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姜晨
電影《山河故人》是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賈樟柯在《天注定》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說《天注定》是一聲發(fā)自內(nèi)心的狂怒吶喊,《山河故人》則更像一曲娓娓唱來的挽歌。它不僅哀泣著被江山河流分隔的感情,更獨特而深刻地分析了中國處于發(fā)展轉(zhuǎn)型時期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影片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金馬獎等多項大獎,不失為近年來一部難得的國產(chǎn)佳作。
《山河故人》講述了一個跨越時間與山河的故事,它有著長達25年的時間線和飛渡太平洋的旅程。來自山西汾陽的女青年沈濤面對張晉生和梁子的追求,選擇了身為煤礦老板的晉生,卻因為感情失和而離婚,二人的兒子到樂跟隨父親從山西輾轉(zhuǎn)上海又來到了澳洲,過著奢華生活的他忘卻了故鄉(xiāng)的一切,遠在天邊的故土對他而言,只剩下脖子上的鑰匙和濤這個名字。這些隱藏在光鮮亮麗生活背后的痛楚,是文明斷層與感情缺失造成的缺憾,本文從影片細節(jié)中的鄉(xiāng)土元素展現(xiàn)、時間與空間的穿梭、復雜的人物象征內(nèi)涵三方面解析電影《山河故人》中的文明情懷。
一、 蘊含在細節(jié)中的鄉(xiāng)土元素
這部《山河故人》像賈樟柯的大部分作品一樣,有著濃烈的塵土氣息,從上世紀末的《小武》到《三峽好人》,再到幾年前的《天注定》,盡管時代變了,公眾的生活面貌有所改變,一部分的觀眾可能趨向于在電影中尋找理想化的生活憧憬,但是賈樟柯仍然堅守著他的陣地,沒有選擇刻意去迎合觀眾的口味,它的作品總是在尖銳地洞察生活,然后默默的思考生活。
了解賈樟柯導演的觀眾會覺得他的作品總是在描寫縣城,賈樟柯對樸實而瑣碎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雙重理解,一方面在強調(diào)它的平凡溫馨,富有濃重的市井氣息與人情味?!凹易》陉桚堥T地,表里山河留美譽,文峰塔上生紫氣,邁步走向新世紀”,女主角沈濤的出場就是伴隨著這樣一段唱詞,厚重的口音極富山西韻味,影片從開場就引入了獨具特色的汾陽傘頭秧歌,街上的百姓舞獅劃船,扮演娃娃,一個個攢動的身影在人潮中掀起了歡快的浪花,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間風俗,雖然形式內(nèi)容各異,但歡快熱鬧的氣氛卻總是類似的。在探望朋友的途中,沈濤父親帶著壽桃和掛面,這兩樣東西是汾陽人祝壽時家家必備的,扎根于鄉(xiāng)情的場景瞬間就增加了影片的人文底蘊,勾起了觀眾對家鄉(xiāng)的回憶。
另一方面,電影也寫出了小城市的封閉落后,晉生代表的煤炭行業(yè)后起之秀畢竟是少數(shù)人,絕大多數(shù)人像梁子一樣,永遠滄?;野档哪?,永遠陳舊骯臟的工作服,灰頭土臉的忙碌生活。梁子在與晉生競爭愛人時不堪一擊倒下,卻又不得不跟自己較勁似地爬起來,開始嶄新卻又同樣庸碌的生活。梁子是這個平凡的城市、平凡的年代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寫照,窮盡一生的辛勤勞作,平實中帶著麻木的活著。同樣生長于山西的著名記者柴靜在《看見》中寫到,“出生在山西的女孩,小時候是從沒見過青山綠水的。”梁子最后重病纏身的悲劇,也是對生存環(huán)境污染的控訴,為了經(jīng)濟的各項指數(shù)穩(wěn)步前進,人與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剝削,成為了犧牲品。
當鏡頭跨越到上海和澳洲時,那些疼痛的鄉(xiāng)情迫使離家萬里的人們悵然回看,可是他們無奈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漸漸地被陌生的環(huán)境洗去了印記。沈濤與晉生離婚后,兒子到樂唯一一次回山西老家是在外公的葬禮上,從他纏上名貴絲巾的那一刻起,到樂就注定與這片灰黃的土地訣別了。影片用兩個鏡頭就將到樂的變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是他在外公靈位前猶豫著不愿跪下的表情,二是到樂不會敬香,竟用單手隨便一插的動作。都市生活將他過早拔出了這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以至于最后遠在澳洲,晉生依然喝著汾酒,到樂卻連中文和母親的名字都忘記了。
