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日榮
【適用話題】接受批評 寬容 虛心 改正錯誤 人生境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p>
一個人能夠做到“聞過則喜”,那是非常難得的,這需要一種度量,一種自我修煉的韌勁!因此,世間的不少凡夫俗子不是“聞過則喜”,而是“聞過則怒”。當然,天下賢人眾多,能夠做到“聞過則喜”的不止子路,三國時期的呂岱也是其中一個。
呂岱受孫權(quán)賞識,在其手下做事。他一生戮力奉公,為吳國開疆拓土,功勛赫赫。呂岱有個好朋友叫徐原,性情忠直,每當呂岱有了過失,徐原總是毫不客氣地當面批評他,并在公開場合議論他。呂岱不僅不怪罪,反而說:“我看中徐原,正是因為他有這個長處!”在徐原的批評下,呂岱改掉了缺點,從而讓自己能夠一路亨通。在呂岱的推薦提拔下,徐原的官職一直升到侍御史。徐原去世,呂岱極為痛苦悲哀,說:“德淵,是我呂岱的益友,如今不幸歸西,我再從何處聽到責備我過失的言語呢?”
呂岱能夠做到“聞過則喜”,然而,畢竟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也有人不喜歡聽別人善意的忠告。
諸葛恪就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孫權(quán)因為太子孫亮年幼,想找一個可以托孤之人,孫峻就推薦大將軍諸葛恪,認為他可承擔大事。但孫權(quán)嫌諸葛恪剛愎自用,不能作為托孤大臣。孫峻無奈地說:“當今朝廷大臣之才,沒有能趕得上諸葛恪的?!庇谑菍O權(quán)就召諸葛恪到武昌來。諸葛恪臨行之時,作為上司的上大將軍呂岱告誡諸葛恪說:“現(xiàn)在世上正是多難之時,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敝T葛恪說:“從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說:‘只要想兩次就可以了。而您卻讓我想十次,這明明是認為我才能低劣!”面對心高氣傲、剛愎自用的諸葛恪,呂岱也無言以對,只好無奈地搖了搖頭。
孫亮繼位后,諸葛恪掌握吳國軍政大權(quán),初期革新政治,并率軍抗魏取得東興大捷,頗孚眾望。此后諸葛恪開始輕敵,大舉興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剀姾鬄檠陲椷^錯,更加獨斷專權(quán),一意孤行,弄得眾叛親離。后被孫峻與孫亮設(shè)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如果諸葛恪真的能做到“十思而后行”,廣泛地征詢了解當時社會的事務(wù),不是“聞過則怒”,那么他又怎么可能遭受身首異處,被誅三族的厄運呢?
【素材分析】“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笨墒牵總€人對待“過”和他人的批評,態(tài)度卻有所不同。有的人是“聞過則喜”,“過而能改”;有的人則不以為然,甚至剛愎自用。從為人處世的角度來看,兩者獲得的結(jié)果往往也不盡相同?!傲妓幙嗫诶诓?,忠言逆耳利于行?!痹谌粘I钪校绻覀兡軌蛘曌晕?,心懷包容之心,善于傾聽,虛心接受,學會反省,那么,我們就有了“聞過則喜”的境界,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定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特約教師 董選輝)
NEW視野
1978年,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一個名叫麥子燦的干部寫了一封信,批評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習仲勛同志,信中,他給習仲勛提了兩條比較尖銳的意見,一是愛聽匯報,愛聽漂亮話,喜歡夸夸其談的人。二是不重視群眾來信來訪?!拔铱茨阒v的重視群眾來信來訪也是個漂亮話,是句空話!因為你只講,沒檢查督促”。信寫得十分尖刻,批評毫不客氣。習仲勛同志在省革委會上宣讀了這封信。他說,這封信寫得好,還可以寫得重一點。這是一種好風氣,應(yīng)當受到支持和鼓勵。寫信的同志相信我不會打擊報復(fù)他,這是對我們的信任。古語說:“人視水見行,視民知治否。”習仲勛正確對待批評的這種精神,當是一面很好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