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福源
[摘要]在教學中,富有技巧的提問,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此外,課堂提問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由此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問題,形成提問藝術(shù)。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提問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60019
課堂提問是師生較為熟悉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問方式不僅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刺激學生積極思維,還能夠帶領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一些教育家指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的手段,而無效的提問則會干擾學生的思維,甚至會增加教學的難度?!蹦壳俺踔姓Z文教學中,無效提問主要表現(xiàn)為平淡無奇以及提問淺顯等,在此種情況下,學生便會漸漸地喪失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設計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1.以學生為中心,控制問題難度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將學生當做教學主體。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在學習中,學生的行為與想法不會因為教師而轉(zhuǎn)移,為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例如在學習《愛蓮說》時,當教師向?qū)W生提問“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與觀點”時,學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鼓勵,同時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到文章要表達的具體含義。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應當是精心設計的,不能過于簡單或者過難,還需認清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真研究教學目標,通過一題多問或者是深題淺問的形式進行教學。由此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體會到作者情感的表達。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教師就可使用逐層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如可先提問“孔乙己的身份是什么”這個問題通過閱讀課文就能夠得出答案,接著便可提問“孔乙己的為人怎樣?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孔乙己的為人呢”,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在深入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從理性層面逐漸感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這樣的提問形式就能夠讓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
2.曲直相間,變換提問的角度
提問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還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當變換提問的角度,引導學生從側(cè)面或者反面進行提問,曲問與直問相結(jié)合,從不同的角度啟發(fā)學生,既要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學生通過閱讀已經(jīng)了解到本文的主旨是“批判社會離亂,追求自由生活”。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變換提問的角度:“你愿意過文中描述的那種自由生活嗎?”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便被調(diào)動起來,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多數(shù)學生都認識到“假如大家都如此,社會就無法得到長遠的發(fā)展”。如此便引出了陶淵明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同時也擴大了知識的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在學習《故鄉(xiāng)》中的最后一段:“希望是本無所謂有……也便成了路?!焙芏鄬W生無法深入了解這段話的含義,此時教師可變換問題角度:“文中的‘路僅僅是地上的路嗎?‘路與希望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學生深入思考后,便可做出解答。隨后教師便可回到原題中:“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含義?”這樣一來,就能夠輕松地解決問題了。
3.讓學生思考提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應當抓住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山中訪友》時,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展開想象:“作者在山中拜訪什么朋友?”學生思考一會兒后,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作者到山中拜訪世外高人。”“作者去拜訪得道高僧?!薄白髡呷ド街邪菰L一名隱士?!薄瓕W生的積極性高漲,此時教師便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得到答案,看看誰說得對。因為學生急于得到答案,紛紛帶著問題閱讀,收獲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抓住發(fā)散點。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地挖掘教材內(nèi)容,利用教材中的發(fā)散點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問題:“游行結(jié)束以后,皇帝回到皇宮,會做什么?”此時學生積極地想象:“皇帝可能會下令抓住騙子,把他們處死?!薄盎实坌愿裉搨危瑧摬粫幩莉_子吧,處死騙子就表示他是愚蠢的人?!痹诎l(fā)言過程中,學生拓展了思維廣度,并學會結(jié)合現(xiàn)實中人們的思維形式進行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找到提問的技巧與切入點,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如此才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感悟人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華森.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J]. 考試與評價,2015(10) .
[2]孫曉舟.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J]. 赤子(上中旬),2015(1).
[3]黃楓. 以有效提問促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低效現(xiàn)象淺析及對策[J]. 新課程(中學),2010(12).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