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8日,毛澤東在魯迅藝術(shù)學院的講話中指出:“殊不知積極浪漫主義的主要精神是不滿現(xiàn)狀,用一種革命的熱情憧憬將來,這種思潮在歷史上曾發(fā)生過進步作用。一種藝術(shù)作品如果只是單純地記述現(xiàn)狀,而沒有對將來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們前進。在現(xiàn)狀中看出缺點,同時看出將來的光明和希望,這才是革命的精神,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有這樣的精神?!北娝苤姆e極浪漫主義詩歌,對毛澤東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而毛澤東也對屈原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人品和詩品、人格和風格,給予了崇高的評價?!吨袊蟀倏迫珪の膶W》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10.毛澤東說屈原“《天問》了不起”
《天問》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極具科學意識與懷疑精神,收錄于《楚辭》中。全詩373句,1560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全文自始至終,以問句構(gòu)成,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提出173個問題,對天地之所始,日月之所行,四季之代序,發(fā)出了系列的追問,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人們在讀屈原的《天問》時,腦海里經(jīng)常浮現(xiàn)出毛澤東的身影和面容。一篇天問,把屈原和毛澤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深厚而強烈的問題意識,體現(xiàn)了屈原和毛澤東的歷史擔當精神與問題導向價值。馬克思說:“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惫暗某枷爰仪瓕懴碌摹短靻枴?,發(fā)出了人類從神學和混沌中走出來的時代聲音。
屈原的《天問》,對宇宙真理、歷史起源、大地本源、善惡終極的追求,對青年毛澤東來說,對潛心研討自然、社會、人類、宇宙的“大本大源”的青年毛澤東來說,確實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1919年9月,青年毛澤東發(fā)表的《問題研究會章程》,列舉當時中國需要研究解決的71項、144個問題。他在發(fā)現(xiàn)問題、直面問題、研究問題、力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懈探索、不斷覺醒,最終在“種種主義”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青年毛澤東領(lǐng)導“驅(qū)張運動”時,曾組織“平民通訊社”,發(fā)行《天問》刊物,揭發(fā)軍閥張敬堯的罪惡,刊載驅(qū)張文章。毛澤東也在《天問》上撰寫發(fā)表過一篇篇聲討反動軍閥和黑暗現(xiàn)實的檄文?!逗先嗣褡詻Q會宣言》就刊于《天問》的第16號。
毛澤東的著名詩篇《沁園春·長沙》,張揚了那一代湖南青年“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豪邁氣魄,屈原的獨立自由精神貫穿其中。他們敢于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敢于“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渴望“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群時代英雄,有毛澤東,有蔡和森,有向警予。他們都是屈原文化精神哺育下的湖南先進青年,在新文化運動中成長為新時代杰出的新青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那樣:“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梢哉f,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ǎn)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鄙朴诎l(fā)現(xiàn)問題、敢于面對問題、勇于解決問題,是共產(chǎn)黨人的一種勇氣和擔當。
1950年代末,郭小川的《望星空》遭到《文藝報》的批判。有人說《望星空》“至多不過像屈原《天問》那樣發(fā)揮對空間、人間的希望、幻想”,毛澤東笑著說:“是的嘛,沒有幻想,就沒有科學、文學和藝術(shù)。像郭小川那樣忠實于宣傳職守的人,也寄希望于所發(fā)出幻想啊!此人不愧為馬列學院的學生,不愧為三五九旅的戰(zhàn)士。應當給這個善于思索、長于幻想的熱愛祖國的詩人以公民、黨員、老戰(zhàn)士的絕對自由?!?/p>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中,引用了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話,贊同司馬遷說屈原寫作《離騷》屬于“賢圣發(fā)奮之作”的評說。他說,我們過去也錯誤地處理過一些干部,應當加以甄別和平反。一般地說,這種錯誤處理,讓他們下降,或者調(diào)動工作,對他們的革命意志總是一種鍛煉,而且可以從人民群眾中吸取許多新知識。我不是提倡對干部、對同志、對任何人做出錯誤處理,像古代放逐屈原那樣。而是反對這樣做的。我是說,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總是有這樣處理錯誤的事實。同時,他高度地評價了屈原的名著《天問》。
《毛主席關(guān)于哲學問題的講話(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八日北戴河)》記載:“《天問》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了各種問題,關(guān)于宇宙,關(guān)于自然,關(guān)于歷史。”毛澤東認為屈原、柳宗元、劉禹錫是“了不起的唯物主義”。
毛澤東對屈原的《天問》,愛之頗深,一直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屈原《天問》在唯物主義思想方面的貢獻。他同幾位哲學家談話時,從唐代的劉禹錫《天說》回溯到屈原的《天問》,感嘆說,柳子厚不同,出入佛、道,唯物主義。但是,他的《天對》太短了,就那么一點。他的《天對》從屈原《天問》產(chǎn)生出來,幾千年來,只有這個人做了《天對》。這么一看,到現(xiàn)在,《天問》《天對》講些什么,沒有解釋清楚,讀不懂,只知其大意?!短靻枴妨瞬黄?!
