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世 劉萍
[摘 要] “90后”大學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加強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需要正確認識“90后”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基本現(xiàn)狀,深入分析存在的基本問題,以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機制、實施綜合性教育策略為基本對策。
[關鍵詞] “90后”;高職學生;價值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0-0067-03
“90 后”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中的一個新生群體,對其價值觀的培育及引導與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前途息息相關。只有全面掌握“90 后”大學生價值觀的總體面貌及基本特征,才能增強“90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 “90后”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方面,價值觀趨于復雜化?!?0后”大學生在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也受西方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價值選擇存在一些困惑和矛盾,消極與積極并存,主體性與功利性并存?!?0后”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很少表現(xiàn)出盲目認同,一般在和同齡人交流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價值認同。他們的價值取向更關注于具體事物。他們不喜歡談論空泛而高遠的理想,他們的理想越來越現(xiàn)實和具體。部分 “90后”大學生價值取向實用化、短期化、直觀表面化,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目標追求歧化。部分“90后”大學生集體意識不強,部分學生片面追求物質利益、權力、享受等,很大程度上把物質或金錢作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強調回報而輕視貢獻。
另一方面,人生觀趨于個性化?!?0后”大學生價值實現(xiàn)方式有了更多參照, 價值實現(xiàn)的方式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差異性不斷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利益意識和生存意識更加強烈,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精神、創(chuàng)業(yè)精神。他們崇尚獨立自主,追求獨立的個人空間,反對學校和家庭的干預。部分“90后”大學生進校后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從事家教、市場營銷等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對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90后”大學生的態(tài)度越來越開放和包容;少數(shù)“ 90后”大學生為了實現(xiàn)自我目的,投機取巧、甘愿犧牲自我尊嚴。
二 “90后”高職院校學生價值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社會結構轉型
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中國社會經濟發(fā)生巨變的階段,中國社會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社會管理的方式也在急劇轉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呈現(xiàn)多樣化、復雜化。社會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思潮不斷涌現(xiàn),中西方各種文化相互激蕩。“90后”大學生剛好成長在這個時期,這對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的明顯增強,在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上日益呈現(xiàn)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轉型期方方面面的變化勢必引起 “90后”大學生的思想波動,這是導致他們急功近利,理想信念淡漠的重要原因。
(二)信息結構轉型
伴隨著“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的良好機遇,作為繼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后崛起的第四大傳播媒體,網絡媒體被普遍認同和廣泛應用。包括微信、博客、搜索引擎、門戶網站、虛擬社區(qū)、電子郵箱、數(shù)字電視、手機媒體、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等為主要載體的網絡新媒體,已成為“90后”大學生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媒體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涉獵面廣、傳播快捷高效,“90后”大學生耳濡目染地接觸到一些新鮮事物,看到一些社會現(xiàn)象,他們思想表現(xiàn)出超齡的成熟,觀點更深刻、邏輯更嚴密。網絡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的人格塑造、思維方式、人際交往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通過網絡新媒體獲取的快捷信息,往往淺嘗輒止,停留于淺閱讀層面,難以深入,易滋生空虛情緒,變得浮躁。
(三)家庭結構轉型
作為改革開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處于獨特的“421”成長環(huán)境中,很少受過艱難困苦的磨礪。學校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和父母的包辦習慣,導致“90后”大學生與社會處于相對隔離狀態(tài),缺乏對中國社會的貼近了解。由于受到過度的保護,經濟獨立意識不強,自力更生的念頭萌生較晚,獨立生存的能力比較差,難以擺脫對家庭和親人的依賴。父母的過多關注甚至溺愛導致“9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個性和自尊心,缺乏團結協(xié)作精神、自我控制、心理調節(jié)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多數(shù)“90后”大學生與家長缺乏有效溝通,存在較大溝通障礙。另外,現(xiàn)在家庭離婚率上升,對“90后”大學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三 “90后”高職院校學生價值教育的對策思考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對“90后”高職學生價值教育必須系統(tǒng)思考、建立多元路徑體系。
(一)更新教育理念
1 樹立全時段育人理念
即在時間維度上,要包括入學至畢業(yè)全過程的教育,覆蓋大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課上課余、學期假期等所有時間序列內的生活與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舉措,使價值觀教育伴隨大學生接受高校教育的始終,為之提供完整的、連貫的、持續(xù)不斷的信息和影響,實現(xiàn)“全天候”灌輸。
2 樹立全方位育人理念
即在空間維度上,把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普及貫穿到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實踐的所有空間范圍內,即貫穿在包括課堂教育、宿舍文化、文體活動、校園組織、個人自修和社會實踐等全部活動空間內。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塑造思想、促生理念、培育行為的連貫式、彌散式教育,只有持續(xù)不斷、循序漸進和無所不在才能產生長久的影響與效果。因此,要開放和拓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思維空間與行為空間,實現(xiàn)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無縫隙”熏染。
3 樹立全員全心育人理念
即在教育主體維度上,必須發(fā)展和利用多層次、多方面的教育主體,包括受教主體和施教主體。在教育對象上即受教主體上,意味著價值觀教育應覆蓋整個大學生群體,做到全員并包,人人皆在。在施教主體上,全員育人意味著要協(xié)調及運用好課內外、校內外、專兼職的師資、輔導和管理人員共同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要樹立校園內“人人是教師,處處是課堂”的意識,堅持內外結合、專兼配合的思路落實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具體措施,由全體教職員工共負育人之責。此外,還應當注重大學生朋輩群體的自我教育、交互教育和共同提高,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銜接,以提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二)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機制
