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鑫國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培養(yǎng)其自主性,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得越充分,班級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最后都要通過中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符合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規(guī)律,更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素質的需要。
一、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權變策略
目前許多研究指出,班主任應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班級氣氛,充分還權,讓學生享有高度“自治”,這是一種適應時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對象(客體)和自主管理的主體,他們的身心正處于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因而班主任應隨著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和自主性程度高低的具體情況,調整班級的管理方式。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程度,選擇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一般來說,運用權變的觀點在實施學生自主管理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
1.班主任主導,學生參與管理班級
這是班集體形成的低級階段。在這一階段,班級成員剛剛聚合在一起,彼此之間缺乏了解、互不相識,班級對同學毫無吸引力,自主管理機構尚未建立起來。這一時期,班級及其成員都有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中學生自主管理意識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因此,這一時期的班主任應主要采用命令式管理方式對班干部級進行管理。班主任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常規(guī)教育,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全體學生參與制定班級的工作任務、目標及規(guī)章等,然后要求學生認真的自覺執(zhí)行。這一階段要先發(fā)揮班主任的在管理上的主導作用,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前提。
2.師生共同管理班集體
這時班集體處于初步形成階段和比較成熟階段。這時,班級成員之間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了解,班級的領導核心——班委、團支部已經(jīng)基本形成,班級機構已建立起來,學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班級社會”經(jīng)驗,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成熟。班集體和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意識及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長。這一時期,班主任應采取說服式管理方式和參與式領導方式來對班級進行管理。班主任一方面要繼續(xù)發(fā)揮對班級的指導作用,為學生指定一些具體的工作內容和指導他們的日常行為,另一方面,班主任又必須抓好班級自我管理的領導核心建立與培養(yǎng),支持班干部大膽開展工作,在班級工作中引導多數(shù)學生參與管理。在師生共管階段,班主任在管理上只起輔助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養(yǎng)班干部。
3.學生自主管理班集體
這是班集體形成的成熟階段。在這一時期,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有明確的管理崗位和職責,正確統(tǒng)一的班級輿論、良好的班風和互助協(xié)作的人際關系已形成,全班已成一個組織制度健全的有機整體,班級成員的心理發(fā)展已相對成熟。因此,這一階段的班主任能夠而且必須從班級管理中逐漸“淡出”,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實現(xiàn)從班級管理者角色向班級的支持者角色轉變,充分還權,讓學生高度“自治”,使學生成為班級社會的真正主人,促進學生主體的發(fā)展。學生自主管理階段,班主任將自己定位為指導檢查者的角色,及時掌握班及動態(tài),檢查班委工作的開展情況,經(jīng)常對班集體進行激勵評價。
二、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教育策略
抓住規(guī)律制度是培養(yǎng)良好班集體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改善每一個學生的重要方法,從而最終達到班級的優(yōu)化。
1.紀律教育是主線
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是完成班級各項目標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紀律才能使一個班逐步成為一個良好的班級,因而在管理的各環(huán)節(jié)、各階段都應該注意對紀律的教育,要認真宣講學校、班級等各項紀律要求,要讓學生知道紀律的重要性,要讓遵守紀律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要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學生,要讓他們體會到紀律與學習、生活等諸方面的關系與影響,從而做到“心中有紀律,行動有規(guī)章”。
2.行為習慣教育是主題
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常常是通過行為習慣表現(xiàn)出來的。我們從他的習慣中常??梢钥闯鏊乃枷刖辰?,因而,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要善于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去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的精神境界,從他們的表現(xiàn)中去捉摸他們的優(yōu)劣之處,從而有方向,有目標,有意識的去教育他們,校正他們的不良意識及行為表現(xiàn),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以活動促發(fā)展,求育人的教育策略
1.置學生于集體之中,活動育人
每個學生都不是獨立的,都生活在集體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集體的評判。教師應利用好這種評判功能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集體常以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愛好以活動的形式將學生凝聚在一起,通過活動來達到集體的奮斗目標和要求。因而教師應珍惜集體的每一次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行為的評價而自育。
2.開展豐富的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
活動需要大量的人共同參與、協(xié)助,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因而活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從而教師應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來讓學生參與,在活動的參與中迎合他們好動的心理,建立起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利用活動的自育功能鼓舞他們的斗志,從而增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集體的相互關系,形成良好的班風。
總之,教師還應注意深入學生集體,勤跟班,勤談心,勤到學生之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及時了解學生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教師還應注意聯(lián)系社會,聯(lián)系家庭,共同推進班級建設,讓家庭常與學校聯(lián)系以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