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輝 陳暉
摘 要:“尾隨相撞”指同車道同方向行駛的汽車,尾隨車輛的前部與前車的尾部碰撞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尾隨相撞”是僅次于正面碰撞和側面碰撞、大量發(fā)生的交通事故。本文主要闡述了貨車尾隨相撞事故的車速計算。
關鍵詞:尾隨相撞;交通事故;貨車;車速
就傷害后結果而言,基于尾隨相撞時前后兩車間存在一定的速度差,一般情況下前車乘員受到的傷害較輕、后車乘員的傷害較重;因貨車駕駛室多為平頭框架結構,貨車間“尾隨相撞”造成的后車乘員傷害程度十分嚴重。就尾隨相撞事故的車速鑒定方法而言,目前只有轎車通過大量碰撞試驗建立的碰撞模型以及由此得到“尾隨相撞”事故經(jīng)驗車速計算公式,并為公安部技術標準《典型交通事故形態(tài)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鑒定》(GA/T643—2006)所采納,貨車類車輛尚無車體變形與碰撞速度關系的試驗數(shù)據(jù)或者由此建立的計算關系式,有人將轎車尾隨相撞計算公式盲目套用到貨車尾隨相撞事故的車速計算中,鑒定結果失之千里謬誤百出。
交通事故車速鑒定之所以成為交通事故鑒定的焦點和難點,主要源于交通事故車輛行駛軌跡各異,場景宏大,汽車因制動、碰撞、傾覆等因素致動量驟然減小或急劇增大,造成遺留在交通事故現(xiàn)場的痕跡信息不明確甚至混亂,與建立在理想狀態(tài)的汽車碰撞模型和車速計算公式所需的計算條件間存在巨大差異。即便是選定的車速鑒定計算公式,也需要對車輛碰撞位置、碰撞角度、碰撞形態(tài)、散落物性質、輪胎印跡等痕跡屬性進行逐一甄別確認;現(xiàn)場勘查采集到的路面滾動印跡、滑移印跡,輪胎印跡長度、車輪迴轉印跡長度等數(shù)據(jù),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車輛行駛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地集合,根據(jù)不同的事故場景對路面附著系數(shù)和車輪迴轉印跡長度進行修正。無論是對交通事故痕跡的甄別,還是對計算參數(shù)相關數(shù)據(jù)的修正,都需要扎實的汽車構造知識、汽車行駛、交通事故處理理論和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查功底,才能夠對事故車輛行駛速度作出相對準確的判斷。
正因如此,交通事故車速鑒定不是簡單的套用車速鑒定計算公式的過程,而是甄別交通事故痕跡,確認交通事故形態(tài),還原交通事故現(xiàn)場的計算過程。筆者結合貨車尾隨相撞案例,就貨車尾隨相撞事故的車速計算方法和步驟介紹如下:
某地高速公路發(fā)生重型貨車尾隨相撞輕型貨車的交通事故,現(xiàn)場如下圖所示:
1 交通事故痕跡
在交通事故痕跡中,高速運行的車輛擁有巨大動能,具有將自身外表形象或者動作習慣遺留在路面、人體和其它物體上的能力,所以一般情況下車輛是造痕主體。交通事故造成的車輛滾動、滑移、迴轉、翻車、墜車、二元以上碰撞等的形態(tài),均可使其成為交通事故復雜的承痕體。
經(jīng)檢驗,本案的交通事故痕跡主要有:
1.1 路面痕跡
(1)重型貨車遺留的長38m車輪印跡;
(2)輕型貨車遺留的車輪挫刮痕跡。
1.2 車輛痕跡
(1)重型貨車前保險杠碰撞損壞,駕駛室凹陷變形;
(2)輕型貨車車廂尾部凹陷變形。
1.3 人體痕跡
重型貨車駕駛人碰撞死亡。
2 交通事故形態(tài)
經(jīng)痕跡比對,重型貨車前保險杠碰撞損壞,駕駛室左側輕、右側重的凹陷變形損壞痕跡,與輕型貨車車架尾部后橫梁右側與車體分離,車廂尾部下部擋板部位褶皺狀凹陷變形損壞痕跡、車廂中部和上部擠壓變形損壞痕跡,在碰撞高度上相吻合,在碰撞形態(tài)和物體介質交換上能夠形成造痕體和承痕體的對應關系,應用《道路交通事故痕跡鑒定》(GA/T1087-2013)分析認為,重型貨車前部痕跡與輕型貨車尾部痕跡存在吻合的特征性痕跡,說明重型貨車前部與輕型貨車尾部發(fā)生了碰撞。結合《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碼》(GA/T16.2—2010)分析認為,本起交通事故形態(tài)為“尾隨碰撞”。
3 事故車輛行駛狀態(tài)
3.1 重型貨車行駛狀態(tài)
