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 魏振輝 杜原宏
兩種根管治療對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療效觀察
王金海 魏振輝 杜原宏
目的 探討根管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10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施行傳統(tǒng)根管治療,觀察組患者施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治療1年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復查,對比2種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 2組患者術后疼痛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年后,2組患者的療效均較為顯著,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患者患牙恰填、超填與欠填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根管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選擇傳統(tǒng)根管治療或一次性根管治療。
牙髓病;根尖周病;根管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
近年來,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1]。牙髓病與根尖周病均是口腔科的常見疾病,主要病因在于齲病,針對齲病,臨床上多采用根管治療,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根管治療術在牙髓病與根尖周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根管治療按照其治療時間,可分為一次性根管治療、多次根管治療,多次根管治療即傳統(tǒng)的根管治療,臨床上關于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多次根管治療的療效尚存在爭議,為此,本次研究選取10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患者傳統(tǒng)根管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1年1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經患者同意,將患者納入研究病例中。
按照電腦隨機抽取的方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59顆患牙),和觀察組50例(61顆患牙)。對照組中,男27例,女
23例,年齡32~81歲,平均(61.37±15.94)歲,其中前牙15顆,前磨牙14顆,磨牙30顆;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3~82歲,平均(61.49±16.02)歲,其中前牙17顆,前磨牙15顆,磨牙29顆。2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傳統(tǒng)根管治療。治療前進行X線拍片,如患者出現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切開引流的患者應進行
2~3d的常規(guī)引流,無需切開引流的患者行根管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開髓、拔髓以及擴根處理,并使用氫氧化鈣進行暫時性根管封藥消毒處理。于1周后進行復診,詢問患者是否出現不適癥狀,如患者無不適癥狀,對患者進行根管填充;如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應再次進行暫時性根管封藥消毒處理,待無癥狀后行根管填充。
觀察組患者施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治療前進行X線拍片,對根管情況進行詳細了解,清除壞死的牙髓組織,并進行擴根、沖洗、消毒以及干燥處理。使用AH-Plus根管糊劑,并根據根管長度及錐度選擇合適的牙膠尖進行根管填充,并使用復合樹脂進行窩洞填充。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1年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復查,對比
2種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2]:(1)患牙咀嚼功能未恢復正常,有持續(xù)性的不適癥狀;(2)牙折裂不可修復,牙根尖周反復出現腫脹;(3)X線拍片顯示牙周間隙增寬,根尖未出現新骨質。出現以上任意1條,即為治療失敗;反之,則為治療成功。
根管填充質量評價[3]:恰填:根充材料與根尖距離小于2mm,且根管封閉、嚴密;超填:根充材料超過了根尖;欠填:根充材料與根尖距離超過2mm,或者根管封閉不嚴密。同時,根管的牙出現一個超填或者欠填均被視為超填與欠填。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SPSS17.0軟件中錄入數據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率23.7%,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率19.7%,2組患者術后疼痛發(fā)生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對比[n(%)]
2.2 治療1年后2組患者療效對比 治療1年后,對照組治療成功率96%(48/50),失敗率4%(2/50);觀察組治療成功率98%(49/50),失敗率2%(1/50);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療效均較為顯著,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2組患者患牙根管填充質量對比 觀察組恰填率、超填率與欠填率分別為82.0%(50/61)、4.9%(3/61)、13.1%(8/61);對照組恰填率、超填率與欠填率分別為79.7%(47/59)、8.5%(5/59)、11.8%(7/59),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發(fā)生了改變,牙科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2種較為常見的牙科疾病,往往會出現牙髓炎、牙髓壞死以及根尖周炎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3]。因此,尋求一種積極的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管治療是臨床上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隨著根管填充材料的更新,根管治療在牙科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傳統(tǒng)根管治療需要多次就診,治療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治療較為不便[4]。而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療程較短,患者無需復診,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根管情況進行根管填充材料選擇,能夠使根管填充效果更加顯著,且療效持久,尤其適合部分行動不便或老年患者[5]。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根管治療2周后,如患者出現急性牙髓炎并伴隨劇烈疼痛,患者需要再次進行傳統(tǒng)根管治療[6]。因此,在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對X線片進行綜合分析,掌握根管的解剖結構和病變情況,對根管填充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操作時盡量輕柔,避免損傷牙周[7]。另外,由于一次性根管治療技術尚未十分成熟,仍處于研究階段,加上根管病變情況和解剖結構具有復雜性、治療條件和藥物存在局限性、操作技術存在不穩(wěn)定性[8],一次性根管治療還需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待完善。
本次研究選取10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年后,2組患者的療效均較為顯著,且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2種根管治療方法均能有效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且療效無明顯差異。傳統(tǒng)根管治療盡管治療時間長、不方便,但其療效顯著;一次性根管治療較為方便,但這種治療方法對操作技術和填充材料的要求較高。因此,在臨床治療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時,應合理選擇根管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根管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選擇傳統(tǒng)根管治療或一次性根管治療。
[1] 高加意.198例根管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149,152.
[2] 魯新穎,唐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2):45-46.
[3] 方榮.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現代根管治療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0):2465-2466.
[4] 李云浩.探討根管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46例[J].中外健康文摘, 2014,11(8):18-19.
[5] 李月梅.一次性根管治療和傳統(tǒng)根管治療的臨床應用與比較[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3,23(2):298-299.
[6] 楊華.根管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探析[J].中外醫(yī)療, 2013,32(34):70-71.
[7] 張蕾.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臨床分析與進展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9):107-108.
[8] 李曉麗,王賀,董婷婷,等.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根管治療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8):138-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32
遼寧 110042 沈陽市解放軍第463醫(yī)院 (王金海 魏振輝 杜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