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晴
人,作為群居動物,自幼脫離至親的關懷,脫離溫暖的家庭,心理與情感怎能不扭曲畸形,怎能不過早地體驗社會的冷落與自我的孤獨。
小說一開始是在南門這個地方發(fā)生,五歲時孫光林被賣給孫蕩,故事的結尾中他又回到了南門。似乎,是他遭受遺棄后的回歸,這個歷程并不復雜,卻在一個孩子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創(chuàng)傷。小說控訴孫光林承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滲透人性的扭曲和政治的腐敗。
棄絕感,與人們熟悉的孤獨感不同。孤獨感是一種個人獨立存在于內心世界,去體驗自我并且培養(yǎng)起具有對抗性的自我意識。而棄絕,則是一種更無力的狀況,是一種被隔絕的生存境遇。蒙田曾經說:“孤獨就是自由。在孤獨中找到自我,體驗自我,自由的本質總是被理解為回到自我?!币撞飞f:“誰最孤獨誰就是最有力量的人?!边@仿佛是人類所渴求的境界,也許孤獨是被逼無奈的,始終帶著主觀的色彩。可是一個孩子被排除在溫暖的家庭之外,遭受社會與友愛之外的孤獨,那是徹底的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是被遺棄與冷落的絕望。
話雖如此,作者余華總留有余地賦予孫光林以自由的意義,即他的孤獨感游離于社會黑暗的一面,使他得以憑借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清楚意識到自我,而在黑暗現(xiàn)實里陷入麻木的人們不會思考,他們只能滿足于自身的衣食住行。
內心的棄絕感,讓孫光林更強烈地渴望被接納,渴望家的溫暖和友情的慰藉。他曾說:“那些日子里,我經常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王立強和李秀英才是我真正的父母,而南門這個家對于我,只是一種施舍而已?!笔艿接H人的拋棄,他只能長久地懷戀在養(yǎng)父家中的生活。此外,結識到與他同樣孤獨的蘇宇,仿佛是掉入懸崖時突然伸出的一根樹枝,成了他繼續(xù)活下去的理由。他漸漸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拔也辉傺b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尋找到知己,孤獨之旅也便有人欣賞,有人共行。
令我震撼的還有小說的開頭,在絕境中撕心裂肺地吶喊卻無人回應?!澳莻€女人的呼喊聲持續(xù)了很久,我是那么急切和害怕地期待著另一個聲音的來到,一個出來回答女人呼喊聲,能夠平息她哭泣的聲音,可是沒有出現(xiàn)”。為什么作者選擇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我猜想,一個女人在黑夜里的呼喊是否揭示孩子同樣的悲???或者,女性脆弱無助的形象能完美地展露出來,再或者,是大膽宣泄了婦女被輕視一直以來忍氣吞聲后激怒而無助的背景?
棄絕,一面走向的是坎坷曲折的現(xiàn)實;另一面,被召喚走向太陽的光芒中。是否,每個人都像孫光林一樣,臨死前直視太陽,因為他付出的代價是死亡。
(編輯:于智博)
評點:莊照崗
高一的學生寫讀后感,常常會陷入瑣碎的情節(jié)敘述中,內容拖沓,思想?yún)T乏。而這篇文章則不同,作者讀完后確實有所思考,有所體悟,并且選取自己感觸最深的“棄絕感”入手,區(qū)分了棄絕感與孤獨感,接著引用原文的話語深化自己的思考,文章洋溢著思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