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佳
【摘要】:分析莊子在寓言里的自我形象,可以發(fā)現(xiàn)莊子的性情有著“眼冷”和“心熱”這二重特點。莊子眼極冷,他冷眼觀社會人生,睿智而超脫;同時莊子又心腸極熱,怪誕詭譎的文風(fēng)之下是對現(xiàn)實的洞察與憂心。莊子的性情,可概括為“道是無情卻有情”。
【關(guān)鍵詞】:莊子;眼冷心熱;寓言
一、莊子眼極冷
(一)睿眼觀人生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外篇·至樂》)
初讀這則故事,像惠子那樣對莊子的冷漠非常不理解——一個生命的消逝本就該引發(fā)生者的哀傷,更何況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今再讀,這才稍稍能夠讀懂文中的莊子。“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莊子·外篇·知北游》),人生如寄,人的生命就像春秋冬夏的運行一樣周而復(fù)始;人總歸都是要回歸天地的,她已經(jīng)睡在天地的居室里了,這是多好,多自然的事啊,所以有些話是不必說的,有些淚是不必流的。莊子“鼓盆而歌”,并非是因為他對生命無情,而是因為他“齊生死”、超脫了生死。
又有“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保ā肚f子·內(nèi)篇·齊物論》)莊生曉夢迷蝴蝶,不知是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莊周呢?這則美麗的寓言啟發(fā)了多少哲思又引發(fā)了多少文思。
齊物我、齊是非、齊美丑、齊生死……莊子用睿眼觀人生,飄飄然遺世而獨立。
(二)傲眼視權(quán)貴
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之間連年爭奪兼并,無休無止,“殊死者相枕也,桁揚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人民就成為了黑暗時局的犧牲品——“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焦,民其無如矣”。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狀,莊子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使者曰:于金 ,重利;卿相 ,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dāng)?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dāng)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 ,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鼻f子以郊祭之犧牛為寓,暢快地表達了自己不以功名利祿為牽絆的決心。
同時莊子又對殘暴的統(tǒng)治者極盡嘲諷之能事:“秦王有病召醫(yī),破潰痤者得車一乘 ,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 子行矣! ”莊子借寓言,將逐權(quán)者的丑惡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這些人的極度不齒。
(三)冷眼看現(xiàn)實
春秋末年開始,宗法社會逐漸解體,貴族階層逐步?jīng)]落,而庶民階層逐漸崛起,這使得介于二者之間的“士”階層逐漸壯大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政治力量。“士”階層當(dāng)中,有四處奔走游說的“游士”,也有隱居不仕的“隱士”。不同于懷有“知其不可而為之”信念的儒家,以及積極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精神的墨家,道家遠離政治中心,冷眼看到社會政治的興衰更迭。
莊子就是其中冷眼看現(xiàn)實的一份子。他通過一則又一則寓言犀利地批判了當(dāng)權(quán)者殘酷壓榨民眾的黑暗事實。例如《莊子·雜篇·外物》中記載了“莊子貸粟于監(jiān)河侯”的寓言:莊子家貧,生活窘迫,不得已去想監(jiān)河侯貸粟,不料監(jiān)河侯竟然托詞說等到他收到封邑內(nèi)的租稅再借給莊子三百金。當(dāng)權(quán)者的吝嗇本性及其對百姓的殘忍冷漠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而隨后莊子與鮒魚的憤然對話 ,看似荒誕不羈 ,但戲謔的文字背后,卻隱藏著莊子對當(dāng)權(quán)者虛偽行徑的辛辣嘲諷。
正如顏世安所說,莊子的寓言,“在浪漫理想的外觀背后,充滿了對孤獨的品味、對生命卑微的戲謔、對殘酷命運的無奈,表現(xiàn)出了‘認真之后的失望”。莊子他睿眼觀人生,傲眼視權(quán)貴,冷眼看現(xiàn)實,他嬉笑人間百態(tài),怒罵世間荒謬,卻始終無法排遣其“冷”意。莊子的寓言,常常采用第三人稱進行敘述,他以一種冷靜而超脫的目光看待社會現(xiàn)實,仿佛凌凌然憑虛而御風(fēng),飄飄乎遺世而獨立,仿佛達到了無功、無名、無幾的精神境界,仿佛進入了“無何有之鄉(xiāng)”。然而其真實心態(tài)卻是如同《人間世》中葉公的那種狀態(tài)一樣,陰陽內(nèi)熱而交錯?;蛟S莊子的“冷眼”,來自理想和現(xiàn)實的強烈反差吧。愛之深,故恨之切。
二、莊子心腸極熱
古往今來,似乎那些太過清醒的人總是痛苦的。譬如“仁以為己任”的孔子,面對“八佾舞于庭”之類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狀,縱使有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定信念,也有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憤怒,也產(chǎn)生過“道不行,乘桴浮于?!钡哪铑^;而“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子,目睹祖國的蒙難和“民生之多艱”,選擇了“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滔滔汨羅江至今仍在呼號著他的滿腔悲憤;至于“翻開歷史一查”發(fā)現(xiàn)“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滿本都寫著‘吃人兩個字”的魯迅同樣也是滿懷憤懣的。
冷眼看現(xiàn)實的莊子也是痛苦的。
他有著那么美好的政治理想——他向往著上古十二君在位時期的社會風(fēng)貌:“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莊子·外篇·胠篋》);“山無蹊遂,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莊子·外篇·馬蹄》);“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縘。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修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莊子·雜篇·讓王》)……這些文字,無不體現(xiàn)了莊子對于上古淳樸社會的追憶,無不寄寓了莊子對于“至德之世”的推崇。
然而他所生活的時期,卻是“無道”的,是“季世”、“衰世”、“亂世”。他清醒地認識到了社會現(xiàn)實,于是他滿懷失望。“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莊子·外篇·山木》),“方今之時,僅免刑焉”(《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他犀利地揭露;“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外篇·胠篋》),他悲憤地批判;“大亂之本必生于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他滿含憂心。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教倪于萬物”,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反差,他說,“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莊子·外篇·天地》)。于是,有了“冷眼”的莊子,有了“持竿不顧”的莊子。
三、道是無情卻有情
乍一看“冷眼”和“熱心”是截然對立的,但此“冷”非指“冷漠”而指“冷靜”,此“熱”非指熱“血”而指熱“情”,兩者是可以統(tǒng)一的。
“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肚。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一方面,莊子對功名利祿和權(quán)勢地位不屑一顧,同時又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等等,將世俗世界“冷眼看穿”;另一方面,莊子恨得切也愛得深,他犀利地揭露社會的腐敗與政治的黑暗,充滿了對人性對人生的無限深情。而他奇譎瑰麗的文風(fēng)、汪洋恣肆的想象和辛辣憤激的諷刺,正是出于“冷眼”與“熱心”之間的巨大張力與反差。
莊子的痛苦或許正是來自于他的熱情,他有多大的熱情去憂心人的存在,從而便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他以一雙冷眼醒于世,卻又不失卻一抔憂心,于是痛苦就更甚于常人。
莊子在寓言中所表現(xiàn)出的性情,真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
參考文獻:
[1]](戰(zhàn)國)莊周著;郭慶藩輯.莊子集釋[M].北京:中國書店.1988.
[2](漢)司馬遷著.史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謝祥皓,李思樂輯校.莊子序跋論評輯要[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張玉. 《莊子》寓言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4.
[5]楊子江. 《莊子》寓言芻論[D].華南師范大學(xué),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