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 要】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傳統戲劇文化的代表。美聲是西洋聲樂中的表演藝術,也是西方藝術文化的代表。通過對京劇老生唱法與美聲男高音唱法之間的比較,可以使兩者在藝術領域中相互借鑒。本文對京劇老生與美聲男高音的唱法進行比較性研究,對促進中國京劇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京?。焕仙?;男高音;美聲唱法;比較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29-02
中國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對聲樂演唱的研究已經趨于成熟,但其中對美聲男高音演唱的研究成果非常少。美聲唱法根據人的發(fā)聲特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女低音、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低音、男中音和男高音。十九世紀初期,美聲男高音開始快速興起,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開始普遍熱衷于音樂,隨著劇場空間的擴大以及各種樂器質量的提升,樂隊的人數也相對增加,使得樂隊的整體音量變大,聲樂演唱者只有音量較高且音質較好,才能夠發(fā)揮聲音的特點,使得男高音演唱呈現出戲劇性的演唱風格。中國京劇是中國戲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延續(xù)至今已經形成龐大的體系,并涌現出很多京劇演員,對京劇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京劇里的四個表演行當分別為生、旦、凈、丑,生行是其中的一個最主要的行當,老生更是京劇表演中的男主人公角色。比較京劇老生的唱法與美聲男高音的唱法,對兩者的發(fā)聲技巧方面做進行共性研究,以此在唱法上起到相互借鑒的作用。
一、京劇老生角色與美聲男高音角色在各自劇種中的地位
(一)京劇老生角色在劇種中的地位。京劇中根據角色對表演行當進行分類,分為四個行當,即生、旦、凈、丑。生行是京劇表演中的男性角色,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即為老生。通常在京劇表演中,老生都是忠厚、正直的正面角色[1]。在京劇流派中,老生行當是最早產生的。由于京劇表演中,最早都是男性演員居多,因此以老生為主的京劇戲目比較多,當然在京劇演唱中,老生行當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美聲男高音角色在劇種中的地位。在西方的美聲唱法中,男高音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從男高音在戲劇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就可以體現出來。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劇作品《今夜無人入睡》,很多的演員都演唱過,其中也包括帕瓦羅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這三大高音歌唱家。《圖蘭朵》中元朝的蒙古皇帝阿爾圖姆的扮演者就是男高音聲,從這些男高音角色在表演中的地位就可以明確,在西方歌劇中美聲男高音是極受重視的。
二、京劇老生與美聲男高音唱法的異同
(一)京劇老生唱法與美聲男高音唱法之間的差異
1.語言表達
(1)京劇老生唱法的語言表達
聲樂演唱的語言表達方式是運用歌曲語言傳達思想,與受眾之間通過感官進行交流。所以,在歌唱的時候,要力求音樂語言表達的清晰和準確。中國的京劇表演講究字正腔圓,即京劇演唱的過程中,要做到吐字清晰,演唱時聲音要圓潤、音調要準確,這也是對京劇演唱的基本要求。京劇聲腔的運用,講究依字行腔,即要按照唱詞語氣的聲調對唱腔進行改變;要根據唱詞的字音結構調節(jié)音調;要根據唱詞的詞情以及所要表達的意思調節(jié)音調,在京劇表演中要做到“字正腔圓”,就必須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到恰當好處。
在京劇演唱中對不同的字都會有不同的韻腔,而并不會像美聲的唱法那樣對每一個字都一韻到底。特別是京劇中的老生唱法,在演唱中對韻腔的轉換都要嚴格按照轍口技法來完成[1]。比如:在演唱中,如果漢字的字音不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演唱技法,發(fā)音的過程中還要求嘴唇、牙齒、舌頭包括鼻音都要到位,才能夠做到發(fā)聲準確。此外,在對不同的字進行發(fā)音的時候,要求口形要正確、口形的大小以及張開的程度都要符合標準,這些演唱技法都要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夠熟練掌握。
