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源
在人們的印象中,運動達人或運動健將的身體無疑是強壯的,心臟承受能力強于平常人,但是事實并非如此??v觀世界體壇,在運動中猝死的運動員為數不少。而心源性猝死是運動猝死的最主要原因,運動猝死是由運動和潛在的心臟病共同引起的。這個結論難免引起人們的疑惑,運動達人竟然有心臟?。窟@和他們強壯的身體不相符吧?
感到運動不適
不要硬撐
國際足聯(lián)醫(yī)務委員會和歐洲心血管學會的聯(lián)合研究表明,高強度的訓練可以使人身體素質更好,但是,長期超負荷的大運動量也會給身體造成傷害,其中最易出現病變的器官就是心臟。并且,心血管疾病更多是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才會顯現出來。因此,在進行健身運動時,切忌仗著自己“平時身體很好”而超負荷運動;在參加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或比賽前,要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并密切觀察運動時的各種癥狀,如果發(fā)生胸悶、眩暈、頭痛、極度疲乏等癥狀,要及時停止運動并就醫(yī),千萬不能有“撐一下就好了”的僥幸心理。
人體能承受的運動強度
在更年期前后變化大
現在有很多人將長跑作為健身的方法,佩戴運動手環(huán)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朋友圈里也經常有人“曬”自己的“步數”,但是,科學、有效的健身絕非每天跑多少步這么簡單,尤其是對于長跑等強度較大的運動,必須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強度。當然,隨著鍛煉的進行,身體的承受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可慢慢增加鍛煉時間和運動強度,并選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穩(wěn)定運動量。
值得一提的是,人體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在更年期前后變化最大,運動過量對處于這時期的人危害尤其嚴重。
誤區(qū):感到疲勞
就是運動過量
有人認為,感到疲勞就是運動過量,這其實是一個誤解。運動本身就是產生疲勞的項目,它通過產生疲勞——消除疲勞這個過程,使人體得到鍛煉,加強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協(xié)調,減緩身體隨年齡的老化程度。
判斷是否運動過量,應根據疲勞恢復的時間,如果肌肉疼痛、腰膝酸軟等疲勞信號在下一次運動前能得到恢復,就是適量的運動,反之則是過量。
運動過量造成整體和
局部兩種傷害
整體傷害是整個身體出現異常,比如運動后出現頭暈、惡心、抑郁、易怒、腹瀉、易感冒等;局部傷害一般是運動形式過于單一造成的。單一運動容易對人體某一部位造成疲勞,這些疲勞如果得不到恢復,會逐漸積累,導致人體某部位出現不適,比如常見的膝關節(jié)勞損、腰背肌慢性勞損,就是局部過度疲勞的后果。
現在,朋友圈里經常會有人轉發(fā)某種運動如何神奇的文章,如平板支撐、倒立、深蹲等經過網絡神化的運動項目一經出現,便有為數不少的人跟著練起來,但這種單一運動非但沒有人們渴望的神奇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傷害。
簡單地說,體育鍛煉、健身運動要根據自身情況適度進行,選擇多樣化的運動項目,培養(yǎng)多元化的運動樂趣,交替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既全方位鍛煉了身體,也可以避免單一運動造成身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