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大相
幾場冷空氣交替之后,氣溫陡然下降,羽絨服、棉衣套上身,依然感覺寒氣逼人。于是,打開空調(diào),室內(nèi)變得溫暖如春,室溫被時代發(fā)展調(diào)節(jié)得已難見氣候分明。溫室里的人們,似乎嬌貴得弱不禁風,經(jīng)受不住季節(jié)輪回的一丁點兒肆虐。這時,我不由得想起兒時烤火盆的情景,那紅紅的火光烘出泥土的芳香,圍聚在火盆邊,大人、小孩都能把平常日子打發(fā)得有滋有味。
那時,一到冬天,火盆總是如約而至出現(xiàn)在鄉(xiāng)村人家的堂屋里,以供隨時使用。名曰“火盆”,實際上是泥土制作的,專門用于烤火取暖。不要小看泥做的火盆,它的工藝是很講究的。我家的烤火盆,都是由母親手工制作出來的。
制作火盆,又叫“泥火盆”。母親首先挖來篩去砂粒、石子的優(yōu)質(zhì)黃土,與麥殼攪拌和成混合漿。稻草與泥攪拌打?qū)嵶龀蓤A形的盆坯,擺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曬,晾得差不多干時,再在盆坯上面抹上一層混合漿,等晾得差不多干時再泥一層混合漿,如此反復四五次,大概要半個月的時間,一只火盆才算制作完工。記得有一次,我認為火盆放在陰涼下干的速度太慢,便自作聰明地將兩只盆坯搬到太陽下面曬,等母親回家發(fā)現(xiàn)時,盆坯已被曬得裂痕累累,徹底報廢了。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親無奈地笑了,她告訴我,火盆在制作期間,必須放在陰涼下慢慢地陰干,才會牢固結(jié)實,所以,泥火盆期間絕不能將它擺放在陽光下曝曬,免得前功盡棄。
各家使用的火盆,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的光滑溜圓,有的粗糙刺手,有的堅固可與磚塊媲美,有的稍不留神落地便會散個八瓣開花,它的美觀度與結(jié)實度同泥火盆人的技藝是密不可分的。
母親泥火盆,總要比別人多花費時間,她泥出的火盆,沒有使用任何模具,周邊卻圓得如同小瓷盆,內(nèi)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黃土,色澤金黃,像工藝品一般精致,每當成品火盆亮相,總會招來一連串的贊嘆聲。莊上有的人家不善于泥火盆,便登門找母親討要,母親總是慷慨相贈。
我家的火盆以大、中、小為一套,大火盆是為過年架柴火守歲準備的,中火盆是父母他們都在家時才用,小火盆則是為我一人在家時而備,輕便省力。
烤火盆里的火不是柴草生的,而是從鍋膛內(nèi)掏出來的火腳子,且以燒柴的木炭火為最佳?;鹋璧卒伔乓粚幽拘?,或稻麥殼,俗稱“惹火”料,取火腳子覆蓋住“惹火”料,待表面熱度消耗得差不多時,拿鐵鏟子順著火盆邊沿向內(nèi)擠壓一圈后,撥開表面的灰燼,露出“惹火”料的火腳子,溫度一下子升高,繼續(xù)烤火。幾番輪回,“惹火”料也被惹得差不多了,便扒掉上面一層的浮灰,順著火盆邊沿往火腳子下方添加“惹火”料,一會兒,又生出一盆好火來。
烤火盆,除了取暖的功能,它還是來料加工的作坊,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口福。寒冷天,我坐在火盆邊烤火的同時,用小鐵盒裝幾粒黃豆或玉米,埋入火腳子燒烤,待鐵盒烤得通紅時挑夾出來,冷卻后打開盒蓋,一股清香旋即鉆入鼻翼,揀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幾粒黃豆能讓嘴巴忙碌半天。偶爾,偷割一小塊咸肉、咸魚干放入鐵盒燒烤,打開盒蓋,金燦燦、油汪汪的肉塊,只需舌頭咂幾咂,人已被彌漫的香氣熏醉,久不沾葷的饞蟲于片刻間得到食欲的滿足??旧接蟾?、烤大蒜頭等等,可以拿來燒烤的食物品種很多,只要能下肚吃的東西,火盆都樂意提供烹飪服務(wù),甚至在鐵盒內(nèi)放點米加點水,埋進火腳子,照樣煮出噴噴香的米飯,炸出蹦脆的鍋巴,不用掌勺握鏟,孩子們無師自通地成了烹飪大師。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火盆似乎就是一只“神盆”,埋藏著“百寶盒”,打開盒蓋,里面有爆米花、五香豆……全部是我喜歡的食物,口齒留香,至今還在我的喉間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