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楠
?
一場標準的維多利亞時代晚宴是什么樣的?
文/李楠
淑女的坐姿必須得體
今天的英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早已喪失了話語權。有國菜之稱的“炸魚和薯條”概括了大英帝國的飲食內涵,甜食之油膩令人發(fā)指,擺盤之另類閃瞎雙眼,“黑暗料理之國”的名號如影隨形。在吃貨們眼中,英國飲食界猶如荒漠,一眼望去,心生膽寒。
假若維多利亞女王聽聞此事,怕是要傷心至極。僅僅在一百多年前,日不落帝國的桂冠還在女王頭頂燦燦生輝,幾乎掌控整個世界財富的英國,港口搬運的是大量的肉類、海鮮、咖啡、茶葉、香料……,上層階級的紳士淑女們日常主要活動就是換衣服、吃飯、吃飯、換衣服。所有你所能看到的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為背景的電影里,總是充斥著沒完沒了的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英國人慷慨展現(xiàn)著他們一絲不茍的精致裝扮和禮儀。晚宴的場面無一例外都是重頭戲:烤羊腿上浸著飽滿油亮的光澤,純銀制的刀叉反射著迷人燭光,人們進食的姿態(tài)猶如宗教儀式般優(yōu)雅誘人。
那么,一場標準的維多利亞時代晚宴到底是什么樣的?
01《高斯福莊園》,晚宴即將開始
02《理智與情感》在外面餐廳進行的下午茶
英式下午茶的普及,讓人們在下午四點左右吞食了大量麥芬、三明治、水果塔和從不缺席的德文郡奶油。正式的晚宴一般在晚上七點半或八點半才會開始??腿吮仨殰蕰r出席,遲到也不應該超過十五分鐘,他們會先被引領到客廳等候。這時,女主人會安排哪位男士陪同哪位女士共進晚餐。安排必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絕不能冒犯到任何一位客人,否則,場面將會非常緊張。
這種場合,夫婦不會被安排在一起,而是應與他人共進晚餐,以便交談。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牧師柯林斯先生第一次參加如此正式的晚宴,屁股剛剛落座,就被女主人凱瑟琳夫人的驚叫聲彈了起來:“你不能坐在你妻子的身邊!移開!”可憐的牧師先生,以為丟盡了顏面,嚅嚅喏喏地緊忙換了座位。當然,如凱瑟琳夫人一般頤指氣使的主人風范還是鮮少出現(xiàn),即使地位尊貴,大多數(shù)主人還是以禮讓優(yōu)雅的姿態(tài)示人。
如果你是一個密集恐懼癥患者,把維多利亞時代的餐具擺在面前,可能會立刻暈倒——維多利亞時代,幾乎每種食物都配有專用的餐刀、餐叉和湯匙——肉湯匙、奶油湯匙、肉凍湯匙、茶匙和小巧的咖啡匙、雞蛋匙、葡萄柚匙、甜瓜匙;龍蝦叉、水果叉、沙拉叉、冰淇淋叉、蝸牛叉、沙丁魚叉;蘆筍鉗、葡萄剪、派和蛋糕刀鏟……不管是油炸牡蠣還是薯片,通通都有對應的餐具,林林總總多達一百多種。請注意,它們都是純銀制品!土豪英國人的炫富方式,實在段位太高。即便是普通的晚宴,也經(jīng)常包括十二道以上的菜肴,每人要用到的餐具,可能多達二十四件。當你在餐桌入座,面前擺放的是剛開始要用到的幾種餐具,仆人會隨著不同菜肴,不動聲色地替你換成專用餐具。但要從這些大同小異的叉子、勺子、刀子中準確選定目標,也是門高深的學問。擔任電影《高斯福德莊園》顧問的阿瑟·因奇(Arthur Inch)先生,是在這行干了五十年的行尊,他有一本《英國管家的餐桌藝術指南》,簡直就是維多利亞時代用餐的必備指南。
