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平Wang Liping
?
墨分五色 嬌翠清麗
——河北博物院藏康熙民窯青花瓷器賞析
Appreciation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n Folk Kiln in Kangxi Period Stored in the Hebei ProvincialMuseum
□王麗平
Wang Liping
During the reign of Kangxi in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abolition of “Carpenter membership” system sinc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 continuing implement of “Folk Kiln Using Official Materials” System, many artists got excellent training, and both officials and common people are access to qualified raw materials. All these stimulat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the craftsmen in the kil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lk kil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康熙是我國歷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其長達61年的統(tǒng)治中,總結和借鑒明代衰亡的歷史教訓,潛心研習漢文化,并善于引進和采用西洋的先進科技和工藝,使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就,制瓷業(yè)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清人陳瀏曾贊譽說:“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而在眾多的瓷器品種中,則又以青花瓷最受推崇,康熙時期是我國青花瓷器生產史上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后的又一個黃金期,其器型之繁、數量之多、色澤之青翠為前所未有?!短昭拧分羞@樣記載:“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 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康熙青花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官窯青花精工細作,典雅優(yōu)美;民窯青花也毫不示弱,同樣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甚至在裝飾題材內容上較之官窯更為廣泛,繪畫風格也更為生動,這是由于清初“匠籍”制度的廢除和“官搭民燒”制度的繼續(xù)實施,使得優(yōu)秀藝人得到培養(yǎng)、優(yōu)質原料可以官民通用,大大刺激了民窯工匠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有力的促進了民窯青花的飛速發(fā)展,從而為官窯、民窯兩相生輝奠定了基礎。傳世的康熙青花器中,民窯青花瓷不僅所占比例很大,更不乏有大量的精美之作,河北博物院就收藏有一批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發(fā)色嬌翠清麗,圖案題材豐富,堪稱佳器,值得一賞。
1.青花山水人物紋瓶 (圖1)
圖1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瓶
口徑14、腹徑23、高46厘米。撇口,束頸、溜肩,腹內收后外撇,整體造型挺拔規(guī)整,頸部繪有珠點紋、渦紋及弦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兩位行者于山間小路上邊賞景邊交談,周圍有樹木、山石、流水環(huán)繞,布局舒朗,意境清幽。青花色澤嬌翠,呈寶石藍色,濃淡相間,艷而不俗,通過豐富的色階表現山石、樹皮的紋理,頗有水墨畫“墨分五色”的韻味。
