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九評:屈原精神

2016-06-11 03:38:51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屈原精神

屈原精神,亙古常新。歐洲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中國也有“說不盡的屈原”。毛澤東從始至終潛心發(fā)揚屈原的上下求索、磨礪創(chuàng)新、開拓生路、至死不渝的奮斗精神,在領(lǐng)導(dǎo)中國革命、建設(shè)的事業(yè)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梢哉f,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深刻蘊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辛開創(chuàng)民族振興新路的民族精神和精深哲理,自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95年以來,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一直在發(fā)揚光大這種精神,堅持百折不撓、艱苦卓絕地持續(xù)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前途和道路。

24.毛澤東傳承和弘揚屈原的“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抒發(fā)屈原之志的內(nèi)心表白。司馬遷說屈原志潔行廉,“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p>

屈原的求索精神至可寶貴。求真、求善、求美、求理、求正、求潔,體現(xiàn)了屈原精神的本質(zhì)內(nèi)涵。既包含了他為真理而奮斗的理念,也包含了他為理想而獻身的追求,也就是后人所評說的屈原“美政”、“美人”思想。屈原當(dāng)時的自我完善品格,與當(dāng)代的勇于獻身精神,時空不同,概念有異,但是他愛國愛民的思想和求索奮斗的精神,卻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偉大復(fù)興而進取奮斗不止。

從岳麓書院到新民學(xué)會,從周敦頤到張械、朱熹,從梁啟超、康有維到譚嗣同,從楊度、楊昌濟到熊希齡,從黃興、宋教仁、陳天華到毛澤東、蔡和森,接續(xù)奮斗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湖湘文化人,之所以前仆后繼求索進取,無不是上承屈原愛國主義思想之源,無不是引領(lǐng)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fù)興之為。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屈原這種矢志探索的開路精神,與毛澤東一生堅持不懈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道路的創(chuàng)新精神,文化一脈,魂魄同工。屈原的楚辭,毛澤東的詩文,都鮮明地烙印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1915年9月,青年毛澤東張貼《征友啟事》,尋找志同道合者。啟事原文有一段話:

“二十八畫生者,長沙布衣學(xué)子也。但有能耐艱苦勞頓,不惜己身而為國家者,修遠求索,上下而欲覓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日: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薄靶捱h求索”,就是典型的屈原文化精神。

毛澤東敬愛屈原,尤敬屈原之志,重視發(fā)揚屈原之志。毛澤東認為屈原的精神兩千年來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里,是永遠不會死的。正如他對費德林所說,“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正道直行”的屈原在沅湘之間輾轉(zhuǎn)九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湖光山色,風(fēng)土人情,收入詩人的視野和筆下,他企圖刷新政治,挽救危亡。他在沅湘之間行走跋涉,過洞庭、涔陽、澧浦,涉沅水、澧水,到枉睹、辰陽、溆浦,過湘江、涉沅水,游走江濱,行吟澤畔,岸芷汀蘭,草色青青,高歌“沅有芷兮澧有蘭”,為湖南江河大地注入了內(nèi)涵豐富的人文色彩,增添了強有力的文化精神,成為后世湘楚人民的營養(yǎng)和動力。環(huán)洞庭湖區(qū)的山山水水,是屈原行走的旅途、心靈的圣土、精神的家園。“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澳蠂迸c“南土”,同指湖湘地域。屈原以沅湘為人生的歸宿,有深刻的歷史淵源。

“酒酹湘君廟,歌招屈子魂”。湖南學(xué)者生動地闡述湖湘文化精神說:那是屈原仰首問天的神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是范仲淹把酒臨風(fēng)的襟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是譚嗣同的從容赴難,“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蹦鞘菞疃鹊碾[忍絕決,“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蹦鞘桥淼聭训闹腋瘟x膽,“來年日子怎么過,我為人民鼓與呼。”那是陶鑄的革命情懷,“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蹦鞘敲珴蓶|傾情抒發(f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鼻笏鲓^斗,艱苦奮斗,勇敢奮斗,犧牲奮斗,自強不息,進取不息,奮斗不息,創(chuàng)造不息,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系念,這種是不信邪、不服輸、不怕死的湖南人文精神,打上了屈原文化精神的底色和本性。