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在《木蘭花慢》這首詞前,寫了一段小序:“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薄短靻枴?,即是屈原詩作,全詩對自然現(xiàn)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提出了上百個疑問。辛棄疾的這首詞為: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妲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毛澤東在讀這首詞時,在標題前連劃了三個大圈,對小序中的每句話加了圈點,在詞中每個疑問句后,都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到這首詞時說:“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964年8月,毛澤東和周培源、于光遠等人談哲學問題時,認為辛棄疾這首詞,和晉朝張華《勵志詩》中的“太儀斡運,天回地游”都包含著地圓的意思??梢姡珴蓶|喜讀屈原《天問》,喜讀辛棄疾的詞,除藝術(shù)上的欣賞,更由于是思維上的相通。特別欣賞屈原在《天問》中表現(xiàn)出的執(zhí)著追求的態(tài)度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1965年6月20日,毛澤東同復旦大學教授劉大杰、周谷城談學術(shù)上的爭論,曾提到:“屈原寫過《天問》,過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寫《天對》,膽子很大。柳宗元頂多可以說有些樸素唯物主義成分。劉禹錫的文章不多,他所作《天論》三篇,主張‘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之說。他反對迷信。劉禹錫可以說是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宋朝的王安石最可貴之處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我們要學習王安石這種精神,不要害怕批評,要敢于發(fā)表和堅持自己的見解?!?/p>
作為愛國、民主、進步的政治家和詩人,屈原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想象和批判精神,在《天問》中提出了170多個疑問,內(nèi)容涉及天地的形成和結(jié)構(gòu),以及人類社會變遷的種種神話傳說,諸如伏羲為帝,女媧造人,殷受天命等等既成的傳說和信念,屈原都表示了大膽的懷疑和駁難,體現(xiàn)了神話不可依,天命不可待的歷史理性觀念。魯迅先生曾說屈原的《天問》“懷疑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這種探索和懷疑的精神,在毛澤東身上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天問》,既是一篇氣勢磅礴的文學作品,又是一篇表達歷史理性思維的哲學論著,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屈原是第一人。所以,思想家兼詩詞家的毛澤東給予特別重視?!短靻枴返摹傲瞬黄稹?,在于它提出了問題;《天對》的了不起,則在于它以唯物主義思想和詩的形式回答了問題,而且《天問》產(chǎn)生以來,就這么一篇有膽識的“對”,這是毛澤東那么推崇柳宗元的地方。
1972年12月31日,毛澤東指示點校、注釋和印刷“大字本”,6篇古文注釋任務,就包括屈原《天問》和柳宗元《天對》(合一冊)。上海市委寫作組接到注釋屈原《天問》和柳宗元《天對》的任務后,將《天問》、《天對》排成一問一答的方式,加以注釋,印成“大字本”送給毛澤東以方便閱讀。
《天問》是屈原的奇妙之作,艱深難讀;《天對》是柳宗元取《天問》之言,隨而對之,是歷史上針對《天問》所問進行應答的唯一之作,也是不易讀的奇文。毛澤東把相距千余年的隔代問答,集于一起作注、閱賞,不僅僅發(fā)思古之幽情,心中別有寄托。1973年2月1日,有關(guān)方面組織完成并上報了“大字本”。
毛澤東在讀《南史梁武帝傳》時批之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边@應該是晚年毛澤東再讀屈原《天問》時的心情寫照。
