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石臼,又稱擂臼、擂臼窯、兌臼窯;與之配套使用的有石杵,又稱擂臼杵、兌臼杵。石臼和石杵是農(nóng)耕時代主要的糧食加工工具之一。
我家房側(cè)的大路邊就有一個大石臼。大石臼內(nèi)壁光滑,石杵外表溜光,這是長期使用的結(jié)果,見證著石臼石杵的滄桑歲月。每次看到它,便勾起了我對孩童時代的回憶。
拂去歲月的封塵,讓時光回到五十年前。那時,農(nóng)村加工糧食主要是靠石碾、石磨和石臼。石碾可將稻谷、小谷子加工成大米和小米,或?qū)⒋髩K的薯干粉碎成小塊。石磨可將麥子、豆類、薯干、玉米加工成面和糝子。如果加工的糧食量太少(俗稱不夠套),石臼便可取代石碾石磨加工一切糧食。也可加工韭花、水芹菜,或把鹽疙瘩加工成鹽面。有時也作為加工臨時急用的東西,如青黃不接時弄一碗嫩玉米、小麥加工成玉米片、麥仁使用。
小時候,早上我常被“嗵嗵嗵”的加工糧食的聲音驚醒,因為白天男工婦女都要到生產(chǎn)隊上工,只有在一早一晚才能湊時間加工少量急用的糧食使用。一大早或下午放工后,都有大人小孩到石臼旁加工糧食。小孩子跟著大人去,一是為了湊熱鬧;二是也能臨時為大人搭把手,幫個小忙,使用的東西一旦沒帶齊,大人就委派小孩子回家去拿?;丶視r拿不走的東西也由小孩子幫著帶回。
用石臼加工谷物,很有講究。放得少容易搗碎;放得多,在舂的過程中谷物容易濺到臼沿或臼外。谷物宜添加到石臼的下半部為好。搗杵也不宜過猛過快,只要能使谷物與谷物、谷物與石臼石杵摩擦脫掉外皮即可。若想使米精細一點,可在全部谷物脫皮之后再杵幾次。
石臼的作用還遠不止此。石臼中所積的雨水,還有治療瘊子的作用,誰皮膚上長了瘊子,用石臼中的積水洗幾次就好了。
用石臼石杵加工東西,叫搗兌,又叫確兌,過去誰一旦心跳加速,就說“我心里跟搗兌一樣”,它又為人們留下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
歲月無情。近幾十年來,隨著糧食加工現(xiàn)代化的進程,搗兌人漸行漸少,搗兌聲漸行漸遠。石臼,完成了它服務(wù)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使命,便很少有人與它打交道了,以至于整日閑置于村頭路邊。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對它視而不見,只有上點兒年紀(jì)的人,看見它還格外親切:“哎呀,這兒有個擂臼窯!我還搗過兌呢?!笨匆粫?,說不定還拍張照片留個紀(jì)念,才戀戀不舍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