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佳君
【摘要】在每一個班集體中,我們總會遇到個別在品德、學習態(tài)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而問題學生的管理是學校管理中十分棘手而又極為重要的內容,轉化不力是因為缺乏對其足夠的了解,難以對癥下藥。本文根據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試著從問題學生的成因、表現特點及教育轉化三個角度探討后進生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問題學生愛心轉化
【案例描述】我曾經在班級中遇到過這樣的一位問題學生:小李上課從來不聽講,不是低頭做小動作,就是與同桌大聲講話,作業(yè)拖拖拉拉。最讓我頭疼的是小李下課以后,總是無緣無故地去欺負其他小朋友。別人只要稍微碰他一下,他就追著人家打。在課堂上,辦公室,我多次批評過小李,告訴他這樣的行為不對,可他根本就不理我,還變本加厲。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小李又一次無緣無故地去欺負一個女孩子,還把她打哭了。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找來了小李的媽媽,告訴她孩子在校的表現,小李媽媽連連道歉,當著我的面輕聲呵斥孩子。而小李竟然沖著媽媽大聲嚷嚷:“不要你們管,我就是這樣?!边呎f邊動手捶打媽媽,甚至摔打教室里的課桌椅。小李媽媽一點也沒制止他的行為,還連聲求饒。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很生氣:父母這樣管教孩子,怪不得孩子脾氣不好!
過了幾天,小李的姑姑來找我。他姑姑告訴我,孩子的父母都是沒什么文化的人,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只知道無條件地寵愛這個兒子,孩子犯錯,從不批評。而且他們忙于工作,又把這孩子大部分時間交與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自然是溺愛無比,什么事都是圍繞著孩子轉。只要孩子一不高興,就想盡辦法哄他開心,從來不管對與不對。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對策措施】:
了解到小李性格如此的原因,我想:孩子本性都天真無邪。這個孩子還這么小,我一定有辦法改變他。我愿用真心與愛的甘霖默默澆灌這個孩子的心靈,在他成長路上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一、關愛學生,贏得信任
對于小李這個孩子,我選擇了用愛心去融化他,用真誠去感動他。當他犯錯時,我不再暴風驟雨似地批評他,而是輕聲細語地找他聊天,讓他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幫他分析這么做的壞處。有空時,問他一些最感興趣的話題,盡量用他能夠理解的語言方式與他進行交流,這樣就縮短了我和他的心理距離,從而得到了他的信任。同時,我更注重我的一言一行,用我的行動去淡化他對我的疏離。在平時,我盡量顯示出我對他的偏愛:他的字寫得不好,我握著他的手一筆一筆教他;走過他的身邊,我會摸摸他的頭,夸他一下: “今天表現好像很有進步?。 ?。慢慢的我發(fā)現,這孩子不再那么抗拒我,開始聽我的話了。偶爾,他還會主動跑過來跟我說話了。經歷了這件事,讓我感慨很多。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無條件地去接受每一個孩子,真誠的關愛他們,因為無論是多么頑劣的孩子,他們都渴望愛的澆灌,愛心是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劑良藥。
二、尊重學生,拉近距離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蓖ㄟ^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fā)現小李這個孩子自尊心很強。為了更好地幫助小李而又不傷害到他的自尊,我想讓這個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才是最好的。所以,當他犯了錯誤以后,我通過班隊課,品德課的機會,把這個孩子的事編成了簡短的小故事,通過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角色表演等方式,讓小朋友們一起討論故事中這個小朋友的對與錯。在小朋友熱烈地討論和批評聲中,小李的頭漸漸地低下去了。我知道他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就及時作了總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不要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一樣。我看到小李輕輕點了點頭。
作為班主任,只有內心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處處為學生著想,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他們視你為良師益友,轉化“問題學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勵學生,培養(yǎng)自信
當孩子有了點滴進步之后,得到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我嘗試著用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幫助小李建立自信。每當我發(fā)現小李在紀律方面或學習成績上有了一丁點兒的進步,我都不忘在課堂上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小李得到的表揚越來越多,這讓他慢慢從中領悟到:原來我也有過人之處!逐漸建立起了自信。這樣一段時間過后,小李有了對賞識的期待,對愛的期待,自然就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了,漸漸地,小李上課守紀律了,作業(yè)不拖拉了,不再欺負別的小朋友了……看到小李的變化,我深有感觸。給點陽光,就能燦爛!只是一丁點兒成功的體驗,就能讓一些問題學生慢慢建立起自信,讓他們在班集體中漸漸找到顯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我們干嗎還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呢?
四、家校溝通,捕捉契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活在環(huán)境優(yōu)良的家庭里,能促使他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良好的個性。而問題學生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要奉獻愛心,因材施教。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問題學生的家庭狀況多加了解,在密切的交流對話中,統(tǒng)一教育思想,制訂相應的教育方案,與家長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通過側面了解,我知道小李家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為此,我多次找小李父母溝通,商量孩子在家中的教育方式,并向他父母介紹一些其他家長成功的教育經驗,逐漸得到小李家長的認可。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育與幫助,這個孩子的進步有目共睹,他在行為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再無理取鬧,不再欺負別的小朋友了,在家里也比以前懂事多了。他不再是一塊不可雕塑的頑石,而是一粒正在磨礪的珍珠,在愛心的包容下,他正在一點一滴地進步,一點點地發(fā)出璀璨的光芒!
【案例反思】
教育的關鍵是“愛”字當頭,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問題學生的成功轉化。作為班主任,要深深懂得愛護和尊重學生。因為愛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有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才可以使學生感到漫暖、關懷,才可以架起一座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愛生是教師與學生心理和諧共振的過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才會激發(fā)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對那些常犯錯誤,屢教不改的孩子,就要用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用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錯誤,做到成功地轉化!
參考文獻
[1] 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6
[2] 王曉春:做一個專業(yè)的班主任[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