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恨別》和《送別》看談拜倫與席慕蓉的離別詩

2016-06-02 21:42楊瑤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第一人稱

楊瑤

內(nèi)容摘要:本文從《恨別》及《送別》兩首詩作入手,通過對比,分析了拜倫與席慕蓉所作離別詩的相似之處。得出,兩首詩歌都巧妙地運用了時空貫穿的方法來敘述離別的畫面;在詩中將情感交織起來刻畫離別的復雜心境;并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述,縮短了詩人和讀者之間的距離。體現(xiàn)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詩人表現(xiàn)傷別之情的手法卻是相似的。

關(guān)鍵詞:離別詩 時空貫穿 情感交織 第一人稱

重團聚、怨別離,幾乎是古今中外各個民族的共同心理。千百年來,骨肉摯友之惜別,戀人夫妻之恨別,離鄉(xiāng)背井之怨別一直是各國詩人作品中的重要主題?!逗迍e》一詩,是拜倫在二十歲左右所作的最引人注目的抒情詩之一。該詩中雖無桀驁不馴、叛逆高傲的“拜倫式英雄”,卻以其字里行間濃郁強烈的恨別之情觸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耐人尋味。席慕容的詩讀來常有清逸婉轉(zhuǎn)之感,但《送別》一詩提筆第一句便透露出了深深的無奈,一反詩人往常的寫作風格,一字一句里盡是遺憾、內(nèi)疚和悔恨,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兩首離別詩雖是由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背景下作于不同的時期,卻均是詩人偏離自身寫作風格的作品,存在極大的相似之處。本文將主要從敘述方法、情感刻畫、人稱選擇三個方面比較兩首詩的異曲同工之處。

一、昨日、今朝、余生相貫穿的敘述方法

《恨別》全詩由三個時空畫面貫穿,即,昔日與你分別的畫面、如今我在人群中傷感的畫面、余生某日與你重逢的畫面。三個時空依次遞進,將作者的離愁別恨逐漸展露紙上。

詩歌開篇便以過去時態(tài)向讀者重現(xiàn)了當初分別的場景。清晰精準的用詞,使人深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親眼目睹了痛苦的離別之景:我們淚流滿面,不說一句話,你的臉蒼白而冰冷,你的臨別之吻更讓我感到寒冷冰涼,而黎明的露水,打在我的眉心上,仿佛是想我提前體會日后沒有你的時光,我的心傷。接著,作者絕妙地以一句“我今日的悲痛”將時間拉回到現(xiàn)在,時態(tài)也轉(zhuǎn)為現(xiàn)在時,讀者同樣像一個人群中的旁觀者,看著與你分別后的“我”在人群中穿梭:你丟棄了我們的海誓山盟,對自己的名聲也棄而不顧,聽著別人在我面前議論你的輕浮,我雖能像個局外人一樣表面沉默,內(nèi)心卻早已為你感到羞愧,為對你的一往情深而日夜怵惕。我們曾經(jīng)情深意濃,如今只有綿綿悔恨,已無法跟任何人說起。

《送別》用短短的幾行,將人生的聚散離合濃縮其中,并用昨日、今朝、余生三個時空貫穿起來,引人在不知不覺中思考那曾經(jīng)與戀人攜手走過的點點滴滴。

回憶那些與你共度的往日時光,我還有很多想跟你一起完成的夢想、想跟你一起做的事,還有當時總是不愿全部說出來的話,而有一天卻發(fā)現(xiàn),我所深藏在心底的那些話已經(jīng)來不及告訴你,一切都顯得太遲。因此,面對分別,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內(nèi)疚和悔恨,因為過去的生活存有缺憾,離別傷感之情被無限放大。如今留我一個人在原地尋找答案,我一邊聽取著別人的寬慰,相信“世間種種,終必成空”,卻又開始不受控制地自責,自責自己一直在錯過,錯過了昨日,又錯過了今朝,把美好都白白消耗,不斷重復那走過的路。詩人說:“我并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習慣了在每一件事發(fā)生之后說出一句 “我也不想”。竭盡全力地想去改變什么,可是卻什么都沒有做,只是一再地重復又重復,重復相同的錯過和別離。余生我們注定陌路,盡管他們告訴我“世間種種,終必成空”,我還是真誠地盼望著你能自己珍重。這也道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和掙扎:送別了過往,是否未來必將成空?可即便如此,我仍希望余生你能為我珍重。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放下,一種與自己的和解。

二、悲、悔、怨相交織的情感刻畫

《恨別》全詩一字一句傳遞出的都是悲、悔、怨相交織的復雜情感,直抒離別之情。

詩人的悲傷之情在第一、二節(jié)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皽I滿面”、“心半碎”、“悲痛”等字眼都是詩人用來直抒悲傷之情的。除此之外,詩人還用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間接渲染出戀人分別時的悲傷之調(diào)。例如:蒼白而冰涼的臉,黎明冷凝在眉頭的露水都是對離別時凄涼氣氛的烘托。在第三節(jié)詩中,詩人的感情由悲傷轉(zhuǎn)到懊悔和怨恨。當別人對你議論紛紛時,我卻只能獨居角落,當個熟悉的陌生人,不禁覺得羞愧難當,拷問自己為何“往昔情太濃”,由此自然生出追悔之意;一想到我對你深情依舊,你卻早已將我忘卻,便生怨恨之感,不知如何自處。詩人的悲、悔、怨在最后一節(jié)詩中傾瀉而出。先是“曾經(jīng)我們秘密幽會,如今留我默默哀傷”的悲,再是“你已將我忘卻,我卻獨自沉淪”的悔,最后是“疾心遇薄幸”的怨,三種情感交織起來,讀完讓人扼腕。