(2)美聲男高音唱法的語言表達
美聲男高音唱法源自于意大利,演唱中所運用的語言也是意大利語。中國漢字的發(fā)音是橫著發(fā)音的,而意大利語的發(fā)音是豎著的,在意大利語的美聲演唱發(fā)音訓練中,元音訓練是基礎訓練,與中國京劇唱法有所不同,美聲唱法存在著咬字不清的問題。那么,在美聲男高音唱法中,可以借鑒中國京劇的發(fā)音技法,并實現美聲男高音唱法中國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聲男高音唱法。
2.喉頭位置
在演員的演唱過程中,喉頭的狀態(tài)對演唱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喉頭作為聲帶的固定器,其所在的位置以及活動的軌跡會對發(fā)音的元素產生影響,從而使得演唱者的演唱技術能力難以發(fā)揮出來,影響到發(fā)音的質量。現在越來越多的歌唱演員對演唱中喉頭的位置極為重視。在演唱訓練中,就要著重考慮喉頭的位置是否正確以及喉頭的運動軌跡如何。
在美聲的學習訓練中,男高音演唱更需要注重喉頭的位置。當男高音演唱進入換聲區(qū)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進入了頭腔的共鳴,要確保聲音順利過渡,就要保持喉頭的位置,并確定喉頭的運動軌跡[3]。在聲音訓練中,當喉頭主動放低時,舌根骨不能夠隨之下來,否則所發(fā)出的聲音會給人以壓抑感,無法解決演唱高音時所存在的問題。
京劇演唱中,喉頭的位置要放低,但是京劇老生唱段中進入高聲段的時候,就不可以遵循這一理論,而是要以“全聲道”演唱而使得聲音靠前,產生共鳴,此時所發(fā)出的聲音音色明亮,但采用這種被動放低喉頭位置的方法會給人以強迫感。
(二)京劇老生唱法與美聲男高音唱法的相同之處
1.呼吸技巧
京劇老生演唱中講究“氣沉丹田”。人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而推動腹部肌肉向前用力,使得胸腔的空間會擴大[4];呼氣時,胸腔的空間會縮小。在氣息橫隔膜的作用下會形成向下的壓力,此時,就要確保吸氣時胸腔保持擴張,通過這種自上向下的對抗力量,使得演唱者所發(fā)出的聲音更具有魅力。
美聲男高音唱法中,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較為常用的,即運用胸腔、腹部肌肉和橫膈膜之間的配合,使得呼吸器官與歌唱之間協調配合,以氣息運作作為歌唱的動力來完成歌唱任務。隨著所吸收的氣體量的增加,胸腔的空間增大,身體增強了控制氣息的動力,使得呼氣深沉,并能夠得到有效調節(jié)[5]。歌唱的過程中,胸部肌肉的緊張程度得以解決,使得歌唱者所發(fā)出的聲音更富于表現力。
2.兩種唱法的發(fā)聲
京劇老生的發(fā)聲需要氣息的支撐,呼氣時進行發(fā)聲,使得氣和聲音混合,聲音跟著氣走。京劇演唱訓練中,各個器官都要保持規(guī)定的狀態(tài),使得口腔空間增大,鼻腔和頭腔之間的通道打開,才能夠準確發(fā)音。
美聲男高音唱法中,發(fā)聲源自于不同腔體的運用。頭腔通過口咽腔肌肉隨著氣流的變化而震動,震動的頻率要高于音波,從而產生共鳴。鼻腔共鳴是氣流通過鼻腔而使得音波傳播到體外,而鼻音恰好相反,是音波折射到鼻腔內而產生鼻腔共鳴。
三、總結
綜上所述,京劇與美聲唱法都是社會歷史文化發(fā)展中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珍品,但京劇老生與美聲男高音唱法之間存在著唱法技巧運用上的不同,所體現的演唱效果也會各異,而兩者在唱法上所存在的共性也會產生不同的演唱效果。通過對京劇老生與美聲男高音唱法進行比較式研究,可以實現兩者之間在演唱技巧上的互補,使得京劇和美聲藝術釋放出無限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歐陽中石,歐陽啟名.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141—145.
[2]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中國文化亮點通俗讀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77—81.
[3]劉曾復著,婁悅編.劉曾復京劇文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154—161.
[4]陳茜.淺談聲樂藝術中的舞臺表演[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3,(01):123—123.
[5]傅謹.京劇歷史文獻匯.清代卷[M].江蘇:鳳凰文化出版社,201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