屈原問天,毛澤東問蒼茫大地。屈原的政治思想、人格情操、文學精神,對毛澤東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英雄惜英雄,偉人敬偉人,毛澤東崇敬屈原,是因為他們的心志相通、情懷一脈。
11.毛澤東詩贊屈原“年少崢嶸屈賈才”
“思接千載,神交古人”。毛澤東對屈原其人心懷敬仰、欽服始終。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受到以炎帝、舜帝和屈原為代表的湘楚文化的熏陶,而湘楚文化就蘊含著浪漫主義和務實精神兩方面的特色。青年毛澤東曾兩次到汨羅和屈子祠參觀考察。他一生對《楚辭》的鐘愛,對屈原精神的弘揚,就反映了他那思接千載的浪漫主義氣質(zhì)。
毛澤東的同學羅章龍,曾賦詩以記與毛澤東相交晤談之事,題為《定王臺晤二十八畫生》。詩日:“白日東城路,嫏嬛麗且清;風塵交北海,空谷見莊生。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風流共欣賞,同證此時情?!痹娭小安呦查L沙傅,騷懷楚屈平”一句,“策”,指賈誼的《治安策》;“騷”,便是說的屈原的《離騷》。
毛澤東的同學陳昌,畢業(yè)回鄉(xiāng)后,在1916年的《日記》中寫了一首《懷友》詩,吟道:“家國兩危絕,我生逢此憂。何時一樽酒,重新語離愁?!庇们姼枰粯拥墓P觸,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對毛澤東、蕭子升等一師同學好友的懷念。并在致毛澤東的信中強調(diào)救國乃“匹夫之責”。
新民學會年齡大的何叔衡,行事風格和詩文觀念很獨特,被認為有射石歿羽之氣概:“屈原清狂,冥思獨到,文采富麗,經(jīng)倫殊感不足。李白佻達不人大雅,杜甫拘謹,字句雜有腐儒之見”?!疤琢饕估?,杜陵惻生別,他們究竟比常人要高一籌?!?/p>
毛澤東25歲那年,寫詩送羅章龍東行,詩中有這樣兩句:“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痹娭械摹扒奔辞?,戰(zhàn)國楚人,遭讒被放逐時寫出的《離騷》,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政治抒情詩,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百Z”指賈誼,西漢初年洛陽人,漢文帝時任太中大夫,遭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遷梁懷王太傅,所著《治安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策論,所著的《惜誓》《吊屈原賦》《鵬鳥賦》成為楚辭的一部分。由于他們同在楚地生活過;有相同的被逐、被貶的遭遇;有相同的志向和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同是文學巨匠、楚辭大家;加上賈誼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時,有“投書以吊屈原”的事,所以司馬遷將屈賈并稱,在《史記》中作《屈原賈生列傳》。
賈誼不僅在為人做官和人生際遇上與屈原同命運,在作品的思想和文體上也承繼了屈原的風格。兩千多年后,對賈誼頗為欣賞的毛澤東,寫詩贊日:“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淚羅步塵埃”。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君行吾為發(fā)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彼途h行難免有歷來送別詩的傷感之句,但毛澤東更多的是自發(fā)的豪情和相互的勉勵。詩開篇便是開闊的景致,造出明朗高華的氣韻。接著,以屈原、賈誼這些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先賢來自喻和喻人,以湖湘地靈人杰的文化土壤來自勵和勵人。這使人聯(lián)想到毛澤東經(jīng)常光顧的岳麓書院門前那副對聯(lián)——“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睕]有“胸中日月常新美”的人格之志,何來“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中國之志和“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世界之志?
