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蓉+孫健
[摘要]“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是當今社會有穩(wěn)定經濟來源,被稱為“負翁”一族的流行消費觀,貸款買房、買車將80后、90后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體現得纖毫畢露。然而,沒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學生也如同潮流般地加入了“負翁”一族的行列,這種過度消費狀態(tài)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當今大學生錯誤的理財理念和消費價值取向,大學生理財失控現象對大學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危害,因此,文章旨在科學分析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尋找切實可行的預防控制“負翁”現象持續(xù)發(fā)生的措施,從而幫助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qū)。
[關鍵詞]大學生;“負翁”現象;消費
我國飛速發(fā)展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在逐漸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同時,也刺激了人們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直到這種消費主義思潮逐漸蔓延到大學校園,導致大學校園出現“負翁”這樣一群特殊的大學生,讓人們對傳統意義上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不敢小覷。
1校園“負翁”消費現象對大學生群體的危害
1.1造成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提倡“靜以修身,儉以美德”,教化年輕人養(yǎng)成樸素節(jié)儉的美好品行,樹立遠大志向,最終實現自身價值。但是,隨著消費主義的盛行,許多大學生摒棄傳統美德,追求享樂主義、奢侈浪費,超前、超額消費成為他們時尚的標志。作為經濟不能獨立的特殊消費群體的大學生,消費受到很大限制,然而,很多大學生為了滿足物質享受,將父母寄的生活費全部用來吃喝玩樂、談戀愛、購買高檔奢侈品,導致出現拖欠學費、欠貸不還的誠信危機。
1.2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21世紀的主人,處在思想意識逐步成熟時期的大學生應樹立崇高的人生觀,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但是,在現實校園里,大學生揮霍無度、縱情享樂的行為隨處可見,愛慕虛榮的“負翁”一族追求檔次、崇尚名牌、攀比斗富,在短暫的大學四年時光里放棄對學習、理想的追求,一味墮落,最終成為社會無用之才。
1.3促使大學生犯罪現象的出現
“負翁”一族無限制的物質消費已經完完全全超出了他們的經濟可承受范圍,于是這些大學生便走上了借錢、貸款超額消費的路,導致他們在滿足物欲的同時不得不考慮如何還錢、還貸的途徑,在萬般無奈之下,一些大學生不知不覺走上犯罪的道路。
2校園“負翁”消費現象出現的原因
2.1西方消費主義思潮蔓延
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一個不穩(wěn)定的變化過程中,西方消費主義思潮滲入到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尤其受先進文化影響的,現在已有固定收入的80后、90后年輕人,陷入瘋狂的“購物情結”不能自拔,貸款買房、買車的行為將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下,思想尚未成熟的在校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沖擊,古代傳統文化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讀書人已不復存在,甚至滿腦子充斥著享樂主義?!柏撐獭币蛔逋ㄟ^借錢、貸款的方式“艱辛”地過著小資生活,直到結束大學學習的時候所獲得的只有沉淪的品行和荒廢的學業(yè)。
2.2社會不良風氣盛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借鑒學習西方先進思想觀念,促使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生了跨越式的發(fā)展,人們守舊的思想觀念也逐漸改變。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對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美德的忽略,許多大學生認為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是物質資源匱乏的時代所應秉持的品質,而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沒有必要再去堅持這些舊的思想和觀念。這樣錯誤的認識,直接導致了日常消費行為的偏差以及傳統美德的缺失,使得社會形成了一種奢靡享樂、揮霍浪費的不良風氣。這種風氣也悄然無聲走進大學校園,也讓經濟并不獨立的大學生滋生了拜金主義,瓦解了大學生積極上進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3新媒體信息泛濫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普及使用給人們帶來便捷和娛樂的同時,也成了商家謀取利益的手段。在校大學生雖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但是對任何新鮮的事物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和占有欲,商家充分利用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借助新媒體鼓出和渲染商品的價值,強化了大學生群體的物質取向,誘惑大學生掏出自己的生活費去不斷地購買他們的商品,最后商家源源不斷地獲得利潤,卻使得大學生們成為了“負翁”“月光族”,形成了一種病態(tài)、畸形的消費行為。
2.4大學生消費心理扭曲
大學生開始離開家庭渴望消費行為的獨立,需要在不斷地消費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進而形成完善的消費價值觀。但是,在具體的消費行為過程中,受到主觀價值判斷偏差以及客觀因素誘導,往往會形成錯誤扭曲的消費心理:因為盲目跟風而去購買無實用價值商品的從眾心理,由于自尊心、虛榮心驅使進行無節(jié)制的浪費性消費的攀比心理,以及崇尚時尚、追新求異去購買高檔商品和奢侈品的炫耀心理。這些錯誤的消費心理也促使了消費主義在大學校園的盛行。
3校園“負翁”消費現象矯治對策建議
3.1加強對大學生正確、合理消費價值觀的教育
什么才是正確、合理的消費價值觀呢?首先,大學生應該按照自身的實際需要和家庭的經濟條件,制定合適的消費標準,量入為出,遏制由于虛榮心、自尊心驅使的浪費性消費行為;其次,逐步形成成熟的消費心理,遠離享樂主義的負面影響,平衡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支出,在滿足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基礎上,注重參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費,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判斷力,明確什么樣的消費行為是有益的、健康向上的,什么樣的消費行為是有害的、庸俗不雅的。
3.2積極弘揚、繼承傳統優(yōu)秀文化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鼻趦€節(jié)約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在市場經濟空前繁榮的今天,勤儉美德更不應該遺失。作為時代繼承人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響應黨的十八大以勤儉節(jié)約為榮,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號召,自覺克服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錯誤思想。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杜絕浪費,并通過多種方式在同輩群體之間積極宣傳健康文化,倡導大學生發(fā)揚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3.3引導大學生制訂合理的消費計劃
人生需要逐步規(guī)劃,錢財也需要適當打理。對于初步開始自主消費,缺乏豐富消費實踐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最合適的理財方法就是“開源節(jié)流”。每個人應該按照家庭經濟狀況和自身實際需求,量體裁衣地制訂消費計劃和投資步驟。在日常生活中,適度緊縮財政支出,為自己創(chuàng)立一個富有彈性的可消費范圍。
3.4樹立適度的家庭消費理念
一個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形成,是從幼年通過效仿家庭成員開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圍、正確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及消費知識技能修養(yǎng)等,有益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消費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在家庭的日常消費過程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將樸素節(jié)儉的良好品質言傳身教給子女,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消費價值觀。當子女離開家庭步入大學校園之后,父母應選擇合理適當的經濟供給方式,并時刻關注錢財走向,避免經濟不獨立的大學生出現超額、超前消費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李培培.解讀大學生理財誤區(qū)——對非主流“負翁”現象的社會學研究[J].工會博覽,2010(10).
[2]趙海霞,王亞輝.大學校園里的“大負翁”[J].當代青年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