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
“春捂秋凍”是一句民間諺語,非常符合中醫(yī)的養(yǎng)生之道?!按何妗钡暮x就是說立春以后,不要著急忙慌地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輕盈薄透的春裝;所謂“秋凍”,就是說秋季天氣轉涼時,不要過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嚴實。
秋天為什么要凍呢?就是要讓人體慢慢地適應寒冷,給身體一個信號:嚴寒快來了。這時候要貼秋膘,吃點肉,增加一下皮下脂肪,逐漸增強自我保暖和御寒的能力。否則,如果過早地把自己捂上的話,身體并沒有感覺到冷,它也不會把吃的營養(yǎng)物質轉化成皮下脂肪去保溫,這是秋凍的道理。
到了春天,為什么要“春捂”、不急于脫衣服呢?春天萬物生發(fā),樹的能量和營養(yǎng)液要從根部通過枝干向末梢枝葉輸送。人也一樣,經(jīng)過了一冬的養(yǎng)精蓄銳,冬季進補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到了春天以后,也是從骨髓、內臟開始往外表輸送。這時候,毛孔慢慢地張開,人的思維也開始從“若有私意”的那種封閉狀態(tài)轉向立志要奮斗、要外出、要出游。但是,剛開春有這么個特點,氣溫變化無常。盡管是春來氣溫逐漸回升,風也是吹面不寒了,但還可能會出現(xiàn)“倒春寒”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過早地開放自己的體表腠理,剛剛萌發(fā)的生機就會被扼殺,人的身體就容易受到傷害,生理和心理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那些冬天藏精不夠的人,春天過早地宣發(fā),就容易透支。所以中醫(yī)有句話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說冬天儲藏的能量精血不夠的話,到春天,一開春,你又過早地脫衣服,就會得一場溫病。這種溫病不是傷寒,是以發(fā)熱、出血、自汗為特點的一種流行病或者傳染病。
“春捂”不光是說不要過早暴露,同時也是說不要過于封閉。很多人為了體形美,穿緊身衣,把自己箍起來。在秋冬可以這么做,但是在春天,這完全不對。因為春三月是一個舒張、開放、宣泄的季節(jié),應該讓人無拘無束,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都應該這樣。
《黃帝內經(jīng)》說到春天可以早點起來,“被發(fā)緩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平常我們都是把自己的頭發(fā)束起來,以約束自己的心性。而到春天這個季節(jié),可以早上起來把頭發(fā)隨意披散下來,讓自己感到自如,感到無拘無束,所謂“緩形”就是說讓自己的身體無拘無束,不要被箍著,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放松,這時候“廣步于庭”,邁著大步在院子里散步,人就會從內心涌動出想做事情的愿望,一年之計在于春嘛。
而我們看到的很多人在春天穿個緊身衣,非要把自己箍起來,其實就是阻礙了自己氣血的流動,約束自己。約束身體的結果,就約束了內心。這些人往往覺得有郁怒、有憋屈發(fā)不出來,表達不出來,甚至有人會出現(xiàn)乳腺增生、卵巢囊腫,這是由氣的郁結導致的器官組織的郁結。所以在開春的時候,奉勸大家不要過早脫衣服,另外不要過分地勒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