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楚辭·離騷》之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距今已時逾2300余年,時代發(fā)生了滄桑巨變,但是那種在崎嶇漫長人生道路上,跋涉攀登、百折不撓、上下求索的精神,則是相通的永恒的。這也是中國人民和廣大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和人生追求。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科學(xué)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1949年12月,毛澤東去莫斯科途中向蘇聯(lián)人費德林介紹并贊揚了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莫斯科舉行世界和平大會。這是世界人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反思,也是對美國侵略朝鮮的抗議。在毛澤東的提議下,中國保衛(wèi)世界和平委員會向大會贈送了一幅屈原畫像。費德林院士在世界和平大會上作了《屈原及其創(chuàng)作》的報告。世界和平大會評出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

另三位世界文化名人,很有意思,說法不一。一說是波蘭天文學(xué)家、日心說創(chuàng)始人哥白尼;意大利詩人、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fù)興時代的開拓性人物之一、《神曲》作者但??;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xué)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還有一說是波蘭天文學(xué)家哥白尼、法國文學(xué)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此說比較靠譜。

評選世界文化名人,主要是從具有反抗精神、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文化貢獻的世界級文化人這個角度評定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wù)委員會通過決議,在1953年紀(jì)念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愛國者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波蘭天文學(xué)家尼古勞斯·哥白尼逝世四百十周年;法國文學(xué)家弗朗沙·拉伯雷逝世四百周年;古巴作家和民族運動領(lǐng)袖何塞·馬蒂誕生一百周年。

屈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與毛澤東積極推崇和彰揚屈原精神有著密切關(guān)系。

屈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對進一步弘揚屈原精神,對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產(chǎn)生了重大的歷史影響。

“駕飛龍兮北征,迪吾道兮洞庭”。洞庭湖畔行走,洞庭湖波瀲滟,洞庭湖風(fēng)云雨,在屈原和毛澤東的詩歌中反復(fù)吟詠。屈原的“遣吾道兮洞庭”,

“洞庭波兮木葉下”,“上洞庭而下江”;毛澤東的“洞庭湘水漲連天”,“洞庭波涌連天雪”,洞庭的風(fēng)光人文,為他們助長興會,抒發(fā)感情,鏈接理想。毛澤東屈原為代表的愛國情結(jié)、憂國憂民情結(jié):“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睘榱死硐攵鴬^斗,可以說,屈原為后世中國詩人和所有中國人提供了精神坐標(biāo)和文化高峰。毛澤東也是一位奮斗不息的時代英雄。從早年的“終生未得真理,即終生無志”,到晚年的強國之夢,一脈相承,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溫家寶曾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說,有一位朋友問我,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詩來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兩位偉人的詩:一句是毛澤東主席的“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例子可以說明毛澤東和屈原精神相通,在后世中國人民心目中也成為共識,引起共鳴。

25.毛澤東推崇屈原的“獨立不遷”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詞首寫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獨立”一詞,源于屈原的《九章·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薄吧罟屉y徙,更壹志兮?!薄班禒栍字荆幸援愘?。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p>

屈原《橘頌》吟詠“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江南有丹橘》,橘樹品質(zhì)一直為詩人所歌頌,樹為“嘉樹”,橘實“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可與松柏相媲美。橘樹風(fēng)格,情慟乾坤,兩千年仍壯烈。蓮花本性,詩輝日月,一萬載亦高潔。

詩人歌詠橘樹,擬人的手法將橘樹理想化、人格化。詠物言志,頌橘頌人,在這個理想化、詩化的形象中,凝聚了詩人心目中理想的品格、高尚的道德、堅定的意志和不變的節(jié)操?!堕夙灐窡崆楦柙伒摹吧罟屉y徙”、“受命不遷”、“蘇世獨立”、“淑離不淫”的品格美德,“獨立不遷”的人格特質(zhì)和反潮流精神,從屈原到毛澤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品質(zhì)和顯著性格。

懷抱遠大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是屈原精神的精華。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以道自任,重人格修養(yǎng)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戰(zhàn)國時期多游說之士,他們朝秦暮楚,可以為任何肯任用他們的諸侯服務(wù)。屈原則是鄉(xiāng)土觀念、家國情懷極重的人,特別重視“受命不遷”,強調(diào)“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種優(yōu)秀品格是屈原一生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橘頌》是屈原高尚人格和個性品質(zhì)的真實寫照。屈原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高尚正確的人生方向,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壓力,不斷求索,九死未悔,去實現(xiàn)自己的強國愛民抱負。

