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馥聲,現(xiàn)就讀于沈陽市第二十七中學,是高二(13)班的語文課代表。她從小就喜歡文學,讀了大量名著,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積淀了底蘊。她以林徽因、張愛玲為偶像,追尋那靜而美的足跡,去演繹人間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四月,一個花開的季節(jié),一個容易做夢的季節(jié),一個承載著希冀的季節(jié)。杭州,一個如詩的地方,一個如畫的地方,一個讓人如癡如醉的地方。
四月的杭州,更是煙水迷離,美得不可形容。我在書中看到了這般景色,便為之著迷。正當我沉醉之時,微風輕拂,無意間翻動了書頁,我便遇見了林徽因。一個生于杭州,逝于杭州,一生優(yōu)雅而理智的女子。
林徽因是一個從容的女子。她從不自是年少而傾負韶華,也從不因自己的如花美眷而讓年華似水。她不像張愛玲、蕭紅那樣,因為生計而寫作,也不像陸小曼那樣,受困于愛情。她就是一個完美女神,擁有令人窒息的容顏,讓人嘆服的才情,執(zhí)著地對待事業(yè),以及讓后人稱為傳奇的愛情故事。
林徽因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擁有詩意的靈魂和讓人難以抗拒的親和力。她既是一位會寫詩的建筑家,又是一位研究建筑的詩人。她在建筑方面不如梁思成,在寫作方面不如徐志摩,卻在建筑與文字的碰撞上進行了很好融合。這為她的人生添了幾許柔情,幾筆冷韻。
林徽因熱愛她的建筑事業(yè),因為她對古建筑情有獨鐘。她奔波在各個城市,去探尋古建筑的美好,去揭開古建筑的秘密。她不顧身體的疾病,夜以繼日地研究,終于在建筑領域中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林徽因事業(yè)的成功,讓許多人刮目相看。她向世人證明,自己不僅是生活在柔情蜜意中的女子,還是一個堅毅執(zhí)著的學者。她深知,人生不易!
林徽因一生中愛過三位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清醒。
如果傾心,便不負年少。林徽因與徐志摩邂逅在霧都的康橋上。為此,徐志摩為她寫下了傳唱至今的《再別康橋》。在一段時間里,兩人出雙入對,共同研究詩歌,享受午后的溫暖。但是,林徽因看清了自己的心意后,毅然決然地離開。在林徽因不辭而別后,徐志摩就如他自己寫的詩一樣:回頭發(fā)現(xiàn),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
如果相愛,便攜手到老。林徽經(jīng)父親介紹,認識了梁思成。經(jīng)過坎坷,兩人終成眷屬。他愿成港,護她周全。她愿成舟,為他擱淺。大婚當日,梁思成問林徽因:“有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從此,他為她輕妝描眉,她為他紅袖添香。
如果錯過,便護她安好。林徽因與金岳霖是一生心靈相通的摯友。梁、金兩家互為鄰里,關系十分要好。梁思成夫婦的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金爸”。梁思成與林徽因發(fā)生矛盾,總會找冷靜的金岳霖來調解。他達到了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讓我在最美麗的年華里遇見你。
在林徽因故去后的某一年,金岳霖邀請幾位摯友一起吃飯,大家一頭霧水。吃了一會兒,金岳霖突然站起來,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闭f完后,大家看著這位終身未娶的老人落下了淚。自始至終,他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徐志摩在回國后娶了陸小曼,梁思成也在林徽因去世后,娶了自己的學生。只有金岳霖這個一直默默守候的人,初心不變,終身未娶。他愛得那樣深刻,深刻到一生從未忘懷。
徐志摩在康橋徘徊,只為等待一場舊夢的回歸;梁思成與她經(jīng)歷風雨,攜手走過千山萬水,只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金岳霖為她甘愿付出,甚至終身未娶,只為這樣小心地守護她身旁。
不知道,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還有幾人能靜下心來看幾篇文章,能看透故事中的悲歡離合的又有幾人,又有幾人能記得那個路過民國的林徽因。她曾路過一樹一樹的花開,走過余溫猶存的夢,走過人間的四月天。有人說她被鎖在了四月,窗外柳絮飄落,將手伸出窗外,卻解不開命運的枷鎖;也有人說她不食人間煙火,也許正因為這樣,她才不會輕易地被紅塵往事所傷。
林徽因在她至愛的四月離去。生如夏花般絢爛,死若秋葉般靜美。正如金岳霖所說:“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p>
沒錯,她就是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愛、是暖……
這般無言的終章,讓我再拿什么為她相送?
我若離去,后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