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泳安
生活有時充滿了令人無可奈何的事情。它包含著許多無法解決、突破甚至難以面對的元素,比如心中充滿斗志卻被瑣事纏身,比如想逃離生活的庸常卻總以失敗告終,比如朋友漸行漸遠但無力挽回。美好的愿望像棉花糖一樣飄在天上,而現(xiàn)實結(jié)出的果子卻可能讓人感到苦澀。這種人皆有之但少被提及的情感在歌曲中并不常見,一方面是因為它有著一種讓人把話卡在嘴邊的微妙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表達這種情緒總顯得有些許造作。而樂隊Oh Wonder的歌曲《我們所做的一切》(All We Do)卻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一種這樣的無力和傷感。向來選樂用心的美劇《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Elementary)在第四季第七集便使用了這首歌作為片尾曲,不僅給整個故事畫龍點睛,也讓這首冷門的歌曲流進了大眾的耳朵。
Oh Wonder作為一支倫敦的二重唱組合,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英國流行樂的深沉,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抑郁味道。然而作為一支獨立流行樂隊,他們在譜曲上基本放棄了主流流行樂所側(cè)重的旋律(melody),而轉(zhuǎn)向了氛圍(atmosphere)。歌曲結(jié)構(gòu)也并沒有使用常見的ABBABB的“主歌+副歌”的復(fù)合形式,而使用了主次感十分模糊的ABABA的重復(fù)式構(gòu)造。這種翻來覆去的譜曲隱喻著生活的單調(diào)循環(huán),呼應(yīng)著歌曲的題目“我們所做的一切”。從節(jié)奏的角度來看,整首歌在不斷重復(fù)的一小段鋼琴和弦中被一種輕吟淺唱的調(diào)調(diào)環(huán)繞著,溫柔婉轉(zhuǎn),卻稍顯疲累。
《我們所做的一切》的詞與曲調(diào)相輔相成,也用重復(fù)的手法體現(xiàn)出生活的單調(diào)和無奈。主歌部分在不斷循環(huán)的鋼琴音中重復(fù)著“All we do is [...].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的句式。大重復(fù)中套著小重復(fù),在輕輕慢慢的曲調(diào)中淡淡地強調(diào)著“我們所做的一切”。歌詞雖然非常簡單,但細細品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十分精妙。把歌詞中句式變化的部分抽取出來,便是這首歌對其所描述生活的高度概括:“Chase the day and hide away; lie and wait and feel the fade.”時間跑得太快,我們追之不及。對過多過多的問題,我們選擇了逃避。在缺乏真實感的無力等待中,最終的結(jié)局往往都只是一句“這樣也好”。
進入副歌部分之后,曲調(diào)和音域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改變,只是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鼓點,增強了節(jié)奏感。副歌部分的歌詞雖然只有簡單的三句話,卻充滿了深意?!癐 have been upside down”這句話就算是一個英語為母語的人也未必能確切地解讀它的含義。一種解讀可以把upside down視作是嘗試了所有的方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有一點黔驢技窮的感覺。在北歐神話中,諸神之父奧丁以一只眼睛為代價,在一棵樹上倒吊了九天九夜,最終獲得無窮的智慧,并發(fā)明了被視作魔法源泉的如尼文。然而作為一個凡人,這種痛苦的反轉(zhuǎn)似乎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另一種解讀可以把upside down視為一種叛逆、一種抵抗。就像第二句所說:“I dont wanna be the right way round.”如果常理只能帶來無奈,那又何不逆而行之呢?可惜不管怎樣,也“cant find paradise on the ground”。在地面上循規(guī)蹈矩,那就無論如何也夠不到天上的棉花糖。
歌曲中描繪的生活無疑是灰色的、單調(diào)的,甚至是難以逃離的,然而這并不是生活的唯一選擇。在一次訪談中,這對組合坦言道,人們總是在生活中重復(fù)著同樣的日常,處處謹慎行事,規(guī)避風(fēng)險,坐在生活的擺渡車上任其行駛。而他們指出,這樣并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陷落于生存。確實,生活往往有著更遠大的前景,若只是害怕墜落而拒絕飛翔,徘徊在地上,就會受困于歌曲中所描述的場景。若能打破自作自縛的繭,每個人其實都能飛向甜美的天空。
Oh Wonder樂隊
All We Do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we do is lie and wait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lie and wait
All we do is feel the fade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feel the fade
Ive been upside down
I dont wanna be the right way round
Cant find paradise on the ground
Ive been upside down
I dont wanna be the right way round
Cant find paradise on the ground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we do is play it safe
All we do is live inside a cage
All we do is play it safe
All we do, all we do
Ive been upside down
I dont wanna be the right way round
Cant find paradise on the ground
Ive been upside down
I dont wanna be the right way round
Cant find paradise on the ground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hide away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we do is, all we do is chase the day
All I did was fail today
All I wanna be is whites in waves
All I did was fail today
All we do, all we do
New Oriental English .