康熙民窯青花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國產青料,制瓷工匠純熟的掌握了這兩種青料的呈色技術,燒制出被譽為“翠毛藍”、“寶石藍”的發(fā)色效果,青翠明快、賞心悅目。這是一次技術上的革新,在青花器制作史上應被列為重要的一頁。山水圖案是康熙青花瓷上常見的裝飾題材,其成就最能代表康熙青花的藝術風格,構圖多宗法宋、元、明以來的傳統(tǒng),以四季風光和遠山近水為題,有的加繪人物,如讀書、下棋、觀瀑、野外漫游、泛舟、訪友等。繪畫技法多采用“分水技法”,即借鑒中國中國水墨山水畫“皴法”用筆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渲染技巧,明末已出現,康熙時達到頂峰,其方法是在勾好的輪廓線內,利用不同濃度的料水進行渲染,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和遠近疏密,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水墨畫的效果。這種多色階青花層次分明,突破了傳統(tǒng)平涂的單調,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繽紛多姿,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稱,《陶雅》中這樣記載:“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
2.青花山水紋罐(圖2)
圖2 清康熙 青花山水紋罐
口徑13、腹徑27、高34厘米。唇口,束頸、豐肩、長圓腹、圈足。造型規(guī)整,線條柔和,沉穩(wěn)而敦實。頸部為三組竹葉紋,器身主題紋飾為山水圖案,構圖疏密得當,遠處連綿的山巒、近處靜倪的湖水,山前俊朗的樓閣、湖面蕩漾的小舟,層次分明,相得益彰,猶如在宣紙上描摹出的水墨畫一般,觀之別有一番趣味。青花發(fā)色藍中略發(fā)灰,意境清淡雅致,文人氣息濃厚。此器的繪畫水平和藝術品味極高,乃陳設瓷器中的佳品。
3.青花開光花卉紋蓋罐(圖3)
圖3 清康熙 青花開光花卉紋蓋罐
高80、口徑27、腹徑48厘米。直口、短頸、豐肩、足部外撇,造型規(guī)矩挺拔,頸部繪一周纏枝花卉,器身及器蓋在萬字錦地圖案上開光,從上至下共分四層,錯落排列,內繪花籃、博古圖及折枝花卉,在開光的上部交接處又有小開光,內繪八吉祥圖案。八吉祥又稱八寶,是佛教中的八種吉祥物,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并賦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此類圖案是康熙外銷瓷上最常見的紋飾。從明代后期起,青花瓷逐漸成為外銷瓷器中的主要品種,康熙時達到了高峰。外銷瓷的器型、尺寸和圖案在訂貨合同中都有明確規(guī)定,除了各種特殊的器型外,圖案畫面有靜物畫、人像和圣經故事等內容,通常制作工藝非常精細,造型規(guī)整,色澤艷麗,畫工精美。此器罐體碩大,燒造難度極大,代表了康熙民窯青花瓷的最高水平。最為獨特的是,該器的蓋鈕為一只仰頭蹲伏的“反瓷”小獅子,其形態(tài)栩栩如生,與瓶體十分和諧而又富于變化。反瓷,亦稱“生瓷”,是一種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紋飾,素胎生燒的瓷器,它始于明代萬歷時期的景德鎮(zhèn)窯,在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最為盛行,其胎土使用的是典型的景德鎮(zhèn)高嶺土,淘煉精細,胎質細密,有滑膩感,燒成后如骨似玉,很受時人歡迎。
4.青花開光博古紋花觚(圖4)
圖4 清康熙 青花博古紋花觚
口徑19、腹徑17、高44厘米。此器盤口,長頸,鼓腹下斂,足底外撇略小于口徑,底有“大清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盤口繪一周云雷紋,器身錦地開光,各繪博古圖案一組?!安┕艌D”這一名稱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趙佶曾經命人將宮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編繪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后凡是描繪古器物的畫幅就都被稱為“博古圖”了。此器圖案除鼎、爐、瓷瓶等古物外,還配有幾、案、書卷、犀角、寶珠、棋盤、方勝等,含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且古瓶中插一支珊瑚、兩支孔雀翎,表示紅頂花翎之意,這是康熙民窯較為典型的圖案紋飾,乃是對高官顯位的一種稱頌和賀意?;侨f歷朝仿青銅器造型的新器型,為插花用的陳設器。此器造型挺拔規(guī)整,胎質細膩,釉色潔白,青花色澤淡雅,紋飾纖細,別有一番儒雅的格調。
5.青花“郭子儀祝壽圖”將軍罐(圖5)
圖5 清康熙 青花“郭子儀祝壽圖”將軍罐
口徑12.5、高36厘米。直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斂,器形古樸敦厚,胎體細密厚重,釉色青白,腹部以青花通景繪“郭子儀祝壽圖”:汾陽王慈眉笑目端坐于上,其眾子婿聚于廳堂之中,拱手而賀。畫面人物雖姿態(tài)各異,但皆喜顏悅色,背景配以繚繞的祥云,盡顯喜慶熱鬧的氣氛。畫面整體布局合理,畫工流暢寫意,青花發(fā)色濃而不艷,極富層次?!肮觾x祝壽圖”是清代初期瓷器的傳統(tǒng)紋飾,唐代四朝元老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封汾陽郡王。相傳其有七子八婿,均在朝為官,其中一子還是當朝駙馬。每逢壽辰,七子八婿均攜子來賀,真可謂官高位顯,子孫滿堂??滴鯐r期景德鎮(zhèn)工匠將此場景繪成畫作,以祈盼富貴長壽、子嗣興旺,亦稱“大富貴亦壽考”。
