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芬
【摘 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將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語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05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感覺,是在長期體驗、訓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一種較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語感強的人不但悟性好,而且能說會道,擅長表現(xiàn)自己,還顯得才華橫溢。語感弱的人則相反。語感的強弱在相當程度上體現(xiàn)出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一、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
我們可以這么認為:語文教師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傳承者,他們飽受詩書的熏陶,因此,在日常和學生的交談過程中也要盡可能地引經(jīng)據(jù)典,口若懸河。對于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或者文人佚事更應該如數(shù)家珍,在課堂教學上,要保證在準確使用的基礎上使得表述更加生動、形象。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知識面應該盡量寬一些,例如,在教學《舊日的時光》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穿插一首比較經(jīng)典的英語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進行教學,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跟著歌曲一起唱,當學生們看到教師聲情并茂、字正腔圓地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他們也一定會為你而折服。在優(yōu)美的旋律影響下,在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學生會逐漸加深對于友誼的領悟,這樣的教學比起教師聲嘶力竭的講述效果更佳。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只注重閱讀后面的問題的回答,不重視閱讀本身,不能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同時,在教學中缺乏對文體的指導,學生的文體意識淡薄,這對閱讀效果和語感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必須讓學生明確閱讀文章的文體。教師可以將文體教學貫穿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jù)不同文體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一)論述類文章語感培養(yǎng)要注重語言思想的深刻性
論述類文章的思辨性比較強,注重說理,揭示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在閱讀這一類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作者是如何用論據(jù)證明某一個論點的,學生要理解語言文字蘊含的思想的深刻性,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例如:教師在講《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時,對文章中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的感悟和理解也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文體,對文章的邏輯性、科學性、嚴密性以及創(chuàng)作手法的分析應該作為教學的重點。這樣學生就會對論說文的語言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以后的發(fā)展都是有好處的。
(二)實用類文章的語感培養(yǎng)要注重語言的真實性
實用類文章的實用性較強,在講實用類文章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重視材料的來源和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聯(lián)系等。此外,對文章的實用功能和基本格式都要有所了解。學生要能夠自學閱讀科普文章,這類文章的難度較大,學生只要能讀懂大概就可以了。例如:在講《中國建筑的特征》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這一類文章的語言特點,而不是死扣一些專業(yè)性問題。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達到高中語文實用類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教學目標。
(三)文學類文章語感的培養(yǎng)注重感受語言的美感
高中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所占的比重較大,這些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學生通過朗讀此類文章可以陶冶情操。目前,高中文學作品教學缺少對語言的鑒賞,只是一味地講解文章的意思,這樣的教學不能讓學生感悟文學語言的美感,因此教學方式應該有所轉(zhuǎn)變。教師在講解一些基本的語言知識外,要著重引導學生揣摩文學語言,感受文學語言之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一種審美的享受,這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三、聯(lián)系生活體驗,促進語感形成
生活體驗是語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礎。教師要善于截取學生親身體驗過的生活場景和影視鏡頭,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具體,擁有的感受才是真實的。在學到蘇軾的《定風波》中“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體驗,拓展到人生的順逆、成敗、榮辱、禍福等,就能很容易的理解蘇軾的坦然超脫。總結辛棄疾《青玉案》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形象時,我就引導學生,想想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一個不合群的人,有沒有在班級晚會中獨自一人冷眼旁觀的人。再讓學生談一談,這些人給大家什么感覺,性格應該是怎樣。這樣下來,學生很快就能總結出詞中“那人”形象了。再例如講王小波的《長蟲,草帽,細高挑》這篇閱讀,講到對文化批評家的駁斥與肯定時,我引導學生,把文化批評家理解為他們身邊愛批評人、總看別人缺點的人,再讓學生談一談對這類人的評價。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文中文學批評家的形象。一定的言語總在一定的生活場景中出現(xiàn),離開了生活體驗,語感的培養(yǎng)是蒼白的。只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拉近時空距離,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
四、勤記多背,豐富語感
“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去感知。”顯而易見,生活經(jīng)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是語感的源泉。初中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歷不足,實踐經(jīng)驗有限,所以,勤記多背,積累知識,將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自己的言語,將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
五、寫作訓練,發(fā)展語感
語文的寫作是對語文聽、說、讀能力的最好反饋。如果說多聽、多說、多讀有助于語感的形成和發(fā)展,那么多進行寫作訓練則有利于語感的表現(xiàn)和成熟,使之由潛意識進入意識。即形成用語文思維的能力。因此,要學好語文,培養(yǎng)語文語感,就要多寫作文,只要堅持,日積月累,就會養(yǎng)成語文綜合思維的能力。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闭Z感培養(yǎng)在整個語文素質(zhì)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學生除了能在知識領域中得以擴大與加深外,同時也能獲得美感與道德教育。因此,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不僅是語文能力形成的一條重要途徑,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感情的凈化,是充滿生機的、富有長遠意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鄭樂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4(5).
[2]時祝洪.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培養(yǎng)探微[J].語文知識,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