屈原在《離騷》中所言“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我則喜歡以加強自身修養(yǎng)為樂。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動搖,難道我的心會害怕受到懲罰而改變?屈原總是時時鼓勵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與未來。屈原的精神一是忠于理想,二是勇于斗爭,三是嚴(yán)于修身,四是誠于信念。他的美政理想、特立獨行、愛國情懷始終不渝。詩人對橘樹由外貌到內(nèi)質(zhì)進行了熱情的贊美,但詩人最看重的還是其“獨立”的節(jié)操,表現(xiàn)了屈原對“獨立不遷”、“深固難徙”、“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品德精神的敬仰和愛慕,充滿著熱愛祖國的情懷和堅貞不渝、絕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詩言志。屈原在《橘頌》中,用橘樹來稱頌志行高潔卓爾不群的年輕人。毛澤東屹立在長沙的橘子洲頭,贊頌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的一代風(fēng)流?!伴佟敝返嘛L(fēng)格一脈相承。

為人志節(jié)和文學(xué)成就,造就了屈原偉大的人生,雖然政治上不得志,但他的理想追求不同凡響,為人志節(jié)不同流俗,文學(xué)成就獨放異采。盡管屈原生活于“朝秦暮楚”的時代,卻表現(xiàn)了卓立不群的人格,具有高潔的品質(zhì)和獨特的識見?!捌湮募s,其辭微,其志絮,其行廉,其稱文山而其指極大”。

屈原的獨立不遷、高貴自潔,正道直行、堅忍決絕,竭忠盡智、憂國憂民,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提倡“美政”、崇尚自由,投江自沉、銘志修身,無不出之于一種源于塵世生活卻又超越塵世生活的偉大的詩意品格。這是毛澤東所特別贊同和欽佩的人格精神。湖湘文化的求實精神、獨立根性、浪漫文化,交互作用,奇妙融合。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雖九死其猶未悔”,令世人欽佩。

追根溯源,毛澤東的獨立自主精神,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而言,源自屈原為代表的獨立思考精神,源自湖湘文化的“獨立根性”精神。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論語類鈔》專門闡述了獨立的人格:“特立獨行,非意志堅強者不能。尋常人多雷同性,無獨立心,此其所以為尋常人也?!泵珴蓶|在《講堂錄》里寫道:“有雷同性,無獨立心。有獨立心,是謂豪杰?!钡谝粠煼锻瑢W(xué)彭道良曾說:“我與毛澤東同班同學(xué),頗知其人品學(xué)兼優(yōu),且具特立獨行之性格。”1927年中共中央負責(zé)人瞿秋白下過一個結(jié)論:“我黨有獨立意見的要算毛澤東?!笨梢哉f,特立獨行,獨立自主,貫穿毛澤東的一生。

26.毛澤東頌揚屈原雖死猶生,靈魂為雄

屈原的詩歌中不斷呼喚“魂兮歸來”!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痹诿珴蓶|的心目中,屈原稱得起、當(dāng)?shù)蒙线@樣的忠魂英雄,屈原精神不死——“魂魄毅兮為鬼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烈精神不死——“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李白的詩句頌言:“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贝_實,公侯王孫俱往矣,屈原文化耀中華。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理想、充滿信仰、敬重英雄、具有崇高審美。“臨江慷慨心自明,南訪重華訟孤直?!鼻摹秶鴼憽?,是《九歌》中以風(fēng)格悲壯激越、高昂慷慨而獨樹一幟的名篇。它不僅是一首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更是一曲鼓舞人民為國獻身的戰(zhàn)歌。肉體雖然毀滅,精神永遠長存;靈魂是那樣剛毅,稱得上魂魄不滅的英雄?!秶鴼憽肥潜瑁谴淀懥颂柦牵宋镄蜗蟪绺?,精神悲壯雄偉。

所以,習(xí)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屈原《國殤》里的“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詩句,贊美那些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不屈的先烈們,充分表達出對那些在民族危難之際,勇于獻身的先烈們的景仰與懷念之情。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也引用“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句名詩,向全世界抒情銘志,展示大國風(fēng)范。