1 建立思想認同機制
認同機制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首要機制。大學生價值觀的傳輸和教育與單純的知識傳遞有本質區(qū)別。首先,把握大學生學習價值觀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主要包括大學生對價值觀理論的認知了解狀況、感情親疏程度、信仰信念水平、行為意志是否堅定等。在具體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既做到以理服人,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又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使教育教學入情入理,親切可信。其次,把握大學生的接受度,即對于特定教育信息認可和接納的程度。一般而言,接受度由個人既有的生活態(tài)度、接受能力以及發(fā)展需求所決定。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時,要注意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認知實際和生活實際,采用大眾化的、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通俗易懂、鮮活引人的語言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手段。再者,正確處理身教與言教的關系,既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職員工、管理者和家長應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設身處地地承擔起工作育人、風氣育人和形象育人的全部責任。
2 建立健全價值踐履機制
實踐出真知,實踐檢驗并形成價值。教育者深刻理解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大學生把志愿服務、奉獻社會作為其一生不懈追求的優(yōu)良品德。建立健全價值踐履機制,應當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大學生走入社會、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譬如,積極組織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雙休日深入到城鄉(xiāng)和機關單位、廠礦企業(yè)、社會相關機構進行調查研究,讓他們充分地接觸、了解、認識、服務社會。虛心向人民學習,并在復雜紛紜的社會萬象中正確、科學地區(qū)分社會現(xiàn)象中的是非美丑、真假善惡,分清價值的主流和支流、良性與惡性。而且,要把此類社會實踐活動制度化、常態(tài)化,堅持不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 建立主體協(xié)調機制
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綜合協(xié)調,即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行為協(xié)調機制。首先,在高校,應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效整合、優(yōu)化校內各種有效資源,形成學校內部教育合力;在家庭中,應注意克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力發(fā)展輕道德培養(yǎng)、重實際效用輕基本規(guī)范、重眼前利益輕長遠追求、重物質享受輕精神升華等不良傾向;家長在對大學生子女的價值觀教育上要做到方向正確,與社會要求和學校要求目標一致,形成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在社會上,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尤其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影視、網絡等宣傳媒介和各種形式的報告會、紀念會等形成正面引導的氛圍,形成正確、科學的教育目標。總之,要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溝通與協(xié)作,創(chuàng)建由學校主導、家長和社區(qū)主動參與的新型教育協(xié)作機制,使三者目標一致、內容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打造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同心環(huán)”。
(三)實施綜合性教育策略
1 注重綜合化
一是教育內容本身的綜合性。價值觀教育內容有完整的體系,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其內在聯(lián)系,注重整體推進,要把它們有機結合、統(tǒng)一起來。二是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綜合化。社會的綜合化發(fā)展趨勢、大學生精神需求的綜合性以及價值觀理論體系本身的綜合性,決定了運用綜合性的方法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應采用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課堂內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內外教育相結合、德育與智育體育相結合、網上網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共同育人。
2 把握層次性
一是由淺入深,把價值觀理論內容本身的層次性體現(xiàn)出來。只有把握理論內容的層次性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教育。二是把握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層次性。如何實現(xiàn)由抽象的理論向具體的教育內容轉化,涉及到層次的推移。如,在教學中,應把握好如何實現(xiàn)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由教材體系向課程體系的轉化、由課程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由教學體系向學生知識體系信仰體系的轉化。三是把握作為教育對象的大學生的層次性。大學生的層次性指他們具有性別、年齡、閱歷、年級、地域、性格、入學方式的不同,因而教育時應該有所區(qū)別,在認真分析研究大學生的復雜性、多樣性、差異性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的教育,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活潑。
3 扣準結合點
一是扣準價值觀教育理論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結合點。進行價值觀引導教育時,應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變化及新近發(fā)生的重大社會事件、學校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大學生身邊的事情進行。二是扣準價值觀教育理論與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傾向性問題的結合點。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著力關注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狀況,了解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結合大學生心理變化的新特點進行教育,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疏導工作。三是扣準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的實際困難、問題的結合點。把價值觀引導教育與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大學生關注的就業(yè)、學業(yè)、經濟和心理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其充分感受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與期待。
參考文獻
[1]陳綠漫.“90后”價值觀成因分析及成人教育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11).
[2]王雷宇.“90 后”大學生價值觀心理特征與教育路向[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9).
[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見: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