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2日,陳毓祥等保釣聯盟17位勇士乘坐租用的“保釣”號輪船前往釣魚島,準備在釣魚島登陸,拆除日本右翼設立的燈塔及日本國旗等標志。9月26日“保釣”號到達釣魚島,陳毓祥率領5位突擊隊員穿上救生衣,躍身入海游向釣魚島,因腳部被繩索纏繞,陳毓祥溺水不幸犧牲,成為中國為保釣而犧牲的第一人。
1996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實施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把釣魚島列島包括在內,并派出海上自衛(wèi)隊艦艇巡邏,日本右翼團體配合政府在釣魚島建立燈塔。此事引起了輿論關注。7月25日,香港明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日本垂涎釣魚島,兩岸攜手御外侮》的社論。
8月28日,日本外相訪港,以傲慢的態(tài)度堅持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第二天,日本又扣押了駛近釣魚島的臺灣漁輪。香港《明報》決定派出駐臺記者實地采訪。
9月4日,《明報》記者到釣魚島采訪,遭到日本艦艇和飛機??諗r截。當晚的編前會上,《明報》主筆魏承思提議把這樁新聞做大。他說:新一波的保釣運動正在發(fā)酵,《明報》應該領導輿論。大家采納了他的意見。記者采訪被阻的消息以頭版頭條刊出,標題是《釣魚島淪陷了》。
果然,第二天的《明報》被一搶而空,報道震動兩岸三地。一場新的保釣運動從香港擴展到臺灣、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社會。9月15日,一萬兩千名港人參與保釣大游行,加拿大多倫多5000華人游行集會聲援。18日夜晚,6000港人再次在尖東冒雨舉行集會,群眾呼喊的口號就是《明報》社論標題《毋忘九一八,保衛(wèi)釣魚島》。
9月初,1970年代的“老保釣”陳毓祥到《明報》報社找魏承思。兩人的看法很一致:兩岸三地的民間和政府應該聯合起來,拋棄歧見,共同維護主權和民族尊嚴。此時,陳毓祥正在發(fā)起組織“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
9月中旬,陳毓祥與保釣聯盟成員見面。那次見面是商量租船前往釣魚島,準備登島拆除日本右翼設立的燈塔及日本國旗,升上五星紅旗,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對釣魚島擁有不可置疑的主權。
9月22日下午4時15分,陳毓祥率領保釣聯盟17壯士乘坐“保釣”號貨輪出港。沿途船只紛紛鳴笛致敬,數百名香港市民自發(fā)在岸邊為“保釣”號助威送行。一路上“保釣號”多次遭日本艦艇與軍機圍追堵截。3艘臺灣保釣漁船原先約定和他們在釣魚島會合,卻被16艘日本軍艦圍堵兩小時后被迫折回。
陳毓祥的“保釣號”仍不畏艱險,經過4天航程在26日清晨成功突入離釣魚島只有1.5海里的海域。此時風高浪急,“保釣號”又是一艘破船,船長魏立志被迫宣布取消橡皮艇搶灘登陸的計劃。陳毓祥不甘就此罷休。上午9時許,他身先士卒,率領5名突擊隊員躍身跳入海中,向釣魚島游去。不料不諳水性的陳毓祥入水時腳被繩索纏住,頭部又撞在船舷上,迅即被巨浪淹沒。當他被救回船時已不省人事,至下午1時辭世,時年45歲,遺下老母、嬌妻及一雙年幼的兒女。
陳毓祥為保釣而壯烈犧牲的消息傳開后,立即引起全球華人的極度震撼和悲憤。29日,5萬多名香港市民齊集在維多利亞公園,參加由六大保釣團體聯合舉辦的燭光集會,追悼保釣烈士陳毓祥。這是香港各政治派別第一次攜手維護民族尊嚴。臺灣、倫敦和北美多個城市數萬華人分持兩岸旗幟,參加“全球華人保釣大游行”,實現了陳毓祥“愛國不分先后,保釣不分左中右”的遺愿。一個星期后,3名港臺保釣壯士成功登陸釣魚臺,在島上插上兩岸旗幟宣示主權,成為1990年代保釣運動的一個里程碑。
陳毓祥在香港安居樂業(yè),釣魚臺的風,不會吹動他家的窗簾;釣魚臺的浪,不會濺濕他的鞋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令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名字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0月,魏承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