作風老派的英國人對餐具如數(shù)家珍,其影響力遠渡重洋,就連豪放不羈的美國貴族在維多利亞時代也不由自主地跟風。馬丁·斯科塞斯執(zhí)導的《純真年代》中,在晚宴中亮相的古董銀盤、東印度公司運來的細瓷、大到可以當屏風的花束和精美托盤……更不用提那些琳瑯滿目的刀叉碗碟,足可以引發(fā)一個門外漢的巨大心理恐慌。因為那是禮儀規(guī)范橫行霸道的維多利亞時代!在這里,我們普及一個正能量的小故事:一位無知的客人喝下了洗手盅里的水,女主人為了掩蓋客人的尷尬,立刻端起自己的洗手盅也喝下了里面的水——畢竟,禮儀的內涵是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如果你不幸用錯了刀叉,也大可不必以為世界末日來臨,正如禮儀小姐朱迪斯·馬丁(Judith Martin)的建議:趁別人不注意舔干凈餐具,然后偷偷放回原處即可。
03《高斯福莊園》,后廚皺著眉,看著數(shù)不清的刀子
04無論是早餐、午餐、晚宴,桌上必須有鮮花裝飾
05 一頓沒有客人的家常午餐
“一個典型的大型晚宴是19世紀40年代在愛丁堡的家里舉行的,至少有22位客人,需要做許多準備和雇請額外的廚子和侍者。提供的食物很奢侈,因為我的父親希望每件事情都要最好:兩盆湯,兩大盤魚,都放在餐桌上,在湯和魚之后,有四大盤開胃菜放在桌子上……其中之一是咖喱食品。開胃菜被撤掉,巨大的烤牛肉或者烤羊腿會擺在客人面前,桌子的另一邊則是龐大的或烘烤的或煮熟的火雞。桌子的另一邊還有巨大的盤子,里面有各種食物——鴨肉、火腿或者牛舌、牛排餡餅……”
這篇維多利亞時代名媛的日記毫無疑問地告訴我們,肉才是主餐。在《理智與情感》中,埃莉諾一家處境落魄,為節(jié)省開支,不得不劃掉牛肉這一項。母親絕望地大喊:“糖不買了,牛肉也不買了?!你要我們餓肚子嗎?”實際上,在中產階級的菜單上,很少出現(xiàn)蔬菜,基本上都是牛肉、羊肉和豬肉、臘肉,魚和海鮮也會偶爾出現(xiàn),但算不得他們眼中的正餐。《霍華德莊園》里,瑪格麗特點了魚排,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亨利立刻翹著小胡子譏笑她:“這是女人吃的東西”,然后點了一個男人的菜譜:烤牛肉、約克郡布丁和蘋果酒。
如果你一定要問炸魚和薯條在哪里?抱歉,我只能告訴你,一直要到維多利亞時代末期,人們才解決了海魚的存儲和運輸問題,內陸地區(qū)才能吃上用新鮮的黑線鱈或者海鱸魚制作的炸魚配薯條。而且,它只是英國工人階級的主食,在上流晚宴上絕無被端上餐桌的可能。
肉食之外,在晚宴上還能占有一席之位的,非甜品莫屬。英劇《神探夏洛克》,卷福的哥哥麥考特——這個號稱全英最有權勢的男人,正坐在一堆甜食中大快朵頤。他大吞特嚼的李子布丁,就是英國一種老派的圣誕食物,外表看起來黑漆漆的一坨,里面填充了葡萄干和各種水果蜜餞。維多利亞時期,人們把這種布丁正式變成了甜品:用黑糖、糖蜜、白蘭地酒,做成一個圓底大布丁,再用肉桂、豆蔻等香料點綴裝飾,吃之前烤或蒸。僅僅是看文字你就知道,這是一場油和糖的大聚會,很難想象英國淑女們在肉和甜點之間,如何能保持緊致的身材?難怪束身衣有這么頑強的生命力。
無論《理智與情感》還是《傲慢與偏見》,晚宴上的主、客都是自己動手切肉。巨大的銀盤盛放著整只烤鵝或者羊腿,如果想吃,自己拿刀切下一塊來。這是典型的俄式服務法,自拿破侖時代開始在歐洲風靡,為的是將整份菜肴端給所有就餐者過目,廚師的擺盤工藝和手藝一目了然。在這之前,人們一直沿用著法式服務法,即一人進行烹調,另一人負責將分好的菜肴端到就餐者面前,但維多利亞時代莊園的廚房離餐廳很遠,大盤菜肴相對比較容易保溫。
