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下雨的日子。這使我想起了白馬湖,想起了那些微風飄蕭的日子。
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驛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xiāng)下地方。據(jù)說從前有個姓周的人騎白馬入湖成仙,所以才有這個名字。
白馬湖并非是一個湖,而是一些大大小小曲曲折折湖的總名。湖水清極了,像面鏡子。遇到旱年,別的湖里都長滿了草,這里卻還是碧水盈盈一清如故。白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便是我們屋門前的那個。那個湖不算小,但湖口讓兩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見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里面有那么大的一片。在湖的盡頭,有一個三四十戶人家的村落,叫作西徐岙。這村落與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來得撐船。后來春暉中學在湖邊造了房子,這才造了兩座玲瓏的小木橋,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驛亭車站。那是窄窄的一條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雖常不見人,走起來卻不見寂寞。在微雨的春天,一個初到的來客,他左顧右盼,是只有覺得熱鬧的。
春暉中學在湖的最勝處,我們的屋也與之相去不遠,是半西式。湖光山色從墻頭從門里進來,到我們窗前、桌上。我們幾家接連著,丏翁的家最講究。屋里有名人字畫、有古瓷銅佛,院子里滿種著花。屋子里的陳設(shè)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感覺。他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地上他家去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調(diào)也極好,每回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空空的收回去。白馬湖最好的時候是黃昏。湖上的山籠著一層青色的薄霧,在水里映著參差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銅鏡。輕風吹來,有一兩縷波紋,但隨即平靜了。天上偶見幾只歸鳥,越飛越遠,直到我們看不見為止。
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小馬路的兩邊,一株間一株地種著小桃與楊柳。小桃上各綴著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疏星。楊柳在暖風里不住地搖曳。在這路上走著,時而聽見銳而長的火車的笛聲,別有風味。在春天,不論是晴是雨,月明月失,白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顏色最早鮮艷;黑夜,雖什么不見,但可靜靜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處,有月時可以在湖里劃小船,四面滿是青靄。船上望別的村莊,像是蜃樓海市,浮在水上,迷離惝恍的;有時聽見人聲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沒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螢火。那螢火不是一星半點的,那是成千成百的螢火。一片兒飛出來,像金線網(wǎng)似的,又像耍著許多火繩似的。
不覺離開白馬湖已有三年了。
(選自《朱自清散文》)
心靈手札
文章語言清新雋永,呈現(xiàn)出一種幽遠的意境。首先是它的畫面清麗。如:“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一句中以一個動詞“滴”,兩個形容詞“滿滿”“軟軟”就把那種明麗清爽的畫面勾勒出來。其次是它的氛圍清幽。文中,無論是對處在兩山之間的白馬湖的描寫,還是對月下泛舟時四面景色的描寫,都像水墨畫一樣,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讀后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