我們之所以有別于他人,主要是因為在回答關(guān)鍵性問題時選擇了與他人不同的答案。而對于那些堪稱獨特甚至偉大的人而言,區(qū)別不僅僅在于回答的不同,更在于他們問了不一樣的問題。Philippe Petit,當(dāng)他在離地面400米的高度,在紐約世貿(mào)中心雙子塔間完成走鋼索的壯舉后,人們問了一大堆關(guān)于“為什么”的問題: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去冒生命危險?為什么要藐視命運?
而Philippe深知這些問題并不重要。對他而言,重要的問題只有一個:“怎么樣才算是活著?”回答了這個問題后,一切都無比清晰。如果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在鋼索上行走才是生命與活著的真諦,那么去挑戰(zhàn)當(dāng)時世界最高的建筑,在云中搭建自己的舞臺,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在鋼索上走幾個來回,都是太過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就是影片《云中行走》(The Walk)所講述的故事。影片的英文原名為“To Reach the Clouds”,用的是主人公原型Philippe Petit所著回憶錄的標題,后改為“To Walk the Clouds”,之后又簡化為“The Walk”,最后這個不帶任何修飾的標題也許才最符合影片的核心內(nèi)容。
1973年,在法國巴黎的街頭,騎著獨輪車、戴著黑色禮帽的Philippe是一個沒什么人在意的雜耍藝人。一旦表演結(jié)束,恐怕沒有人會記得這個不允許任何人侵犯他的“神圣舞臺”(實際上只是他在地上畫出的一個圓圈)的古怪藝術(shù)家。盡管如此,Philippe仍然執(zhí)著于在城市中尋找最合適的場所,以便掛上繩索,表演他最愛的拿手好戲——在繩索上行走。
一場意外的牙痛把他帶入了牙醫(yī)的診所,排隊候診的間隙,雜志上的一篇報道讓他完全忘記了牙痛,也讓漫無目的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標:當(dāng)時正在建設(shè)中的世界第一高樓——世貿(mào)中心雙子塔。在雙塔之間架起鋼索,在其上穿行——這就是他將要做的事。
此時Philippe激動的心情一如幼時的他初次在家鄉(xiāng)看到馬戲團的演員表演走鋼索。那時他只是個八歲的孩子,卻就此入迷而無法自拔。沒有任何人指導(dǎo),僅僅憑借綁在兩顆大樹之間的粗繩索,Philippe開始了自學(xué)練習(xí)。時光荏苒,在父親的搖頭嘆息中,Philippe腳下的繩子從五根慢慢減少到了一根,而擁有平衡天賦的他除了掌握了保持平衡的奧秘外,攀爬、投擲等馬戲團必備的雜耍技能也一個不落地全部習(xí)得。然而,這并不能讓他感到滿足,渴望學(xué)習(xí)更多的他偷偷溜進了馬戲團的表演棚,想趁沒人的時候真正體驗一回高空行走的滋味,卻不想被馬戲團走鋼索團隊的負責(zé)人Papa Rudy逮個正著。他一邊逃跑,一邊還趁機用馬戲團的道具玩起了雜耍,原本打算好好教訓(xùn)他一頓的Papa Rudy就此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驚人的雜技表演天賦,便決定對他進行正式訓(xùn)練,讓他成為一個能夠登臺表演的合格演員。
然而,Philippe把Papa Rudy看來無比重要的第一課“如何向觀眾問好并致以敬意”搞砸了。Papa Rudy要求Philippe在表演時不能有太過外露的表現(xiàn),但又要保持內(nèi)心對觀眾的尊敬。對于這看似合理的要求,Philippe卻完全無法完成。原因是他看不到這樣做的必要性:在鋼索上表演的人為什么要向臺下的觀眾致敬?如果這是馬戲團表演的必要步驟,那么他寧愿放棄。他是一個藝術(shù)家,而非小丑,他的表演不是為了博得觀眾的喝彩。
Papa Rudy: Ah! Wheres your respect? You didnt do anything.
Philippe: But you said to do nothing!
Papa Rudy: Yeah. Do nothing on the outside. Hmm. On the inside, in your heart, you must salute.
Philippe: “In my heart?” 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
Papa Rudy: But the performer must have an honest respect and ... and gratitude for the audience.
Philippe: But why should I respect the audience? It is me on the wire.
Papa Rudy: You will salute the audience and pay respect! There is no show without an audience! Unless you understand that, you will never perform in circus (馬戲團).
Philippe: Good, okay, me, I dont want to perform in the circus. I am not some ridiculous circus clown. I am an artist!
毫無疑問,Philippe和Papa Rudy對走鋼索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對于Papa Rudy而言,身在臺上的表演者要竭盡所能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奉上精彩而完美的演出,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容忽視,哪怕是向觀眾問好這樣的小事也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感受??蒔hilippe并不是為了讓別人看到才去做這些,他走鋼索是因為那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