當(dāng)今人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走近屈原,走進這位戰(zhàn)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理想主義斗士的心靈世界,感悟到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聲音”。2300年來,屈原那文采瑰麗的逸響偉辭、愛國憂民的赤子情懷、志潔行廉的偉大品格、九死不悔的求索精神,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激勵了成千上萬的革命志士為救國救民而拋頭顱灑熱血。這種愛國憂民、不懼生死的壯烈情懷,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27.毛澤東為屈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自豪

史上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南宋愛國詩人陸游《金錯刀行》寫道:“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郭嵩燾《獨醒亭》詩云:“九歌哀怨孤臣淚,三戶消沉半角亭?!遍L沙三閶大夫祠的一副名聯(lián):“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dāng)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痹凇稘h文學(xué)史綱要》中,魯迅評價屈原的人格精神,認為《楚辭》激勵楚國人民在楚亡之后,“誓雖三戶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聲為尚”。

屈原為衛(wèi)楚抗秦,多次向楚王進諫諍言,并出謀劃策,但屢遭當(dāng)政者拒納?!妒酚洝范嗵幱涊d:

——屈原曰:“前大王見欺于張儀,張儀至,臣以為大王烹之;今縱弗忍殺之,又聽其邪說,不可?!睉淹踉唬骸霸S儀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惫首湓S張儀,與秦親。

——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竟死于秦而歸葬。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從某種意義上講,楚國之亡,不聽屈原的逆耳忠言是一大要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并於秦?!倍貒?,屈原的戰(zhàn)斗意志和犧牲精神對后來楚人的鼓舞,亦是巨大動力。所以太史公充滿情感地寫道:“屈平行正,以事懷王。瑾瑜比潔,日月爭光。忠而見放,讒者益章。賦騷見志,懷沙自傷。百年之後,空悲吊湘?!?/p>

湖南稱楚地,“惟楚有材”一句,出自《左傳》?!俺m三戶,亡秦必楚”。楚地最著名的人物有屈原。他的詩篇主要以湖南沅湘流域的山河人事為背景,鏗鏘鼓舞浪漫主義的想象和情懷,張揚宣瀉愛國主義的理想和斗志。毛澤東在中共三大之后到上海工作時,曾居“三戶樓”。毛澤東、蔡和森、羅章龍都是湖南人,都是古代楚人后裔。他們自稱“三戶樓”,表達了推翻舊中國、創(chuàng)造新社會的誓愿。這種犧牲奮斗、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是這一湖南人群體的共同作風(fēng),在向警予身上也得到閃亮的體現(xiàn)。

向警予生長在屈原文化之鄉(xiāng),“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得到溆浦深厚的人文滋養(yǎng),深受屈原情感和境界的熏陶。她青年時代就撰寫文章,多處引用屈原詩句和概念,悼湘流之咽嗚,懷靈均之縹緲,留戀屈原的流風(fēng)余韻,贊嘆其更壹志兮的精神。在她那上下求索、特立獨行、為真理而獻身的人生中,女中丈夫、巾幗英雄、中華女杰、解放先驅(qū)、革命英烈的身上,閃耀著屈原的偉大思想之光、人性之美。哀民生之多艱,雖九死猶未悔。思蒙山水,流連忘返。屈原那清醒、清潔、清正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之中。愛之切,她也為屈原“一曲《離騷》,逐身汨羅之波”而深深嘆惋。向警予的愛國主義感情得以深化,她的革新自強、求索奮斗、“以身許國”意志得以堅固。

羅章龍回憶說:“三戶樓諸人,平日生活十分緊張,如草擬文件、決議,為《向?qū)А芳包h報撰文,經(jīng)常靜思澄慮直至深夜,但大家以革命為信仰,經(jīng)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改進工作,生活又十分有朝氣?!娜艚?,改錯若石,‘團結(jié)一致,同舟共濟,是我們遵守的信條?!绷_章龍當(dāng)年還寫了一首律詩記述“三戶樓”的史事和人物:

黃浦激浪雪山傾,淮海風(fēng)云會郡城。

東楚山川多壯麗,西方瘴疬滿神京。

亡秦主力依三戶,驅(qū)虜全憑子弟兵。

誼結(jié)同心金石固,會當(dāng)一舉靖夷氛!

