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六燕
摘 要: 打造高效課堂,應切實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諸多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原則。教師扮演好導引角色,切忌在講課中大包大攬,應把探索知識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獨自探索和與同伴合作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理解規(guī)律、掌握方法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每一個堅守在一線的數學教師都面臨著新形勢、新課標、新理念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高效數學課堂,引領孩子們在探索數學世界奧秘的同時,增長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無疑是每個踐行新課標的數學教師都亟須研究和解決的教研課題。下面我就如何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更出彩,談談自己的體會,以求教于諸位同仁。
一、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fā)言。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就需要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xiàn)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給予啟發(fā),教學生如何動腦、如何思考,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在思維干擾處想。對于學生思維的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計算的原理;說出概念的形成;說出公式的推導;說出解題的思路??梢宰寣W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中獨特的想法不要輕易地否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達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獲、思有創(chuàng)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巧妙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生性好奇、好動,喜歡動腦筋。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應精心設計導入語,引入新課,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有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開展計算比賽,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苯又蠋煶鍪玖巳缦骂}目:3+3+3,7+7+7+7+7,8+8+8+8……+8(100個8)??戳祟}目以后,小朋友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計算比賽中,正在興致勃勃地把數字一個一個地加,老師卻立即說出了得數。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很奇怪。這時老師說:“其實,老師做加法的本領并不比你們強,只是我掌握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后,算幾個相同加數的加法時,速度就會快多了。這種運算叫乘法,你們想學嗎?”正是這一舉措,展示了乘法這一教學內容的內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無疑把學生緊緊吸引住了,從而誘發(fā)了學生急切學習乘法的需要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在“預設”中給“生成”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設要有彈性、要有留白。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建構的過程,這些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如圖),由于學生經歷了1—8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對于“9的乘法口訣”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可采用自主探究和分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把課堂中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自主探索、自由討論,教師僅僅負責從旁提點。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與內在聯(lián)系,而且能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從而使“四基”目標有機結合,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堅信:在預設時給學生多留一片空白,學生便會多還我們一分色彩。
四、活用現(xiàn)場生成,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
再精心設計與準備的課堂,也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問題全部考慮到,因為我們的學生是生動的、活潑的,他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欲與好奇心,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因此課堂中總會有動態(tài)生成。
例如我在教學“找規(guī)律”這一內容時,課尾安排了一游戲,給出一排列有序3個一組的物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號找一找,你將得到什么物品。當我讓拿到1號物品的同學起立后,在他們敘述理由的過程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每個學號除以3的結果都余1,這是我備課中沒考慮到的,多好的臨時生成,我及時讓孩子們傾聽,說出拿1號物品學號的特點。接著讓拿到2號物品的同學起立,也說出各自的理由,從而歸納出拿2號物品同學的特點:學號除以3結果都余2。接下來就順著孩子的思路,猜猜看,拿到3號物品同學學號的特點是什么呢?問題一出,同學們思維的火花已經點燃,齊聲說:是3的倍數。
五、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受到班內同學的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和對話是多元的。新課標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了認知歷程,情感相互感染的歷程。因此,要讓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模擬分餅”,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分工合作,動手操作學具圓形紙片。讓學生在畫畫、剪剪、涂涂、比比等過程中合作學習,經歷知識的形成的過程,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動,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探究的樂趣。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堅定信念,把握新課標,領會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讓每節(jié)數學課堂出彩,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現(xiàn)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