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的裝飾手法相當豐富,官窯的裝飾圖案主要是圖案花紋,而民窯除了各種圖案紋飾之外,大量出現整幅畫面,尤其是人物類紋飾,多取材于《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西游記》等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中的片段和場景,隨意灑脫,既有裝飾性,又有可讀性。繪畫風格則受明末清初陳老蓮一派為歷史故事和演義小說所繪插圖的筆法影響,主題人物明確,線條簡單粗放但卻能準確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情態(tài)姿勢。并能運用“分水”技巧,使畫面產生多種不同的色階變化,例如人物的衣紋褶皺、花朵的陰陽向背等都能準確表達出來,從而使畫面更富有立體感和飽滿感。
6.青花人物紋筆筒(圖6)
圖6 清康熙 青花人物紋筆筒
口徑17、高15厘米。此器直壁深腹,胎體厚重,胎質潔白細膩,釉面光潤勻凈,外壁通景以青花繪《三國演義》中東吳孫權封陸遜為大都督的情景:王府中,氣宇軒昂的孫權端立在前,陸遜則拱手持笏,低首躬身,臨危受命,其余官員、侍從皆恭敬的肅立一旁。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刻畫生動,將君臣之間推心置腹、互相信任的深厚情誼體現的淋漓盡致。周圍梧桐蒼翠,芭蕉挺拔,山石俊秀,欄桿曲折。整體構圖疏密有致,和諧自然,加之清新淡雅的青花發(fā)色,該器實為可賞可用的佳品。瓷制筆筒興起于明嘉靖、萬歷間,大規(guī)模生產是在明末天啟崇禎時期,清代康熙年間,政通人和,文化昌盛,促使瓷制筆筒的生產達到了鼎盛時期,造型多樣,裝飾手法各異。
7.青花人物紋筆筒(圖7)
圖7 清康熙 青花人物紋筆筒
直徑11、高14厘米。此器呈直筒形,口沿施醬油,細砂平底??谘叵嘛椧恢馨悼痰暮Ky,近底部飾一周暗刻的纏枝花卉。腹部主題紋飾為著清裝的獵手狩獵的場景:一獵手佩劍掛弓策馬前行,另一獵手騎在馬上,回首伸臂將一只飛鏢投向空中的兩只小鳥,馬前還有一只獵狗正準備去追逐打下的獵物。青花色澤青翠明快,筆鋒細勁有力,人物的神情動態(tài)均描繪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清裝人物射獵場景是康熙青花的常見裝飾題材,這應與康熙皇帝吸取明亡教訓,告誡子孫要繼續(xù)發(fā)揚能騎善射的滿族傳統(tǒng),倡導習文尚武,不忘馬上功夫的政治背景有關。此筆筒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8.青花“前赤壁賦”筆筒(圖8)
圖8 清康熙 青花“前赤壁賦”筆筒
高15.5、直徑18厘米。此器呈直筒形,玉璧形底,里施白釉。腹部以楷書豎行寫成的《前赤壁賦》全文為紋飾,字體工整,排列整齊,青花發(fā)色藍中帶灰。器身落款“云林樵隱,錄于青云居玩”,并鈐方、圓章各一枚,器底寫有“文章山斗”四字楷書款?!扒嘣凭印睘榭滴踔衅诰暗骆?zhèn)堂名款,其瓷制作精良?!拔恼律蕉贰币庵肝恼聻槿怂谘?,出自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币云渥隹钭R書寫在筆筒之上,充滿了文人情趣。以文字作為瓷器紋飾的裝飾手法在唐、宋時期已出現,明代十分流行,但一般僅限于“?!薄ⅰ暗摗?、“壽”等少數表示吉祥富貴的文字。明末清初出現了字數較多的詩句,但也僅僅作為圖案紋飾的陪襯,將整篇詩文辭賦寫滿器身則是康熙時期的首創(chuàng)。此筆筒集書法、印章、詩詞、制瓷等工藝于一體,是多種古典藝術相結合的珍品。
9.青花“阿彌陀佛紋”香爐(圖9)
圖9 清康熙 青花“阿彌陀佛紋”香爐
口徑21.5、腹徑24、高14厘米。此器撇口內收,鼓腹下斂,圈足,細砂底,胎色潔白,胎質細膩,釉面勻凈,上繪四尊羅漢并間書“阿彌陀佛”四字。在羅漢像旁書寫“阿彌陀佛”四字的圖案,意在通過佛的弟子——羅漢來宣揚修身養(yǎng)性、立地成佛的思想。羅漢們個個面帶微笑,身披袈裟,或跌跏坐禪狀,或低頭誦經狀,背部皆有圓形佛光。青花發(fā)色鮮艷,讓人賞心悅目。羅漢為佛教中高僧的形象,羅漢圖是瓷器上的一種特殊的裝飾紋樣,出現于明代晚期,清嘉慶以后就逐漸消失了,其燒制時間短,傳世較少。
10.青花“歲寒三友紋”小罐(圖10)
圖10 清康熙 青花“歲寒三友紋”小罐
口徑9、高23厘米。直口,短頸,豐肩,腹下漸收,平底淺足,胎白質堅。通體以青花繪“歲寒三友”松竹梅紋飾,呈色濃艷?!皻q寒三友”的題材源于中國文人畫。竹,清高而有節(jié),寧折不屈,開懷大度,具君子之道;松,百木之長,經冬不凋,象征長青不老;梅,耐寒開花,冰肌玉骨,譽堅貞氣節(jié)。這三類植物歷來備受中國文人的敬慕,在畫作中常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用于象征君子的高風亮節(jié),稱“歲寒三友”,亦稱“三友圖”,自宋以后常作為瓷器的裝飾題材。此器上的“歲寒三友”圖工整秀麗,舒展大方,繪工精湛細膩。斧劈皴法的山石上,一株松樹曲折多枝,樹干經分水、皴點等技法的處理后,色調層次豐富,連樹疤都清晰在目,且過渡自然。松針叢生,層層彌補,線條清晰,顏色深淺不一,栩栩如生;竹干為單筆勾勒,竹節(jié)勁挺,竹葉狀如鱗片,繁盛茂密,有遠近虛實關系,層次豐富;梅花的構圖也非常飽滿,兩三枝主干,梅花順著枝干分布,疏密有致。勾線點染而成的梅朵小巧俊俏,玲瓏可愛。如此雅致的圖案使作為實用器的小罐更具欣賞價值。
(責任編輯: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