影片的開頭和結(jié)束的鏡頭,都定格在夕陽下的文峰塔,盡管時間過去了25年,作為汾陽象征的這座塔仍然在故鄉(xiāng)山河中屹然挺立,沒有隨著人世山川而改變,它象征著故鄉(xiāng)、故舊、故人,與紛繁變化的時事相對比,成為一個永恒的情結(jié)。
二、 穿梭在過去與未來間的場景重復
《山河故人》的篇幅僅僅兩小時,卻展現(xiàn)了長達25年的世事變幻,與以往長時間線的電影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局限于過去來展現(xiàn)事物漫長的變化過程,而是選取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精妙的時間點,再采用了語言或物品的暗示將其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的手法與賈樟柯的另一部作品《天注定》類似,《天注定》被認為是賈樟柯最淺顯易懂的作品之一,采用四段的敘事,每段時間通過暗線情節(jié)連接?!渡胶庸嗜恕返臄⑹陆Y(jié)構(gòu)則更加巧妙,不會造成牽強之感。
1999年冬,身為中學同學的晉生、梁子同時愛上了沈濤,三人之間本來牢固的友情,在嫉妒與猜忌下軋得粉碎,兩人反目成仇甚至晉生還起了炸死梁子的念頭。2014年冬,沈濤的父親在給老朋友祝壽的途中突然去世,兒子到樂最后一次見到母親。2025年冬,移民澳洲多年的到樂與中文老師發(fā)生了一段忘年戀,二人準備回到山西老家拜訪沈濤。這三件事,看似有些突兀,但《山河故人》并不是將其平鋪直敘地講出來,而是使用了大量電影語言和場景再現(xiàn)將其連接在一起。
在過去的故事中,梁子、晉生、沈濤坐著晉生剛買的德國車,望向剛剛解凍的黃河,三人哼著傘頭和歌詞,放著煙花,親密無間。當鏡頭再次轉(zhuǎn)向還帶著碎冰的黃河邊,晉生已和沈濤成為戀人,叫囂著要用炸藥炸死梁子。山峰仍然綠樹蔥蘢,河流依舊春風解凍,可是過去的友誼和愛戀已經(jīng)蕩然無存。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現(xiàn)場景的重復,利用季節(jié)、景物、道具的重疊,對比出人物境況和內(nèi)心的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歲月的變遷和現(xiàn)實的殘酷。這個場景中另一處引人注意的地方是沈濤買下了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狗,二人談笑中說到這只狗可以活15年,直到2014年為止,下一個鏡頭便直轉(zhuǎn)2014年,這只小狗是影片中重要的時間線索,將漫長的年月串聯(lián)起來。在現(xiàn)在的故事中,沈濤從前總愛穿的毛衣改了一下,成了那只狗的衣服,她還是像往常一樣陪伴父親,只是又恢復了孤身一人。在上一段中曾有沈濤送父親去給老友過生日的鏡頭,在同一位友人七十大壽當天,沈濤又送父親前往火車站,還是同樣的站臺,同樣的壽桃和掛面,卻沒想到老父親就這樣在等待途中溘然長逝。從頭至尾沒有看到沈濤母親出現(xiàn),可見父親的角色在她生命中占著至高無上的位置,在朋友反目、丈夫背叛的裂變后,父親的死亡再次刺激了沈濤,隨后趕來為外公送葬的兒子,更是注定要永遠離她而去,又是同樣的火車站臺,母子沉默地坐在候車廳的座位上,而那個座位正是沈濤父親離開時所坐的位置。小小的汾陽站,沈濤送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從此注定了孓然一身的結(jié)局,這是片中第二次出現(xiàn)場景的重復。在未來的故事中,沈濤獨自在房間搟面下餃子,與上一段中給兒子離別前做麥穗餃子的場景不謀而合,只是房間空蕩、形單影只,她來到了夕陽照耀的文峰塔下,又唱起當年在這片土地上唱過的傘頭:“家住汾陽龍門地,表里山河留美譽……”
《山河故人》跨越了相當長的時間,卻從未改變故事的生根的起點,黃河、火車站、文峰塔,在汾陽縣城不斷重復的場景中,蒼涼的宿命感和溫暖的歸屬感相輔相成,安慰著山河角落里每個渴望飛翔又渴望停留的靈魂。