尤其是后四句,洋溢著湖南人的自豪和性情:“亡秦主力依三戶,驅(qū)虜全憑子弟兵。誼結(jié)同心金石固,會當(dāng)一舉靖夷氛!”為了中國革命,他們從岳麓山、湘江畔走出來,歷經(jīng)千辛萬苦,志在改天換地、扭轉(zhuǎn)乾坤。

抗戰(zhàn)時期,郭沫若的五幕歷史劇《屈原》在重慶上演,盛況空前,“堪稱絕唱”。周恩來認為:“屈原這個題材好,因為屈原受迫害,感到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才憂憤而作《離騷》?!钅鲜伦兒?,我們也受迫害。寫這個戲很有意義。”湖南人田漢作詩《欣聞<屈原>演出成功》,盛贊“將入夔門才若盡,又傾山海出東方”。

《屈原》一劇,在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大背景下,以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歌頌屈原矢志不移的愛國愛民感情與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抨擊賣國陰謀及迫害愛國志士的罪行。毛澤東致信郭沫若贊揚說:“你的成就,覺得羨慕。你的史論、史劇大有益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xù)努力?!泵珴蓶|在延安高度評價“郭沫若在歷史話劇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歷史劇《屈原》的成功,使執(zhí)著理想、寧折不屈、人格輝煌的屈原形象深入人心。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蘇聯(lián)人談屈原時,還對歷史劇《屈原》作了新的評價:“當(dāng)時重慶演出的話劇《屈原》,在全國引起了震動,我們在延安聽到這情況也很受鼓舞。革命勝利后,我在北京見到郭沫若,還談到這一點呢?!彼€回憶起周恩來告訴他話劇《屈原》及其作者的情況,“我早已聽說過,郭沫若是同國民黨政府對著干的激進分子?!?/p>

28.毛澤東贊頌屈原“憂國憂民”

可以說,影響毛澤東最大的因素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湖湘文化?!峨x騷》、《九歌》、《九章》所蘊含的想象浪漫的氣質(zhì),文字華美的修辭,憂國憂民的情懷,令毛澤東心儀和推崇,使屈原成為毛澤東摯愛不渝的詩人。屈原與毛澤東之間,魂魄相連,精神承傳,源遠流長。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人物的杰出品質(zhì),更是楚文化、湖湘文化的特有內(nèi)涵。毛澤東評價說:“屈原艱苦地走過他的時代。他憂國憂民,力求挽救楚國的危亡。”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奮斗創(chuàng)造的內(nèi)在動力。

宋代人的《楚辭補注》評述道:“屈原之憂,憂國也”,“屈原雖死,猶不死也”,稱贊屈原忠蔬臣義士,慨然發(fā)憤,不顧其死,特立獨行,自信不回,英烈之氣,伏節(jié)死義。南宋末年的詩人寫道:“遺表不隨諸葛死,離騷常伴屈原生?!敝v的屈原雖死猶生的意思。湖南“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作為與日月爭光的千古悲劇人物,屈原的愛國強國精神,他對人世間真善美和高潔品德的不懈追求,對底層老百姓苦難命運的深切同情,以國事為己任的情懷,堅持正義、追求真理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與勇氣,以人為本、關(guān)懷民生的人文精神,樂游山水的自然觀念,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激勵后人奮進的精神財富,值得永遠承繼發(fā)揚。

從孔子到屈子,中華民族的擔(dān)當(dāng)精神源遠流長。《論語》中充滿關(guān)于擔(dān)當(dāng)?shù)乃枷?,曾參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睹献印费悦鳌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屈原《離騷》中有“哀民生之多艱”,“吾將上下而求索”等觀念。這些都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guān)懷,對百姓生活的關(guān)心,以及對自己肩負責(zé)任的清醒認識?!抖踢z書》提出“要得人擔(dān)當(dāng)了”的概念,“和叔任道擔(dān)當(dāng),其風(fēng)力甚勁”。朱熹談孟子時強調(diào)“向前擔(dān)當(dāng),鞠躬盡力”的思想。直到顧炎武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響亮千古。

