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 要】現(xiàn)代的電影藝術(shù)如果缺乏了色彩語言,必然會黯然失色。我國第五代電影導演代表人物張藝謀在電影色彩藝術(shù)上一直具有杰出的掌控能力,成為了值得研究的對象。他的作品中色彩語言主要有鋪墊基調(diào)、塑造人物、推動情節(jié)的功能,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價值。本文將以其電影作品實例,詳細分析這一場色彩盛宴。
【關(guān)鍵詞】藝術(shù)學;色彩學;電影;張藝謀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63-02
一、色彩藝術(shù)與電影的關(guān)系
色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看到火紅的太陽便覺得溫暖,看到白色的婚紗就仿佛感受到純潔的愛情,看到黑色就能聯(lián)想到黑暗或覺得肅穆。
張藝謀就是一個十分善于使用色彩的導演,雖然他的作品也曾飽受爭議,但他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色彩一直能讓觀眾印象深刻,也讓影評人對其作品中色彩掌控贊譽有加?;蛟S正是攝影師出身,他才能用鏡頭的視角去發(fā)掘和放大那些鋪滿色彩的美妙場景。張藝謀對色彩的執(zhí)念,表現(xiàn)在那些明顯比直白語言更加深刻美妙的色彩語言上,這些色彩肆意變換著、拼湊著,呈現(xiàn)出盛大的色彩盛宴。
二、色彩語言在張藝謀作品中的主要功能
(一)鋪墊電影主題基調(diào)
張藝謀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展現(xiàn)了大量被紅燈籠籠罩的紅色場景,嫁人、老爺點燈、懷孕,這一類的喜事都用紅色來展現(xiàn),而觀眾也不難看出紅色中所飽含的欲望;而《紅高粱》中更是大膽地使用了與原生活中事物不符的顏色來展現(xiàn)主題,原本奇異的場景竟然顯得很自然和理所應當,主角“奶奶”臉上無論何時都是泛著紅光的,十八里坡的天空也總是透著曬透了的那種紅,還有大片高粱地的紅色、房間里的紅色。紅色是喜悅,也是一種野性的爆發(fā),生活中鞭炮是紅色的、火山的爆發(fā)也是紅色的,于是夸張的紅色給人一種憋久了要沖破束縛的極限感,這樣復雜的情感正好烘托出了電影愛恨交織的主題。當然,紅色還是革命的代表色,是鮮血的顏色,結(jié)尾兩人站在一片不知是鮮血染紅還是太陽照紅的場景中,一切畫面都是超現(xiàn)實的存在,難怪影片中的父親說自從見過那天的太陽,眼睛就落下了毛病,看什么都是紅色。但觀眾卻恰恰可以沉浸在這樣的紅色之中,感受電影的氛圍,表達對影片中人物的最高禮贊。
(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電影重要元素之一,為了塑造成功的形象,人物的造型也就更加重要,色彩是不可或缺的藝術(shù)方法之一。張藝謀本人說對紅色的偏愛來源于他對生長地陜北的特殊情結(jié),但這樣顏色的使用也并不是沒有它自身的含義,紅色是一種與人的本能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色彩,也是純度最高的色彩。張藝謀作品中身著紅色服飾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敢于與現(xiàn)實不平做斗爭的先進女性形象。
《一個都不能少》中,魏敏芝這個人物就運用的是較深的粉紅和白色搭配來表現(xiàn)其性格特點。對于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她自己本身就是需要被照顧的,是需要課堂、需要老師、需要陪伴的,但現(xiàn)實將她放入了一個需要承擔責任的特殊環(huán)境中,這個執(zhí)著的魏老師選擇了承擔,并且謹記著“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有著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精神。這樣的形象用深粉紅色和白色來展現(xiàn)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粉紅本身代表著清純和嬌嫩,是少女的代表色,這個顏色的本性可以展現(xiàn)魏敏芝的真實年齡,一個花季少女應有的單純天真因為這種粉紅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魏敏芝所穿著的這種深色粉紅則仿佛在告訴觀眾她所面臨的成長的無奈,環(huán)境在要求這個孩子成長,也正是這樣的逼迫之下,魏敏芝的倔強、成熟、責任感都完美地體現(xiàn)了出來,深粉色仿佛就是這樣責任與純真的結(jié)合體。