青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學校距屈賈祠、賈誼故居都不遠,經(jīng)常尋訪古跡,憑吊古人,激勵自己和同學的愛國主義思想,探求國家、民族的興盛之道。據(jù)史料記載,青年毛澤東攜友訪問過玉笥山屈原故居,深為屈原寧折不彎、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高尚品德和愛國主義的氣節(jié)所感動。毛澤東早年的文字中也處處可見此種情懷。
屈原的墓,位于淚羅城北玉笥山東邊10里處的汨羅山頂。因周圍有12個高大的墓冢,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閶大夫墓”或“楚三閭大夫墓”石碑,相傳為屈原的“十二疑?!?。湖南人吊唁屈原墓,追思其詩歌和人格,傳承其精神和品德,不斷擴大了屈原文化的影響。
青年毛澤東他們發(fā)揚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奮斗求索精神,走出韶山、走出湘潭、走出長沙、走出湖南,走向全國和世界,孜孜不倦地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開始了矢志不渝、奮斗不懈、探索不止的革命人生。
毛澤東一生,特別喜歡優(yōu)美的楚辭,終生珍愛;崇尚屈原、賈誼的才志,終生贊揚。他對屈原、賈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以詩表達了對屈賈的惋惜之情。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以歷史人物為題的,寫過四首。其中,寫屈原、賈誼的占了三首,可見屈原和以屈原為榜樣的賈誼在毛澤東的心中占有極高的位置。毛澤東不僅仰慕屈原、賈誼的才志、人品、情操,而且對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對賈誼英年早逝,傾吐了深深的惋惜。
詩人余光中動情地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淚羅江”。他賦詩一首《淚羅江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倍娼蚕袢R茵河一樣是一條“流淌著哲學的河流”。湘江岸邊“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屈原、賈誼、周敦頤等湖湘哲人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脊梁。德國出了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湖南出了一代偉人毛澤東。湖湘哲學和湖湘文化一直起著傳承和創(chuàng)新人文精神的作用。
湖南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原會長、顧問文選德,致力于湖湘文化研究和湖湘文獻整理數(shù)十年,對荊楚文化、湖湘文化、楚文化以及“長沙國”的文化之源進行過獨特而深入的探討。他依憑對遠古兩湖地區(qū)的考古遺存、湖南境內(nèi)的商朝青銅器、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苗蠻、苗蠻集團與華夏集團的沖突與融合、羋姓和熊氏及其圖騰等方面的綜合思索,對荊楚文化的起源和形成進行過縱橫交織的史學思辨,為確定荊楚文化是南方文化搖籃作出了肯定性的說明和結(jié)論。他根據(jù)古長沙國的圖騰、巫鬼、祭祀等原始宗教和巫風祭祀問題,把作為湖湘文化重要策源地長沙國的文化源頭爬梳得理據(jù)鮮明,為縱深化探討湖湘文化的歷史背景、形成沿革、思想要素、代表人物、歷史反思和傳承創(chuàng)新提供了富有說服力的基礎,有助于湖湘文化的發(fā)揚光大。為此,為籌備“毛澤東與屈原”學術(shù)研討會,我們請文選德先生就湖湘文化的開拓者屈原到湖湘文化的光大者毛澤東,作一次學術(shù)梳理,為廣大群眾提供理性的分析和文化的闡釋,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屈原、理解毛澤東、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和價值。
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中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到20世紀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出現(xiàn)的偉大革命家、政治家兼詩人毛澤東,兩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詩人,相距超過兩千年,同在湘楚大地、洞庭湖畔茁壯生長起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出類拔萃的獨特現(xiàn)象。
12.毛澤東和屈原擅于描繪自然美中抒寫精神美
顯而易見,毛澤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沁園春·長沙》),化用了屈原《楚辭》中的“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的詞義和意境。
