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是一種形象生動的展示方式。如果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法,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古詩詞的魅力。
一、興致盎然,體驗詩詞意境
意境是大自然與作者內(nèi)心感悟的結(jié)合,是詩歌的核心內(nèi)容。意境能夠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帶領(lǐng)他們走向深邃而悠遠的詩詞解讀之境。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來解讀詩詞中的意境,為學生撥開詩詞理解上的疑云,使意境表現(xiàn)得更加自然、生動。
在蘇軾的《定風波》中,作者用“穿林打葉”“料峭春風”“山頭斜照”等詞語描寫了從風雨蕭瑟到雨過天晴的景致。在描寫景致的同時,作者還用了“莫聽”“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等詞句表現(xiàn)了主人公曠達、無畏的心境。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詩詞的意境,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特意插入了兩幅圖片。從“穿林打葉”到“也無風雨也無晴”,我讓學生在情感上“代替”主人公重走了一回風雨之路,使學生能夠在對比中看到景物變化與心境變化的結(jié)合。寓情于景,景中有悟,景中有情,通過圖文結(jié)合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悟。
二、形神并舉,感知人物形象
詩詞是詩人情感的抒發(fā),然而,在絕大部分古詩詞中并沒有直接刻畫詩人的形象。這是因為詩詞的篇幅較小,格律較為嚴謹,讓人物形象的刻畫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了解詩詞中“隱藏”的主人公形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圖畫來深入理解詩意并感知詩中的人物形象。
如教學李清照《聲聲慢》的過程中,我特意選取了一幅女子獨飲清酒的圖畫和一幅身形消瘦的女子的圖畫。這兩幅頗具古風的圖畫讓學生們仿佛親眼看到了李清照感月吟風、悲悲切切的柔美形象,正所謂“舉杯銷愁愁更愁”“人比黃花瘦”。為何而“愁”?為何而“瘦”?詩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情感已經(jīng)通過圖畫得到了充分展示。所選取的圖畫中的人物形象若能符合詩歌意境,就能讓表達的感染力更為直接,讓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為鮮明。
三、踅摸細節(jié),洞察主題思想
每首古詩詞都具有獨特的主題思想,它是作者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情感意識的表達。詩中有真意,但作者在真意的表達上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讀者深入思考和品讀。高中生知識面有限,生活閱歷較淺,對某些詩詞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人物思想均感到陌生疏遠。這時,教師就可利用圖片與詩詞的細節(jié),讓學生洞察真知。
李白在《蜀道難》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驚險而奇麗的山川,表現(xiàn)了蜀道之難。作者反復嘆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歌描繪山川之險只是表面,實際上抒發(fā)的是作者對世道艱難、志士功業(yè)難成的悲憤情感。為了讓學生能夠把握這一主題思想,我選取了李白站在山崖邊翹首以望壯麗山川的圖畫。這一“望”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無限悵惘。作者嘆蜀道難,更嘆人世艱難。同時,我還為學生們深入講解了李白這一時期的遭遇,讓學生結(jié)合詩詞和圖畫進一步理解詩人心中的萬千情感。最后,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自己去分析李白一生中的“峨眉巔”與“劍閣崢嶸”。
總而言之,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能僅以文字為教學的全部材料,可適當借助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理解力,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