《送別》全詩也是以悲、悔、怨為基調(diào),但它的怨不如《恨別》中的強烈,它更溫和,更偏向于是詩人的無奈和勸勉。

該詩以“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xiàn),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兩句開篇,已經(jīng)奠定了全詩的悲涼之感。“人生得意須盡歡”是最完美的狀態(tài),但若是不小心失去了呢?失去的將永遠不會再來了。如果還有時間將話說完,是否分別便不再那么憂傷?但可笑的是,這世間,哪有如果?當一切已成定局,我們還能改變什么?錯過后不得已的離別,必然悲傷。而當我幡然醒悟之時,便又是新的悔恨產(chǎn)生之時?!拔也⒉皇橇⒁庖e過,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錯過今朝”,在離別的悲傷中,我站在原地,苦心求一個解答,卻不知時間流逝,我又錯失了眼前的“花滿枝椏”,徒添新的內(nèi)疚和悔恨。故事已成舊事,故人已成路人,今朝,“我”卻仍在重復相同的別離,詩人的哀怨之情逐漸顯露出來。人們說得失最終都是空,詩人只剩無奈的嘆息——“請為我珍重”,這既是對失去的戀人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勸勉,既然送別了過往,就要珍惜當下,我們不能總是重復相同的別離。詩人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感刻畫,用簡單的語句,向讀者展現(xiàn)了詩中悲、悔、怨交織的復雜感情,細細讀來深覺感傷。

兩首詩均以悲、悔、怨相交織的的手法刻畫情感,使讀者不約而同地體驗到貫穿全詩的似悲似悔、似怨似愛的復雜情感,一字一句都重重地叩響了讀者的心門。

三、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

在采取第一人稱進行敘述的作品中,敘述者同時又是故事中的角色,他既可以參與到故事中,又可抽離故事環(huán)境向讀者進行主觀心理的獨白。兩首詩作均采取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并且,在進入故事層以后,敘述者“我”成為故事的主人公,使作品的筆調(diào)更加親切,易被讀者接受。

《恨別》中的主角是“我”,以“我”的視角敘述,縮短了詩人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讀者能直接體會到“我”的復雜情感。例如:詩歌開篇便是“我”與戀人惜別的場景,詩人刻意將第一節(jié)詩以過去時態(tài)敘述,表明作為敘述者的“我”正以一個回憶者的身份向讀者重現(xiàn)當初分別的情形,此時的“我”,作為一個昔日分別畫面的旁觀者,對分別場景的細節(jié)式再現(xiàn),使讀者不自覺地跟“我”一起回到那個依依惜別的清晨。那離別傷感之淚仿佛流自讀者的眼角;讀者也仿佛被這離愁絞得心碎;那冰涼的離別之吻似乎落在了讀者臉上;那黎明冰冷的露水也似乎打到了讀者的眉心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將時間拉回到現(xiàn)在,“我”成為了故事的主人公,在沒有你的日子里,“我”于別人口中聽到你的名字,聽別人對你議論紛紛時的羞辱感,對自己如此情重的長久悔恨,“我”的這些想法都無需任何過渡,讀者可直接進入到“我”的內(nèi)心,接觸“我”細致、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在詩歌的最后一節(jié),“我”對昔日戀人的愛、怨、恨和一系列的疑問,未對他人道過,卻可以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傾向于站在“我”的立場上看待這場別離,直接深切地感受“我”內(nèi)心的痛苦與不舍,進而引起有相似經(jīng)歷讀者的共鳴。

《送別》更像是詩人的自白。詩人于輕聲細語中低訴自己在送別戀人后的哀痛與悔恨,語言雖平實,感情卻格外濃重,表達了作者及所有在相似處境中的讀者的心聲。在揮別戀人時,詩人昔日未能開口的話、如今的內(nèi)疚悔恨、對錯失愛人的遺憾和悲傷、以及道給失去戀人的那一聲珍重,都停在了唇齒間,這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再也不能被過去那個親密的人知道了。因此,這首離別詩更像是詩人對讀者的傾訴,從第一人稱的視角敘述,便是理所當然的事。席慕容的詩里行間沒有繁瑣的意向堆砌,字字含情脈脈,全詩沒有強烈的感情宣泄,更無冗長的說教,“我”只是在與“你”分享自己在與戀人分別后的傷感和悔悟,清新樸實的語言,卻如山澗清泉,使讀者耳目一新,立意不再錯過,同時認真思考何謂珍惜。

詩歌是詩人豐富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最便于抒情。這兩首離別詩均是以心理描寫的方式將詩人的強烈情感自然釋放出來,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敘述,也能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

通過以上對拜倫《恨別》及席慕蓉《送別》的分析,可以得出,兩首詩歌都巧妙地運用了昨日、今朝、余生相貫穿的方法來敘述離別時、離別后及重逢時的畫面;在詩中將悲、悔、怨交織起來刻畫離別時、離別后及重逢時的復雜情感;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述,使詩人豐富的感情自然流露出來。兩首詩作雖作者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不同,卻存在極大的異曲同工之處。由此看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詩人表現(xiàn)傷別之情的手法卻是相似的。

參考文獻

[1] 郭群英. 英國文學新編[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3.

[2] 茅于美. 中英詩歌比較研究[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

[3] 孟志明. 約翰·多恩與杜甫的離別詩比較[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03.

[4] 王佐良. 英國詩史[M]. 南京: 譯林出版社, 1997.

[5] 席慕蓉. 時間草原[M].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7.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第一人稱
漢代銅鏡銘文中的第一人稱
新聞報道中的“第一人稱筆法”
第一人小稱木屋
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的歷史演變
常說“我們”更快樂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來函照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