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實的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無論是對于學生文學知識的增強,還是對于學生文字功底的培養(yǎng)均具有重要意義。古今圣賢多次在名著名言中提及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做好學生閱讀教學工作,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葉圣陶先生早就為我們指明: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彼裕瑢W生的“自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學生“自能”的程度應該是評價學習成敗的關鍵。那么該如何利用我們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能”呢?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學生的自學潛能。在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效開展,學生的閱讀工作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策略,分別為: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我質疑策略
自我質疑的基礎是發(fā)現(xiàn)問題。要質疑,首先必須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質疑又從何談起?發(fā)現(xiàn)問題,表明學生的思維已進入了課文內容的深層。至于通過閱讀、鉆研,吸收大量的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知識信息,則自不待言。一般的教法都要在課堂上討論解決一系列課文中的問題,但問題(特別是重點討論的問題)的提出大多不是由學生完成,而是為教師所包辦。教師提出的問題未必符合學生的實際,很可能是學生不需要提出的問題,而要提出的問題卻未提出。更為不利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機會被“剝奪”了,課后又很難得到補償。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簡單地接受或被動地工作”的習慣。如果相反,一開始便讓學生努力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良好開端,這就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各環(huán)節(jié)中保持學習熱情,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自我質疑,就是從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入手,盡可能徹底地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著意培養(yǎng)他們獨立尋求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自我質疑這一步驟,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并處理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閱讀課文。要發(fā)現(xiàn)問題,首先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常用的閱讀方法,并在閱讀的范圍和深度上提出明確的要求。一般地,我們要求學生首先要“通讀”課文及其一切助讀性文字,如提示、注釋等,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學重點”一定要仔細閱讀并熟記于心,要在獲得對全文的總體印象并明確學習重點的前提下再去鉆研課文,直至把課文“讀通”。要求并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運用圈點勾畫在課文上做讀書筆記,自覺的學習、吸收課文中的有關知識,主要是字、詞方面的語言基礎知識和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有的須摘錄整理在筆記本上。
2、發(fā)現(xiàn)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課文比較淺易,學生感到無疑可設,提不出問題來。其實再淺的文章,只要深入進去,總能找出許多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激勵學生深入地鉆進去。與此同時,結合示范,介紹一些探賾索隱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逐步學會領略課文中常有的“看似尋常最奇崛”,表面平淡無奇,實際匠心獨運的妙趣。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課文既深且廣,可能使學生疑竇叢生,反而不能一下子發(fā)現(xiàn)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預料在先,在備課時就要排出可能直接影響學生讀通課文大意的難點,指導學生把握重點,課堂上則要引導學生集中“攻堅”,為學生獨立探索打通道路。
3、表述問題。為了征得別人同自己一道探討,求得問題的解決,須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明白地表述出來。教師在這里必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準確表述的能力。這一問題必須花大氣力,可以通過說、寫、糾、改等方法使之表述得當,語言規(guī)范。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我解答策略
這一個步驟是指組織學生一起討論,集思廣益,共同尋求“自我質疑”中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分析、解答,這不僅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論辯是非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遇到難題找老師的依賴心理,增強他們獨立自主意識。自我解答也是最能體現(xiàn)課堂教學特征的一個步驟,因為課堂乃是師生集體從事教學活動的場所,課堂教學理所當然地要發(fā)揮其集體優(yōu)勢。在這一點上,自我解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集體研討觀念、團結協(xié)作攻關精神,有助于形成互競互勉、民主求實的良好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說,自我解答在自我質疑時就開始了,質疑人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實際對解決問題已經做了十分艱辛的探索和力所能及的嘗試。
因此,一般質疑人自然也是第一解疑人,而到集體討論式的自我解答時,質疑人往往擔起第一發(fā)言人的任務。在進行自我解答階段,教師的主要工作在于精心周密地組織安排,或直接開展全班性的大討論,或先小組討論,后篩選出質量較高的,再在全班大討論。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提倡各抒己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參謀”,相機誘導。還要當好“裁判”,對討論的結果要拿出主導意見或作出可供學生參考的結論。有時,為了將問題引向深入,教師還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作適當提示、誘導,讓學生在深層的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我測試策略
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學完了,效果如何,需要及時檢查,若存在問題,就必須迅速地采取補救措施,并調整今后的學習。自我測試就是在這時進行的,這實際上是對前面“自我質疑、自我解答”工作的一個評估。我們在這一評估工作上徹底打破了歷來考試為教師所包辦的傳統(tǒng),而采取學生自我測試的方式,題目由學生自己擬,答案由學生自己做,評分也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做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直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測的能力,這是“自能”不可缺的一個方面。
其次,變考試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作評估的單一功能手段為多功能手段,即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評估功能外,還具有鞏固和深化知識、培養(yǎng)遷移能力之功能等。
第三,可以消除學生對考試的神秘感和畏懼感,增強其學習能力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衛(wèi)志騫.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2(03)
[2] 尹海梅.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35)
[3] 譚慧.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1(11)
[4] 林文蘭.試論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