湘楚悲屈原,千載意未歇。南岳之麓,湘江之畔,歷史與文化的源遠流長。湖湘風(fēng)流人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傳奇,剛正不阿的個性特色,憂國憂民的人格精神,經(jīng)世致用、敢為人先的鮮明特征,或顯或隱地透露出屈原、賈誼的歷史文化痕跡。屈原、賈誼這樣真正站在湖湘文化源頭的代表人物,所呈現(xiàn)的那種憂國憂民、寵辱不驚、寧死不屈的精神,構(gòu)成了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是詩和哲學(xué)融為一體的作品?!冻o》之后的兩千多年中,將詩詞與哲學(xué)融于一體的詩人哲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詩人,是毛澤東。

《長沙縣通史》記載: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愛國詩人,因遭排擠兩次被貶,長期流放于沅湘間,其哲學(xué)思想飽含著追求真理、忠貞愛國、憂國憂民的人生哲學(xué)。屈原南來長沙,他的哲學(xué)思想對長沙人民思想精神狀態(tài)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屈原的哲學(xué)思想與長沙土著思想元素結(jié)合后,形成了長沙人忠勇愛國、剛正不阿、蠻狠堅毅、不畏艱險、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zhì)。公元前278年,秦國攻陷楚都郢,國都淪亡,山河破碎,使楚國朝野上下為之震驚。屈原流放湖南,正在長沙,聞此噩耗,悲憤不已,寫下著名的詩篇《哀郢》、《懷沙》?!稇焉场肪褪且蜷L沙而作:“浩浩沅湘,分流淚兮”,“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屈原悲憤殉國,極大地震動了湖湘人民。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和他大量不朽的詩篇,從此在湖湘民間流傳下來,成為激勵人們?yōu)榫葒让穸D難求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力量。

屈原一顆騷心,人格精神亙古常新,具有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而且生生不息,在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格和愛國精神的重塑和建樹中,發(fā)揮了獨特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深入在億萬中國人民的心靈深處扎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可以說,從屈原到毛澤東,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呈現(xiàn)出一種文化符號。他們那種堅守理想的精神,獨立不遷的人格,拳拳的愛國之情,樹立起中華民族精神的獵獵旗幟和高大豐碑。

29.毛澤東號召“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

對屈原文化在內(nèi)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毛澤東一貫的觀點是:“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yīng)當(dāng)給以總結(jié),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p>

毛澤東強調(diào)要“學(xué)習(xí)我們的歷史遺產(chǎn)”,以“我們這個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而自豪。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jié)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薄耙獙W(xué)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yīng)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共產(chǎn)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彼粲酢按孕迈r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fēng)和中國氣派”。

毛澤東對于數(shù)以千年的中國文學(xué)史,于先秦喜歡莊子、屈原;于漢魏喜歡曹操;于唐代喜歡李白、李賀、李商隱;于明代喜歡高啟;于清代喜歡曹雪芹。這是毛澤東明確表達喜好之心的古代“文學(xué)八賢”。八賢的風(fēng)格特點是傾向于氣度豪邁甚至帶點霸氣,想象奇特往往出人意表。

毛澤東晚年,從1974年5月~1975年6月,大量讀了中國古典詩詞曲賦。按他的要求,有關(guān)方面選注了庾信、謝莊、謝惠連、江淹、白居易、王安石、陸游、張孝祥、辛棄疾、張元斡、蔣捷、薩都剌、洪皓、湯顯祖等人的辭賦、詩詞、散曲共35篇。還讓文化部錄制了一套古詩詞演唱磁帶,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白居易《琵琶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秦觀《鵲橋仙》、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陸游《漁家傲》、岳飛《滿江紅·寫懷》、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張元斡《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洪皓《江梅引·憶江梅》、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等磁帶59盒,請著名的歌唱家和樂曲演奏家演唱配器。這些作品,他不光讀,還要聽。讀聽這類作品,與他當(dāng)時復(fù)雜的思緒和心情有關(guān)。這些詩詞曲賦,展示的題材,傳達的情緒,多是悲壯慷慨、志氣沉雄一路。蘊含的主題,多是把個人命運與愛國精神融在一起,很容易引發(fā)毛澤東關(guān)于社會政治和個人命運,關(guān)于理想和現(xiàn)實,關(guān)于壯志和暮年這樣一些人生問題的思考,在他的感情世界掀起巨大的波瀾,從中尋求到相應(yīng)的心志勉勵和情感表達。

