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斌
【摘要】閱讀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奠定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基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落實并不徹底,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分析能力差,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問題策略
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也是基礎學科,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小徐語文教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小學教育的重點。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與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學習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更加關注學生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加,思維更加活躍,閱讀課堂更加人性化、生動化,學生學習效率顯著提升。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狀
合作學習被提出之后,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普及遭遇了一些困難,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學習方式是不可能的,目前在我國小學語文課堂中,還存在以下合作學習的難題:
1.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生參與度不高
從當前合作機制的運用情況來看,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合作的意義,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不夠高漲,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這樣一來合作學習不僅無法達到教學輔助效果,而且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自我判斷意識。
2.學生在合作討論學習時熱情不足
熱情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如果學生學習熱情不足,那么小組合作效果必然無法保障。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主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不多,學生主動性與熱情明顯不足,自學技巧掌握少。
3.學生在合作學習時過分趨于形式化
雖然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中已經(jīng)引入了合作學習法,但是教師并沒有將其深入普及下去,也就是說合作學習形式化問題嚴重。合作學習的要點就是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積極討論問題,但是合作學習的形式化,極大的制約了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自學意識的發(fā)展。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任何新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合作學習法的普及也是如此,由于學生參與興趣不高,小組合作的意識淡薄,教師教學方法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合作學習法普及緩慢,為了能夠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全面落實“轉變學生學習方法”的政策要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1.從基礎閱讀開始,明確閱讀主旨
小學閱讀教學要講究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在學生剛剛接觸課本閱讀的時候,教師不應該選擇內容過深的閱讀材料,要從基礎閱讀開始,奠定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逐漸提高閱讀難度。另外,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必須要立足課本、依托教材,小組學習研究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領會文章主旨,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
比如,《掩耳盜鈴》這篇課本,這是一則非常著名的童話故事,用來比喻那些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并告誡人們不要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有限,教師可以首先將這層內涵挖掘出來,并告知學生,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他們自行閱讀,反復體驗,學生對于課文內涵以及句子、詞匯的理解才會更加扎實,深刻。
2.重視學生體驗,回歸學會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僅僅依靠語文教師單方面的講解是不夠的,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思考是不或缺的。這正是合作學習法被提出的目的,所以奠定了學生的閱讀基礎能力之后,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和思考,體會文學的魅力。教師在閱讀教學時,為了能夠給予自由的閱讀平臺,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例如,小學合作學習法與分層教學法相結合,使不同層次,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都能夠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比如:《春天的手》這篇課文,教師在初步分析了課文之后,要學生們自己組成小學閱讀課文,并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句子意思的同學,可以說一說,講一講,議一議;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春天的美景;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廣闊的閱讀平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分析課文、閱讀課文,對于課文主旨的體悟會更深刻,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3.活用運用教法,構建動態(tài)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閱讀教學過于生硬,死逼,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教師應該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動畫臺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靈活使用教學方法,針對課堂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和進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應該敢于突破,不能墨守陳規(guī),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落實教改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比如:在《瀑布》的導入過程中,教師將音樂、文字融合在一起,制作動態(tài)化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這個時候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就會被激發(fā)出來,自然而然就會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這樣必然能夠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作為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教學思維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一直是科研領域的重點。隨著素質教育觀的普及和發(fā)展,小學語文教育者也漸漸將目光從“考試分數(shù)”轉向了“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面,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回歸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為內容,針對合作學習法在其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幾方面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為我國基礎教育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華.語文教材中范文編選策略初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2]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13(05)
[3]余昱.“有用”與“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實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4)
[4]曹正善.有效課堂教學交往特征探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