進食的姿態(tài)必須優(yōu)雅得體:身體坐直,喝湯微微頷首,豆子需用叉子舀而不能叉,舔油膩的手指或者是用衣襟擦拭手指是絕對禁止的,應該用餐巾擦拭。喝茶,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緊杯柄,小拇指降低一點微微托住杯底。取甜品只能用三只手指輕輕拿起,嚴厲杜絕一把抓的女漢子現(xiàn)象出現(xiàn)。中途不得去洗手間,所以喝酒或茶也需要適量……那些英國淑女們,即使是身著維多利亞時代繁復的華麗衣飾,也能安然進餐,難怪她們被當時的歐洲社會視為女性的最高境界。
柯林斯先生在用餐時間向伊麗莎白求婚,打攪了她的好食欲
電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里,露西和表姐夏洛特在佛羅倫薩旅行,晚飯時分,兩人輕聲抱怨窗外沒有景致可言,對面的喬治父子顯然是個熱心腸,揚著紅撲撲的笑臉問道:“你們若愿意,我們可以換房間”。本是美事一樁,表姐夏洛特卻驚得掉頭就走,儼然覺得受到了冒犯:“真是個怪人!太無禮了!”
如果你了解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晚宴習慣,也許就能理解夏洛特的古怪反映了:說話要輕言輕語,而又要積極參與談話,長久的沉默也是失禮的行為,畢竟晚宴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社交而存在。餐桌上,話題不能涉及政治、宗教、金錢、個人私事,評價菜肴的行為也是不得體的,無論食物多么美味,也不應當贊嘆出聲,反之也只能如吃黃蓮一般默默吞下。
在宴會進行中,仆人始終侍立兩側,但必須表現(xiàn)出對席間的談話置若罔聞。宴會結束后,仆人把餐桌清理干凈,用餐刀刮掉臺布上的碎屑,然后在每個席位擺上洗指碗、甜品盤和新?lián)Q的酒杯。用過甜品的淑女們移至客廳聊天,紳士們則留下來喝幾杯白蘭地,抽一根雪茄,然后再到客廳與淑女一起享用茶點。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離開。
桀驁不訓的伊麗莎白居然用手拿著蘋果吃,簡直離經(jīng)叛道
《傲慢與偏見》,被斥責的柯林斯先生
至此,一頓維多利亞式的晚宴正式結束。
惠特·斯蒂爾曼的電影《大都市人》中,主演大喊:“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簡·奧斯丁小說里的東西簡直就是扯淡”!誠然,英式貴族階級的顏面,宛如晚宴上那些極盡繁復雕琢的菜肴擺設,光鮮又虛妄。我們只看到,那是一個極盡風雅的時代,不厭其煩的禮儀被一提再提,終于在維多利亞這一代迎來了幾乎半瘋癲的狀態(tài)。然而,擁抱更方便的生活狀態(tài),幾乎又是刻不容緩的,極盛則衰,老舊必然將被推翻。那些革新者,痛恨被繁文縟節(jié)捆綁的裝腔作勢,懷舊者們,則如悼念一支被滅絕了的部族,回憶輝煌和驕傲。不可否認的,唯有維多利亞時代是人們對生活品質和細節(jié)的極致錘煉,對食物的尊重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種種美妙,這些沒有理由成為我們視而不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