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參軍
1976年和1992年,對于焦作的周家,是兩個最為悲傷的年份。
1976年1月8日,一家人正在吃晚飯,郵遞員突然送來一封電報,是鄧穎超發(fā)來的,說總理逝世,在京親屬參加葬禮,在外地的親屬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不要來北京,這也是總理生前的安排。放下電報,晉菊清哭著要去北京,周榮慶則把著門,滿臉淚水,說既然七伯和七媽不讓去,咱就得聽他們的話。事實上,就在總理逝世前一個多月——農(nóng)歷1975年11月初七,68歲的王蘭芳已經(jīng)先走了一步。
1988年春,晉菊清從周恩壽家人那里得知,七媽鄧穎超病重了。這一次,晉菊清執(zhí)意一個人去北京看望,病中的鄧穎超在昏迷中斷斷續(xù)續(xù)和晉菊清說話:好孩子,不許哭,要堅強……晉菊清從北京回到焦作不久,丈夫周榮慶也一病不起,1992年1月15日,丈夫走完他63歲的人生歷程。病中,周榮慶最后悔的是:沒有和妻子一道去北京看望七媽。
周榮慶逝世不到半年,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與世長辭。晉菊清從廣播中聽到了噩耗,帶著3個孩子去北京送七媽最后一程。在北京,她和其他親屬一起乘軍艦把七媽的骨灰撒向海河……
周總理夫婦先后逝世后,作為周總理的至親,晉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遺物,包括周總理經(jīng)常佩戴的“為人民服務”胸章,鄧穎超用過的體溫表和他們的秋衣、秋褲、枕套、枕芯等。這些遺物,晉菊清前些年捐給淮安周恩來故居一部分,唯獨那件化纖大衣,她一直珍藏著,這是鄧穎超在世時常穿的紅都服裝廠生產(chǎn)的大衣,藍色,化纖料子。
晉菊清還珍藏著一些老照片,是家人在北京與總理和鄧穎超一起拍的,有20多張,夾在一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常見的老相冊里。每當想念總理和鄧穎超的時候,晉菊清就把孩子們叫到一起,一張一張細細翻看。晉菊清說,兩位老人為革命做過那么大貢獻,還一生甘守清貧,作為周家的后代,我們要憑借自己的雙手干活吃飯,決不能干出半點讓老人家在天之靈不安的事情來。
“嘔心瀝血西花廳,長街熱淚祭清明;當年海棠依舊在,不見拾香舊日人。”這是一位網(wǎng)友看完《海棠依舊》后寫下的感言,寄托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人民好總理的無限懷念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