不顯著。
2.4 淀粉
不同成熟度的蓮子淀粉含量如圖4所示。在蓮子成熟過程中,淀粉含量隨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幼嫩期到成熟期上升緩慢,成熟期到過成熟期上升迅速。
圖3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蛋白質(zhì)含量的變化
圖4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淀粉含量的變化
建選17號、十里荷1號在不同成熟期的淀粉含量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建選35號中,幼嫩期與未完全成熟期之間淀粉含量差異不顯著、未完全成熟期與成熟期之間淀粉含量差異不顯著、成熟期與過成熟期之間淀粉含量差異不顯著。在幼嫩期和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和過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
2.5 多糖
如圖5所示,在蓮子成熟過程中多糖含量隨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從幼嫩期到成熟期上升緩慢,成熟期到過成熟期上升迅速。同一品種在不同成熟期的多糖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圖5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多糖含量的變化
在幼嫩期和過成熟期,建選17號與建選35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在成熟期,十里荷1號與建選35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十里荷1號與建選17號之間差異不顯著。
2.6 總黃酮
如圖6所示,總黃酮含量變化與成熟度的變化關(guān)系呈“V”型,即隨著成熟度的增加,總黃酮含量先下降,未完全成熟期達到最低,而后緩慢上升,成熟期后迅速上升。同一品種在不同成熟期的總黃酮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圖6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總黃酮含量的變化
在幼嫩期和過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建選35號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建選17號之間差異顯著;在成熟期,建選17號和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建選35號之間差異顯著。
2.7 生物堿
如圖7所示,在蓮子成熟過程中,生物堿含量的變化呈“倒V”型,且變化幅度較緩,從幼嫩期到未完全成熟期,生物堿含量逐漸上升,到成熟期后生物堿含量逐漸下降。同一品種在不同成熟期的生物堿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圖7 不同品種各成熟階段蓮子生物堿含量的變化
在幼嫩期,建選35號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顯著,與建選17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在未完全成熟期,建選17號與建選35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十里荷1號之間差異顯著;在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顯著;在過成熟期,3個品種之間差異顯著。
從Vc的營養(yǎng)價值考慮,鮮食幼嫩期的蓮子才有意義。因此應(yīng)提倡蓮子在幼嫩期以鮮蓮的商品形態(tài)出現(xiàn),以保持較多的Vc含量,重視鮮蓮子的開發(fā)加工,同時也擴大蓮子的銷售途徑。
從蓮子蛋白質(zhì)含量變化趨勢考慮,幼嫩期的蓮子可作為鮮食食品;成熟期的蓮子蛋白質(zhì)含量達到最大值,制成干制品可有效利用蛋白質(zhì)。
蓮子制品中總黃酮、生物堿、多糖等成分,是蓮子類藥材發(fā)揮藥效的物質(zhì)基礎(chǔ),因此,其藥用價值不容忽視。本試驗對總黃酮、生物堿、多糖等成分的動態(tài)積累規(guī)律進行研究,得出其動態(tài)變化趨勢,過成熟期總黃酮和多糖含量最高,未完全成熟期生物堿含量最高,為蓮子類藥材相應(yīng)采收期的制定和藥材中因其含量的高低和組成比例的不同導(dǎo)致的藥材功效差異的闡明提供參考依據(jù)[22]。
蓮子含有多糖、維生素、蛋白質(zhì)、黃酮、生物堿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屬于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食物之一;而長期以來,蓮子的商品形態(tài)均是以干蓮的形式出現(xiàn),由蓮農(nóng)將采摘的蓮子剝殼后曬干或烘干制成,不僅失去了鮮蓮原有的風(fēng)味和營養(yǎng)價值,而且價值較低,不同成熟度各種成分含量的研究對蓮子營養(yǎng)品質(zhì)和保健品質(zhì)的深加工開發(fā)利用和蓮子的藥材利用率提供科學(xué)的理論依據(jù),從而蓮子藥材利用減少損失。
由研究結(jié)果可知,蓮子的水分、維生素含量與成熟度呈負相關(guān),蓮子淀粉和多糖含量與成熟度呈正相關(guān)。蓮子的蛋白質(zhì)和生物堿含量隨蓮子的成熟先上升后下降。總黃酮隨蓮子的成熟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各指標在不同成熟度間差異顯著。
參考文獻:
[1] 于守洋,崔鴻斌,石華.中國營養(yǎng)保健食品指南[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5: 108-109.
[2] 余其鳳,周文富.蓮子心總黃酮的微波輔助提取研究[J].化學(xué)與生物工程,2011,28(2): 43-48.
[3] 朱春林,楊洪元.蓮子心提取工藝的優(yōu)選[J].海峽藥學(xué),2010,22(8): 19-21.
[4] 巫志峰,袁小紅.蓮子心微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7,17(23): 1770-1771.
[5] 陳國榮.糖化學(xué)基礎(chǔ)[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08.
[6] 龐春紅.多糖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1,35(4): 639-640.
[7] JIN M L,ZHAO K,HUANG QS,et al.Anticancer polysaccharidesfrom naturalresources: a review ofrecent research[J].Cabohydrate Polymers,2012,89(3): 713-722.
[8] 李淑珍,李進.黑果枸杞總黃酮降血脂作用[M].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5): 1072-1074.
[9] 張冬青,汪德清.黃苗總黃酮對三種腫瘤細胞生長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J].生物物理學(xué)報,2009,25(增刊): 6-35.
[10] 劉大川.植物蛋白工藝學(xué)[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3.
[11] 程曉東,莫欽涌,尤金華.麗水市處州白蓮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J].長江蔬菜,2008(6): 28.
[12] 朱麗霞.麗水市蓮都區(qū)處州白蓮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升的經(jīng)驗[J].南方農(nóng)業(yè),2014,8(27): 145-146.
[13] 吳春艷.水果中Vc含量的測定及比較[J].武漢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7,29(3): 90-91.
[14] 李書靜,李可,姚新建,等.2,6-二氯靛酚鈉法測定果汁飲料中的Vc[J].光譜實驗室,2011,28(5): 2391-2394.
[15] 趙卓,嵇雅茹,籍浩天,等.溫度對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zhì)濃度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5,43(4): 5-7,36.
[16] 曲春香,沈頌東,王雪峰,等.用考馬斯亮藍測定植物粗提液中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方法的研究[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6,22(2): 82-85.
[17] MAHMOODA T,TUMER M A,STODDARD F L.Comparison ofmethodsforcolorimetricamylosedetermination in cerealgrains[J].Starch/St?rke,2007,59: 357-365.
[18] 齊祥明,王靜,侯冰,等.蘆薈多糖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9,30(4): 16-18.
[19] 易劍平,畢雅靜,宋秀榮,等.蒽酮-硫酸法測定枸杞子多糖質(zhì)量分數(shù)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5,31 (6): 641-646.
[20] 王光亞.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檢測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21] 劉喜綱,劉翠哲,常金花.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測定總生物堿的含量[J].中國藥房,2007,27(12): 1787-1788.
[22] 劉榮,楊麗,李雪蓮,等.同一植株橘果皮不同生長期多糖的動態(tài)積累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6): 1472-1475.
(責(zé)任編輯:張瑞麟)
中圖分類號:S6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6-0914-04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38
收稿日期:2016-01-27
基金項目:麗水市科技局公益項目(2013JYZB13)
作者簡介:邵方平(1993—),女,浙江紹興人,本科,E-mail: 1084193955@qq.com。
通信作者:楊 暉,E-mail: lsxyy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