在中華民族詩歌史上,大量描繪自然美,而且善于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同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關(guān)切結(jié)合起來的第一人是屈原。他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毛澤東詩詞繼承了中華民族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特別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形象,表現(xiàn)出深刻雋永的社會美內(nèi)容,酣暢淋漓地抒發(fā)精神之美。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自然風光的典型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概括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秋天,一般是萬物凋零的感傷的季節(jié),“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澤東面對“寒秋”,毅然“獨立”,欣然命筆,一反傳統(tǒng),通過描繪色彩斑斕的秋天壯景,展示闊大的胸襟和卓爾不群的抱負。恰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毛澤東描繪長沙湘江的山水沙洲,出神人化,絕妙好辭。用“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充分地展現(xiàn)了江水的浩瀚與無垠,“淺”所表現(xiàn)的并不完全是水的深度,而更是水的狀態(tài),即清澈見底、一眼望穿的狀態(tài)。“清”與“淺”,是古典詩歌中的兩個并行而生的常用詞語,因為水及其清冽,所以游魚的翔躍才能清晰地映入眼簾。毛澤東的詩歌,帶領(lǐng)閱讀者在動態(tài)的游魚與靜態(tài)的大江之間自由穿梭,完成了一次風光的游覽和神思的遠游。他獨立寒秋,臨江而思,叩問的是生命存在與發(fā)展的奧秘。這種叩問,在湖湘文化中由來已久,由屈原開端,延續(xù)不斷。
屈原的《悲回風》寫道:
憑昆侖以瞰霧兮,隱岷山以清江。憚涌湍之磕磕兮,聽波聲之洶洶。
紛容容之無經(jīng)兮,罔芒芒之無紀。軋洋洋之無從兮,馳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泛涌涌其前后兮,伴張馳之信期。
隨江躍動的是屈原的疑問與痛苦的沉思,反復追問這種痛苦的源來,無盡的情感隨江濤波涌而動,以情入江,漫漫無邊。
《楚辭集解》詮釋說:“此篇因秋夜愁不能寐,感回風之起,凋傷萬物,而蘭苣獨芳,有似乎古之君子遭亂世而不變其志者,遂托為遠游傷古之辭,以發(fā)泄其憤懣之情?!?/p>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借鑒屈原相類似的方式,思緒、情感與江水、風光共同涌動、相得益彰,作自然和精神的“遠游”,但毛澤東的所思所想,更為廣闊,更為升華,更為高昂,在蒼茫大地間,試問“誰主沉浮”?誓言“浪遏飛舟”1
13.毛澤東和屈原“屬于浪漫主義流派”
毛澤東的詩詞創(chuàng)作,更是直接受到《楚辭》的影響,接承《楚辭》浪漫、奔放、瑰麗的藝術(shù)特點并發(fā)展之。張貽玖《毛澤東讀史》一書介紹,毛澤東在《新唐書》馬周給唐太宗的奏折旁批注道:“賈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泵珴蓶|對賈誼、馬周之文,喜就喜在一個樸實,“切中當時事理?!?959年8月16日,毛澤東在《關(guān)于枚乘七發(fā)》一文中寫道:“后來‘七體繁興,沒有一篇好的。昭明文選所收曹植《七啟》、張協(xié)《七命》,作招隱之詞,跟屈、宋、賈、枚唱反調(diào),索然無味了?!泵珴蓶|的文章既文采飛揚,又質(zhì)樸無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這也同他的詩詞一樣,吸取了《楚辭》的精華。
毛澤東詩詞,深受屈原詩詞的影響。他的《七律·送瘟神》二首,和1961年所寫的《七律·答友人》,被公認為“騷體流裔”、“騷之苗裔”。屈原是“騷體”的創(chuàng)始人,其詩賦中“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帶有濃厚的湘楚地方特色,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學和精神領(lǐng)域的奇崛高峰。毛澤東終生好讀《楚辭》《離騷》,純粹是個人的審美情趣和美感追求。作為政治家,毛澤東的思維方式繼承了王夫之以來湖湘文化的求實精神與獨立根性,作為詩人,毛澤東的感情態(tài)度則遠接以屈原為代表的湘楚浪漫主義文化傳統(tǒng),兩者交相輝映,奇妙結(jié)合。
毛澤東出于憂國憂民的情懷,在《送瘟神》二首詩中借鑒《離騷》詩風,抒發(fā)了與屈原思接千載的心境。第一首寫見到人民遭受血吸蟲之苦,“坐地”“巡天”向勞動者出身的牛郎傾訴,結(jié)果也無良策,這與《離騷》中靈均上天國求見天帝的構(gòu)思一般;“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薜荔,亦稱木蓮。??疲吧>G藤本植物,產(chǎn)于我國中南部?!冻o·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說山鬼以薛荔為衣,以女蘿為帶。千村薛荔,形容許多村莊荒蕪,盡為山鬼之衣所。
第二首寫人間“六億人民盡舜堯”,正在作改天換地的事業(yè),給詩人以極大鼓舞。在《離騷》里靈均也曾“就重華而陳辭”,可重華(即舜)也沒能給他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屈原流放湖南,要“濟沅湘以南征兮”,“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目的是尋找“美人美政”,追慕舜帝,以救治日益衰敗的國家。但理想無法實現(xiàn),只好“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最后“懷沙”自沉。毛澤東把人民當舜堯,是高于屈原之處。
《七律·答友人》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故事。“帝子乘風下翠微”,是由《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變化而來?!鞍咧褚恢ηУ螠I”也是化用湘夫人聞帝舜死于蒼梧,十分悲痛,眼淚沾在青竹上,留下點點斑痕,而成斑竹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屈原《九歌》中的湘女形象美好、性情襲人,儼然為遠古湘女多情的典范?!暗圩咏蒂獗变荆宽痦鹳獬钣?。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盡抒離愁別緒,盡顯湘女多情。兩千多年后,毛澤東一首七律千古傳頌湘女新風:“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年衣。”從古至今,湘女的精神感動傳承,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女英雄的風采燦爛奪目。多少名人騷客臨洞庭、登九嶷而懷古,借斑竹、寄姜女而抒情、演繹,留下了大量相思深情的詩賦佳作,把湘女多情的形象和氣質(zhì)盡情抒發(fā)。屈原的《湘夫人》,李白的《望夫石》,都是名篇佳什。