三、 追溯“故人”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山河的分隔背后承載著太多的東西,在觀影過程中,有人看到親情的缺失,有人看到愛情的現(xiàn)實,有人看到地方文化,這所有內(nèi)容都指向了文明的傳承與流失這一話題,在紛繁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與感情背后,流淌在身體里的文明血脈,是本片的最終內(nèi)涵。
沈濤、梁子、晉生三個人的反目,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一種分裂,在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面臨轉(zhuǎn)型的年代,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命運。張晉生可謂是那個時代成功人士的代表,敢作敢為,在煤礦業(yè)不景氣的前景下,毅然決然買下煤礦,自己做老板,而絕大多數(shù)人選擇像梁子一樣沉默地凝視高渺的命運。志在必得也好,隨波逐流也罷,這一代人的命運分裂為后來的文明傳承埋下了種子。在到樂出生以后,晉生給了兒子一個英文名字,并承諾要給他賺很多的“dollar”,從此開始,無辜的到樂開始背負飄零的命運,他擁有了很多“dollar”,也獲得了最好的教育機會,享受著衣食無憂的豪華生活,這是很多人所羨慕的命運??墒菍τ谒约憾?,故鄉(xiāng)的語言和母親的名字都已經(jīng)忘記,那個遠在山西縣城中的家,變成了脖子上的一串鑰匙和眼前濤濤的浪花。這些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人,都曾選擇離開故里的山河,最終卻又回到了這里,但是他們之間不僅隔著地理上的大山大洋,更隔著精神上的高峰深海,站在空曠房間里的沈濤和站在蔚藍海洋前的到樂,早已身處兩個時空,就算最后到樂和女友回到了故土,也注定永遠的失去了故人。
在中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時代出生的到樂,被粗暴地烙上了“美元”的名字,他忘記了祖國和母親,被強行安排在了澳洲,但是在被中國文化所排斥的同時,他也從未被澳洲文化所接受過,因此他缺少同齡朋友,與父親交流只能依靠谷歌翻譯,找不到未來目標,選擇一段年齡差距極大的戀愛,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擁有一顆年輕而渴望接納、渴望重逢的心。當今時代的中國年輕人中,到樂這樣的群體不在少數(shù),享受著優(yōu)渥的生活,從小受到西方文明的熏陶,以至于忘記了祖先的文明,甚至對中國文明不屑一顧。具有強烈悲劇感的故事,拋棄了很多電影都有的虛偽防護層,正視了公眾一直在逃避的文明流失問題,《山河故人》沒有粉飾太平,而是直面現(xiàn)實,客觀地訴說了在大國崛起背景下,環(huán)境將我們每個人拋向不一樣的命運,從此被心中的江河和文明的鴻溝分離,盡管我們想盡方法尋找回來的路,但重逢的希望從一開始就是渺茫的。
文明是歷經(jīng)浩茫的時間積淀在土地上的眷戀,成長在經(jīng)濟社會的公眾,很少有人理解文明的珍貴,試想在一張羊皮紙都沒有發(fā)明的年代,人類的祖先們第一次對他們的發(fā)展道路表示困惑的時候,一個微小的差錯,就可能導致歷史的改寫,民族文明的滅亡。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民族的發(fā)展仰仗的是精神文明,沒有了自己獨特文明的民族,即使擁有再強大的科技與軍隊,也不過是渙散的空殼而已。
從山西汾陽塵埃飛揚的天空到澳洲一望無際的碧藍大海,貫穿整部影片的旋律是那樣沉重,正如從CD試音到黑膠唱片循環(huán)播放的那首《珍重》,無論經(jīng)歷多少迂回轉(zhuǎn)折,生命總是渴望回歸最初的山河。面對眾多的好評和慘淡的票房,《山河故人》秉承著賈樟柯一貫文藝氣息濃厚的風格,坦然的面對真實生活,在商業(yè)片主導的電影市場中,引發(fā)了公眾對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時間點中文明流失問題的深思,喚醒了每個人心中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