(三)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色彩的敘事功能是色彩在電影作品中發(fā)揮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作用,影片《英雄》最難敘述的部分在于敘事的視角和敘述者上,尤其在秦王推測的故事當中,視角和敘述者的分離難免會讓觀眾難以轉(zhuǎn)換和理解故事情節(jié),產(chǎn)生混亂的感覺。而張藝謀運用了黑、紅、藍、白、綠五種簡單的色彩將故事線分離開來,每一種色彩給觀眾留下的視覺印象和情感象征感受都與每一部分的故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也對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整部影片雖然故事線多且復雜,但卻通過色彩的層次清晰地展現(xiàn)了整個故事,也為每一個視角和主人公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這就是色彩不可小視的敘事功能,用色彩講故事,用色彩展現(xiàn)細節(jié)。
三、色彩在張藝謀作品中的運用特點及價值
(一)對特定色彩的偏愛——展現(xiàn)民族性
在張藝謀的早期作品中,他很喜歡使用紅色,而且是不偏不倚的正紅色?!洞蠹t燈籠高高掛》中,他把四太太的洞房夜籠罩在了紅色的海洋中,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光影、紅色的服飾、紅色的錘腳棒等,一切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物品均為紅色。即使沒有人物的出現(xiàn),沒有語言的表達,僅僅幾個場景,幾抹紅色的色彩就能讓觀眾感受到這是講述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民族性十分鮮明。張藝謀很喜歡把最基本的色彩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之中,讓觀眾看到最樸實的中國鄉(xiāng)間場景,這一點在《三槍拍案驚奇》中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鄉(xiāng)間本是很少有鮮艷色彩的,土黃色的大地、灰色的樓房,到處都是木頭、土,這些都是陜北地區(qū)的基本景象,而張藝謀在演員的服裝色彩上大做文章,采用最鮮艷的紅綠黃紫藍等顏色襯底,配以各種民族風格濃厚的花樣服裝,在本不起眼的場景中一下讓觀眾眼前一亮。即使不熟悉陜北地區(qū)大片黃土地的外國朋友,看到這些場景,也會因為人物服裝上的特殊色彩搭配,了解到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華民族風情。
有人說這一系列的“紅色電影”不僅體現(xiàn)了民族性,也是對民族活力的一種喚醒。或是利用紅色來發(fā)揚一種民族精神,或者利用紅色來反思一種傳統(tǒng)文化,這才是張藝謀導演展現(xiàn)民族性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完美的配色和光影結(jié)合——滿足觀眾審美
我們說色彩是一種靜態(tài)的表述方法,靜靜地主觀表達著色彩語言,那么光影就是一種動態(tài)的表達。色彩與光影的配合本身對于攝影來說就是兩大必要元素。學習攝影出身的張藝謀自然不會忽略兩個如此重要的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即使只有單一的紅色也會與光影搭配得天衣無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地滿足了他們的審美需求。
《金陵十三釵》中,書娟第一次見到秦淮河的女人們的場景和結(jié)尾書娟幻想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面巨大的彩色玻璃是教堂的代表性元素,當這些色彩面對著陽光,只有良好的玻璃通透性和恰當?shù)年柟饨嵌?,才能折射出與其完美搭配的光影。書娟透過子彈打穿的玻璃洞,看著有名的秦淮河女人搖曳生姿地走進教堂,洞口的玻璃泛著彩色的光,映在書娟單純的臉龐上,也襯托著原本就身著鮮艷服飾的女人們。這個畫面很唯美,艷麗色彩的光影既是在襯托她們表面的美艷,也是在反襯她們內(nèi)心的善良與純真。
四、結(jié)語
色彩對于張藝謀的電影而言是獨特的語言、獨特的工具,甚至是其影片的靈魂與生命所在。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觀眾而言,看過張藝謀的電影即使記不住繁復的情節(jié)與人物,但一定能記住一個又一個場景,場景中或鮮艷或灰冷的色彩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盛宴”這一特點已經(jīng)成為了張藝謀電影作品的獨特賣點,也成為了很多其他電影導演學習的楷模、觀眾關(guān)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鄔雙.張藝謀電影色彩意象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2]魯彥娟,周春霞.從色彩運用看張藝謀色彩美學觀念變遷[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6).
[3]周明霞.解讀張藝謀電影《紅高粱》中的色彩運用[J].電影評介,2011(17).
[4]崔茵.論張藝謀電影的畫面色彩與內(nèi)涵[J].劇作家,2008(02).
[5]閆麗.論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美[J].電影評介,2011(01).
[6]柴冬冬.互文性視角下張藝謀電影的色彩敘事[J].電影評介,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