娥皇和女英的多情美麗傳說,感動了屈原,寫下《湘君》和《湘夫人》等詩篇,生動感人地吟詠。毛澤東解說:“洞庭波取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洞庭波兮木葉下?!蓖瑯?,這首詩中,“我欲因之夢寥廓”的“寥廓”,取自《楚辭》中屈原《遠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之句?!傲壤奔磸V遠。毛澤東詩詞中多次用“寥廓”。如《沁園春·長沙》中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采桑子·重陽》中的“寥廓江天萬里霜”。《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七律·答友人》洋溢著屈原《楚辭》的浪漫神韻,構(gòu)思奇絕,色彩綺麗,從天上到人間,是對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人民充滿激情的熱烈贊頌,字里行間依然可以感覺到詩人和偉人的英雄氣質(zhì)、豪邁情懷。毛澤東的詩歌,鮮明地繼承了屈原的風格。1975年7月,82歲的毛澤東談到《七律·答友人》時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xiāng)、過去的朋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憋@然,這首詩的意境和情感,都有屈子之風。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中,“一片汪洋都不見”的“汪洋”,取自《楚辭·九懷·蓄英》“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之句?!笆捝镲L今又是”的“蕭瑟”,取自《楚辭·九辯》中“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
毛澤東的其他詩詞,多處借用屈原詩歌中的一些典故、詞語和意境。1923年作《賀新郎·別友》,結(jié)句是:“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边@里用了《楚辭·遠游》中生僻的詞語:“鸞鳥軒翥而翔飛?!濒悖B之上翔。相傳比翼鳥一目一翼,不比不飛??梢娒珴蓶|對《楚辭》的極為熟悉和極為喜愛。
還如:“吳剛捧出桂花酒”(《蝶戀花·答李淑一》),“桂花酒”借自屈原《九歌·東皇太一》的“奠桂酒兮椒漿”,《九歌》的“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九死一生如昨”(《念奴嬌·井岡山》),令人想起《離騷》中的“雖九死其尤未悔”之句。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沁園春·雪》),“騷”之源,肯定是《離騷》之題中之義。
“昆雞長笑老鷹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昆雞,在中國史書上同鷗雞,一種大雞?!冻o·九辯》中有“鷗雞啁晰而悲鳴”之句。
從傳統(tǒng)文化而言,“九”是楚文化、湖湘文化中一個神秘而充滿想象力數(shù)字。中華民族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中,“九”字出現(xiàn)過20多次,如“九天”“九州”“九河”“九嶷”“九死”“九坑”“九畹”“九辨”“九重”“九子”“九則”“九首”“九衢”“九會”“九折”“九年”“九逝”“九千”“九關(guān)”“九約”“九侯”“九卿”“九陽”“九韶”等?!毒鸥琛穕l篇,《九章》9篇。
毛澤東詩詞中僅“九天”“九派”“九萬里”就出現(xiàn)過5次以上,還有“重霄九”“九嶷山”“九死”“九地”“九霄”等。毛澤東的“人定勝天”、“不怕死”的精神品質(zhì),與屈原對現(xiàn)實的超越、對黑暗的批判、對死亡的無視,可以說一脈相承,魂魄相通。屈原屢次申述自己對舍生就死的認識,莊嚴宣告:“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p>
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影響深遠,浸潤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鑄就了民族之魂。梁啟超曾說:“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又說:“屈原在文學史的地位,不特前無古人,截到今日,仍是后無來者。”
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忠信而死節(jié)”,毛澤東“九死一生如昨”,“不自由,無寧死”;屈原“登九天兮撫彗星”,毛澤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屈原“舉長矢兮射天狼”,毛澤東“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何時縛住蒼龍?”屈原“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內(nèi)欣欣而自美兮”,毛澤東“胸中日月常新美”,他們共同追求內(nèi)在的美;屈原“吾令鳳鳥飛騰兮”,“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指令鳳凰飛翔、江水止浪,毛澤東“敢教日月?lián)Q新天”,能“截斷巫山云雨”,能倚靠青天抽寶劍,把昆侖山斬成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從屈原到毛澤東,上下求索、奮斗創(chuàng)新的審美價值和理想追求,不斷傳承光大。
