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琴
【摘要】誦讀經典詩文,提高學生雙文素養(yǎng)。希望我們的學生在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成長為一名有責任心、有愛心、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人。語文教學如果充分利用經典含蓄蘊藉、內容豐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記等特點,采用多側面聯(lián)系、多渠道貫通,使其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就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經典誦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培養(yǎng)語感端正品行
一、造成氣氛,激發(fā)興趣
早上、下午 課前10分鐘,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讀經,甚至把讀經作為班級集合的一種信號,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情緒昂揚,造成了課 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語文課。同時,多次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抄錄高鼎的《村居》一詩,指導朗誦,領會意境,引起學習欲望。學習《勸學》,抄錄背誦漢樂府詩《長歌行》, 體味詩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純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學生產生對課文的喜愛之情。
二、補充課文,加深理解
利用經典同課文在內容上的聯(lián)系,適時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課文的補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蓮葉青青》,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抄錄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比喻說明法的特點及由整體到局部的說明順序,還可使學生了解:古人早已對蓮葉有真切的認識、生動的記載,體會課文引用古詩文的準確、精妙。有些經典根據(jù)需要,亦可在講課過程中補充。
三、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
念中國詩詞,能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節(jié)奏,音樂性和靈敏度,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誦讀得多,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 維,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這樣寫作教學中也可提供有關詩詞為寫作引用材料,使之聯(lián)系所寫內容,體會意境、感情,達到借鑒、練筆目的。如布置學生寫《我愛校園的綠樹》,練習用比喻寫 景狀物,描寫校園里的白楊、垂柳、果樹等,可提供賀知章的《柳枝詞》,使學生回憶、觀察垂柳的情景,體會“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意境,借以描寫垂柳的情態(tài)。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如我們讓學生吟詠背誦的《三字經》、《論語》,趁兒童心性純凈時,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從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要將隨伴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如吐芬芳, 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誦讀薰習,可習養(yǎng)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那么,中華文化的智慧寶藏,將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 靈,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五、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
許多詩詞歌賦反映了我國民俗節(jié)日的來歷及有關情景。適逢民俗節(jié)日,可向學生介紹有關的詩詞,吟詠背誦,借以了解民俗節(jié)日的情況,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向學生介紹重陽節(jié)的來歷及有關習俗:登高、賞菊、飲酒、插茱萸等;吟誦毛主席的詞《采桑子?重陽》和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學生介紹清明的來歷;講述丙辰清明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的情景;抄錄杜牧的詩《清明》。其他如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均可向學生推薦有關的 詩詞歌賦,并背誦、賞析。
以上幾點只是我個人的粗淺感受。其實,在浩瀚的語文知識中,各方面的內容都因其內在的聯(lián)系而互相影響、相輔相成。教學中,教師只要深入鉆研教材,科學安排 教學環(huán)節(jié),適時、恰當?shù)亟栌媒浀洌袡C地同課文、寫作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就可以多方面發(fā)揮其特長,來為語文教學服務。從而收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是我運用“誦讀經典詩文,提高學生雙文素養(yǎng)”教學方法后的一些簡要總結: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fā)。這段時間的背誦,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誦,這給了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同時,在誦讀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激勵形式(師領讀、生領讀、組長檢查、加蓋小印章、師簽名),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誦讀的興趣;通過反復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啟迪了他們的心智,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道德修養(yǎng)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兜茏右?guī)》、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逐漸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兒童最善于模仿學習,久讀經典,最易受到熏陶,他們會以古人為榜樣,學習古代圣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記得孩子在誦讀“朝起早,晚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時,宮寧同學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保璐?,我引導學生要珍惜時間,那段日子,上課學生精力特別集中,我為此也高興了好長時間;當孩子讀了“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睍r,明白了讀書需要眼、腦、口并用,這樣能提高學習效率,再讀書時,學生用心多了,發(fā)言也積極多了;“衣貴潔,不貴華?!钡葎t教育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要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誦讀“對飲食,勿揀擇”時,針對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挑食偏食的很多,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孩子認識到挑食偏食的危害,糾正這一不良習慣。
三.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首先是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誦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進行閱讀,可以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特別是經典誦讀涉及到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數(shù)學、常識、藝術等知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yǎng),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再次是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fā)”。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fā)”,“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