交通事故現(xiàn)場圖和交通事故現(xiàn)場照片載明,重型貨車在路面遺留的車輪印跡長38m,起點位于主行車道,末端延續(xù)至該車后軸車輪,經(jīng)辨認,該車輪印跡具有連續(xù)、不顯示輪胎花紋的特點,符合重型貨車處于制動狀態(tài)下“車輪抱死”階段形成的痕跡特征,據(jù)此應用汽車行駛理論分析認為,發(fā)生交通事故過程中,重型貨車處于車輪制動的行駛狀態(tài)。
3.2 輕型貨車行駛狀態(tài)
交通事故現(xiàn)場圖和交通事故現(xiàn)場照片載明,輕型貨車靜止時向右斜向停于其行駛方向的主行車道和應急車道間,路面未檢見該車的車輪制動印跡,據(jù)此應用汽車行駛理論分析認為,發(fā)生交通事故過程中,輕型貨車處于滾動的行駛狀態(tài)。
4 事故車輛行駛軌跡
根據(jù)痕跡鑒定認定的“尾隨相撞”事故形態(tài),以及發(fā)生交通事故過程中,重型貨車處于車輪制動狀態(tài)、輕型貨車處于滾動行駛狀態(tài)的事實,結合汽車行駛理論分析認為,發(fā)生交通事故前,輕型貨車位于高速公路主行車道居
前行駛,重型貨車與其同車道居后行駛。發(fā)生交通事故瞬間,處于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狀態(tài)的重型貨車尾隨相撞輕型貨車后,兩車共同向前滑移至靜止位置。
5 車速計算
5.1 選擇計算公式
交通事故中,汽車間的相互碰撞形成一個合外力為零系統(tǒng),所以交通事故多遵守動量守恒定律。據(jù)此重型貨車與輕型貨車“尾隨相撞”過程,能夠滿足動量守恒定律表達式 m重型貨車V重型貨車+m輕型貨車V輕型貨車 =(m重型貨車+m輕型貨車)V共同 所需的條件。
5.2 計算過程
1、計算V共同
① 選擇計算公式:
② 選擇計算參數(shù)
選擇g為9.8
選擇φ共同 = 0.56(計算式為Φ共同= m重型貨車φ重型貨車+m輕型貨車φ輕型貨車 / m重型貨車+m輕型貨車 選擇m重型貨車為12320、φ重型貨車為0.7、m輕型貨車為4825、φ輕型貨車為0.2代入公式計算,得到Φ共同= 0.559 ≈ 0.56)
③ 選擇K為1
④ 選擇S為38.35(路面挫痕A點為輕型貨車受到重型貨車尾隨相撞后輪胎在路面滑移時形成的痕跡,可認定為兩車碰撞位置和兩車共同滑移距離起點,據(jù)此測得S。)
代入公式計算,得到: V共同 = 19.96m/s
2、計算V重型貨車
分析:重型貨車在路面遺留的車輪制動印跡起點位于主行車道,末端延續(xù)至該車靜止時后軸車輪,說明該車行駛時獲得的動量基本消耗在車輪制動過程中,能夠滿足車速計算公式
所需的條件。
選擇計算參數(shù)
選擇g為9.8
選擇φ為0.7
選擇K為1
選擇S為38
選擇t為0.5
代入公式計算,得到V甲 = 24.54m/s
3、計算V輕型貨車
選擇計算參數(shù):
① 選擇m重型貨車為12320
② 選擇V重型貨車為24.57m/s
③ 選擇m輕型貨車為4825
④ 選擇V共同 為19.96m/s
代入公式計算,得到輕型普通貨車與重型貨車發(fā)生碰撞時的行駛速度:
V 輕型貨車=8.26 m/s=29.75 Km/h≈30 Km/h
6 評析
貨車尾隨相撞事故案例展示了交通事故車速計算方法和步驟,說明交通事故車速鑒定應當以獲取的交通事故現(xiàn)場痕跡信息為依據(jù),由具備汽車構造、汽車行駛理論、汽車運動學、人體工程學和痕跡鑒定等專業(yè)知識的人逐一辨認和甄別現(xiàn)場痕跡物證的屬性,根據(jù)掌握的證據(jù)和發(fā)現(xiàn)的線索,應用汽車碰撞理論和交通安全心理學等理論邏輯推理和再現(xiàn)交通事故發(fā)生過程后,合理選用相關計算公式定量計算出事故車輛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前或者發(fā)生交通事故瞬間行駛速度的過程。
顯然,車速鑒定結論的合理性和客觀性,與鑒定人甄別交通事故痕跡的能力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葉新娜.道路交通事故車輛碰撞速度研究及輔助軟件開發(fā)[D].西華大學 2007.
[2] 矯成武.交通事故現(xiàn)場圖繪制系統(tǒng)及其與事故再現(xiàn)一體化研究[D]. 吉林大學 2004.
[3] 陶沙.疑難交通事故分析中的力學方法[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