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霞
課堂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初中數(shù)學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1.采用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法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可能有人對這一教學方法的名稱還感到陌生,但在自己的課堂上其實已經常常運用這一方法了。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數(shù)學的思想、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都能通過解決數(shù)學問題得以體現(xiàn)。教師通過數(shù)學問題,將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融入其中并傳達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解決數(shù)學問題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和數(shù)學技能水平。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通過帶領學生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運用案例式教學法,教師應注意案例設計要生動形象,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解題主動性。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學習積極性因此會受到影響。假如選取的案例非常隨意,不能完全表現(xiàn)出數(shù)學問題的典型性和生動性,學生便很難提高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在設置案例時要融入感情,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又不失嚴肅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2.課堂練習題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徘徊在大量的數(shù)學練習題中,學生難免會感到茫然,并對題型的分類感到頭疼,這就使得學生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會解相同的題型。面對混雜在一起的大量習題,學生的狀態(tài)可以用“色盲”來形容,在眼睛和思維所及之處,數(shù)學題全部類似,沒有典型性,沒有代表性,不能提煉出解某種題型的模板。這使得學生在進行數(shù)學課堂練習時暈頭轉向,失去清晰的思路。所以,教師要在“精選”上下工夫,使練習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能夠被提煉出來用于說明一類題型的代表。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習題的時候仔細研究教材,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梳理出來,并找到相對應的有代表性的習題,且在課堂練習中將這些習題作為引子,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這些有代表性的習題探求到同類題型的解析思路。
3.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提倡探究性學習
積極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學習的強大內驅力。因此,教學中筆者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其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應用性,豐富教學背景,盡可能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在《走進數(shù)學世界》這一章中有一道關于年利率的練習題,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較少經歷“儲蓄”、計算“利率”的活動和機會,在教學中筆者把生活中的儲蓄所“搬進”課堂,把教室設為“模擬銀行”,進行分組學習活動,有人當“儲戶”填寫存單,有人當“會計”計算利息,有人當“行長”審核差錯,角色輪換,計算不斷……這樣引入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給學生以愉悅的積極心理體驗。
4.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空
教學設計中要給出有價值合作探究的主題,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展示交流的時空,通過學生互助互勵,使學生更樂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概念、定理等結論一般不要輕易直接告訴學生,而要讓學生經歷一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要把數(shù)學課堂教學作為一次又一次由具體材料抽象的機會,作為一次訓練邏輯嚴密性的機會,作為一次嘗試對空間形式進行描述的機會,以及作為一次欣賞數(shù)學語言的機會,這種機會應該是屬于學生的,教師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觀察思考、合作交流。
5.利用數(shù)學變式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數(shù)學變式教學是通過一個問題的變式達到解決一類問題的目的。所謂“變式”,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轉化,即教師可不斷更換命題中的非本質特征;變換問題中的條件或結論;轉換問題的內容和形式;配置實際應用的各種環(huán)境,但應保留好對象上的本質因素,從而使學生掌握數(shù)學對象的本質屬性。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只有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變式教學以“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基本圖形化歸”等形式,給人以新鮮、生動的感覺,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產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6.例題講解要用綜合法
例題是數(shù)學模型的直接應用,在學生理解數(shù)學模型后,運用它解決例題還是一大問題。它需要尋找條件之間、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而這些關系都是建立在由數(shù)學模型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基礎上的,同時它還涉及以前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習例題,對于學生的思維來講,這也是一次質的提升。但是,將例題直接教給學生,學生一般理不全解題方法;教師進行講解,那就失去教學例題的意義。著名教育專家李鐵說過,初中數(shù)學問題一般都是順向思維,讀完題,基本都能解決。所以,在進行例題教學時,要依據(jù)題干敘述,讓學生“讀一點,想一點,推一點”,題干讀完后,問題基本就解決了。將此法教給學生,學生一定會受益匪淺。
7.努力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用新的理念引領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開放的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開放的課堂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更多機會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