南開大學(xué)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說過一句名言:“經(jīng)常有人問我,讀古典詩詞有什么用?我告訴大家,學(xué)習(xí)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的心靈不死!”“讓我們的心靈不死”,應(yīng)該也是毛澤東喜愛古典詩文戲曲、傳承民族精神的立足點。

辛棄疾的《漢宮春·會稽秋風(fēng)亭觀雨(一)》為“寫景詠懷之作。詞中運用典故描繪秋天景象,并表現(xiàn)了懷念北方的愛國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悲涼情緒。篇末通過對友人的答話,表現(xiàn)自己不甘心于長期退隱,而積極關(guān)心政治,準(zhǔn)備有所作為?!痹撛~下闋為:“千古茂陵詞在,甚風(fēng)流章句,解擬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莼鱸。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編注者譯解道:

漢武帝的《秋風(fēng)辭》流傳千古,它的章句真是文采風(fēng)流,能和司馬相如的作品相媲美??吹侥韭浣涞那锾炀跋螅幻庀袂菢有闹袘n愁。老朋友來信,勸我不要忘記退隱。誰會想到,我在新涼的秋天,一燈之下,還拿著一部《史記》在研讀呢?

可知,毛澤東研讀風(fēng)云變幻、政治興衰、歷史遷革的《史記》,不是“閑坐說玄宗”式的文學(xué)消遣,而恰恰表明對現(xiàn)實社會走向和前途的執(zhí)著關(guān)注和牽掛,在無限憂思中期待著繼續(xù)作為,引領(lǐng)時局。

清末劉熙載《藝概·賦概》指出:“《離騷》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極開闔抑揚之變,而其中自有不變者存。”這不變的就是詩人忠貞不渝的愛國憂民情結(jié)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探索精神。

屈原生命意志的深遠廣大,精神世界的深邃廣闊,創(chuàng)新詩體——騷體的回腸蕩氣,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定心廣志、吾何畏懼的理想人格和思想境界,“伏清白以死直兮”、“指九天以為正,雖九死猶不悔”的耿介秉性,匡世濟民的愛國情懷,寧赴湘流不改初衷的生死抉擇,都給后代中國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借助米開朗琪羅獻給但丁的詩句描述屈原是恰如其分的:“沒有比他的放逐更大的虐待,世界上也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屈原是中華民族千古瑰寶。中華民族的一腔正氣,正是由屈原、文天祥、譚嗣同一脈傳承下來的,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燒不盡的青山、燒不干的綠水。

讓我們永遠銘記毛澤東1960年所闡述的論斷:“對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應(yīng)當(dāng)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

啟示之九:毛澤東反復(fù)宣揚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獨立不遷的品行,憂國憂民的思想,獻身真理的意志,就是為了總結(jié)承繼屈原文化的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教育全黨全國人民,在工作、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創(chuàng)造“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fēng)和中國氣派”,“在文化方面,各國人民應(yīng)該根據(jù)本民族的特點,對人類有所貢獻”,也就是不斷地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族化、大眾化、時代化。正如毛澤東對蘇聯(lián)人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在考慮過去和將來、繼承和發(fā)展的關(guān)系。必須了解其活生生的傳統(tǒng)和遺產(chǎn),其中包含著久經(jīng)考驗、歷久不衰的理想,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藝術(shù)中,這些理想都是美好的。”

猜你喜歡
屈原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xué)習(xí)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精神燦爛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0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以釘釘子的精神打好環(huán)保持久戰(zhàn)
包個粽子救屈原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拿出精神
南江县| 黄浦区| 永顺县| 比如县| 瑞昌市| 太保市| 武平县| 汶川县| 油尖旺区| 乐清市| 马龙县| 呼和浩特市| 元谋县| 乳源| 调兵山市| 汤阴县| 遂平县| 年辖:市辖区| 肇源县| 扎赉特旗| 闵行区| 扶余县| 十堰市| 桦南县| 襄垣县| 合山市| 海安县| 永仁县| 丽水市| 怀来县| 揭东县| 迁西县| 郯城县| 安岳县| 轮台县| 高安市| 阿克苏市| 新宁县| 驻马店市| 田阳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