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什么問題,比婚姻這件事更能體現(xiàn)兩代人的代際鴻溝了(已不足以用代際差異來形容)。
這次采訪逼婚,找到年輕人非常容易。幾乎每個人都有滿肚子的苦水要倒。聽得多了,發(fā)現(xiàn)父母逼婚的方式大同小異、似曾相識。一定有言語上的嘮叨。無非是苦情牌、利害牌、感動牌,比如“有人照顧做個伴”“老了沒人管”“人生大事”等等。
肯定還會有行動上的催促。找各種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介紹,只要是“男的”“活的”,好像都可以介紹認識一下,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希望,也會想著萬一緣分來了呢。更嚴重一些的,則是撕破臉皮、尋死覓活。好像只有程度上的輕重之分,性質(zhì)上卻是同一的。
采訪父母們則有些困難。幾個周末,我去了北京中山公園、玉淵潭公園的相親角,隨機見到了好幾位父母。但幾輪交談下來,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50、60父母并不是合適的采訪對象:他們對于自己、對周圍及對社會,不自知。
或者說,他們幾乎不能承擔我的追問。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一定要結(jié)婚呢?”有些父母的反應(yīng)很有意思,先停一停,嘴張一張,欲言又止,然后轉(zhuǎn)過頭來打量我一下(似乎我是個大逆不道的人),最后反問道:“為什么不結(jié)婚呢?”
在他們的人生選擇中,結(jié)婚是必選項。生活一往無前,他們好像沒有認真考慮、也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哪怕是婚姻生活不那么幸福的家長們,他們的懊惱也是沒有找到更好的人,而不是婚姻這件事情本身。
但是,我仍然無法“批評”他們。他們大多善良平和、安于現(xiàn)實,擁有滿滿一腔對子女無盡的愛意。他們隨時愿意奉獻自我,化成孩子的未來。他們也許不知道怎么做父母,但卻是最認真、最盡職的父母們。
這才顯出兩代人的悲哀來。我們互相深愛,卻又互相傷害。
我無法“批評”他們,也是因為自己。未來的未來,誰能知道,當我們成為父母,又會在什么問題上與下一代之間產(chǎn)生怎樣的鴻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