郭沫若在《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中說:“前途的障礙是很多的——‘蒼山如海。流血的斗爭是要繼續(xù)的——‘殘陽如血。但盡管這樣,必然有勝利的明天!一首詞中所說的一朝一夕為什么所表示的不是一天?這在我們中國的詩歌中倒并不是稀罕的例子。例如屈原的《離騷》里面便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飧秋菊之落英,或‘朝搴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所謂朝夕都不限于一天?!?/p>
李淑一寫信向毛澤東索寫《虞美人》以作紀念。毛澤東在回信中表示:“開慧所述的那首并不好,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nèi),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p>
古之游仙詩,如屈原的《遠游》,作者自己在內(nèi)。毛澤東的《游仙》,后來定名為《蝶戀花·答李淑一》。他樂于借“游仙”想象一種壯麗的“楊柳輕飚直上重霄九”的神話境界,化綿綿恩情為豪邁的頌揚。他在詩中稱楊開慧烈士為“驕楊”,章士釗曾索其解釋,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最早的游仙詩,可追溯到屈原的《遠游》。毛澤東說自己的“游仙”不把作者擺進去,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情感表達上的重要考慮,第一是作者懷念和頌揚的烈士忠魂,飛升至最圣潔的瓊樓玉宇,他們的精神感動天仙,使吳剛捧酒,嫦娥舞袖,受到熱情款待,這已經(jīng)充分而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遠比作者自己介入來得更真切,更有效果。第二是“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寫烈士忠魂與天仙的遇合,落腳點仍是人間現(xiàn)實。
長期以來,人們把屈原的詩稱為“騷體”,把毛澤東的詩稱為“毛體”。說明毛澤東與屈原的詩,均獨具特色,并開創(chuàng)新篇。屈原的詩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獨步肇開,璀璨奪目。毛澤東的詩,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氣勢磅礴,獨樹一幟。但二者也多有相通之處。
專家認為,毛澤東詩詞的文化淵源,主要來自“天賦個性、習得才情、斗爭實踐、以莊子、屈原為代表的浪漫文學、三李蘇辛和湖湘文化”。毛澤東喜歡屈原,喜歡三李(李白、李商隱、李賀),是一個有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詩人氣質(zhì)和非凡天賦的人?!鞍驳靡刑斐閷殑?,把汝裁為三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令人神往驚嘆。世界上的偉大革命家,馬克思和列寧,都有浪漫主義的氣質(zhì)。所以才能睥睨一世,站于舊世界眺望到新世界,攜來百侶為創(chuàng)建新世界而奮斗。
毛澤東曾說:“學點文學,光搞現(xiàn)實主義一面也不好......搞點幻想?!泵珴蓶|所言“幻想”,即是與“現(xiàn)實主義”相對應的浪漫主義。他稱贊李白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并向陳毅推薦有“騷之苗裔”之譽的李賀詩。毛澤東欣賞的“詩仙”李白、“詩鬼”李賀、“騷之苗裔”李商隱,都是直接傳承屈原、莊子的奇幻想象。浪漫主義的愛國詩人屈原,其詩賦“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影響了“三李”詩風,也影響到毛澤東的詩風。屈原高潔的情操,美好的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詭奇的想象,吻合毛澤東的精神追求、審美趣味和藝術(shù)風格。屈原作為杰出代表的人杰地靈的湘楚浪漫主義文化精神,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和有機組成。
1995年12月24日至26日,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2周年的日子里,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在韶山召開第一屆年會,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題詞:“詩史豐碑”。該會名譽會長減克家、會長賀敬之發(fā)來賀信,并賦詩贊日:“毛澤東詩詞動天下,屈大夫辭章開楚風?!辟R敬之精辟指出:“以數(shù)量不多的詩,而能在一個產(chǎn)生過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自居易、陸游、蘇軾、辛棄疾、龔自珍等偉大詩人的詩詞古國里自鑄偉詞,自開奇葩,吐納宇宙之物象,開拓萬古之心胸的詩人,只能首推毛澤東了?!彼裕藗冇芍缘刭潎@詩人毛澤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啟示之六:屈原、毛澤東,敢于問天問地問人生,敢于抒發(fā)和踐行“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中國之志、“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世界之志,為的是“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六億人民盡舜堯”,實現(xiàn)“人定勝天”“其樂無窮”的理想。而“有志者事竟成”,“彩云長在有新天”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