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黛+張煜
[摘要]《星際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zhí)導的作品,影片是諾蘭最熟悉的科幻題材。諾蘭放棄了對非線性敘事的執(zhí)著,轉(zhuǎn)而投向比較稚拙的線性敘事方式,這可以視作諾蘭在敘事上的一種轉(zhuǎn)變。影片在上映后好評如潮,學者對其進行的研究也從多方面展開,如生態(tài)視角、敘事策略、宇宙觀設定等,但鮮有學者從視覺空間角度對電影進行分析。有鑒于此,文章從影片中的空間分類、空間視覺審美、空間敘事三方面,分析《星際穿越》的空間審美維度。
[關(guān)鍵詞]《星際穿越》;克里斯托弗·諾蘭;科幻電影;空間審美
《星際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zhí)導的作品,影片是諾蘭最熟悉的科幻題材。眾所周知,諾蘭以嚴密邏輯和非凡想象力著稱,其影片構(gòu)建的敘事迷宮征服了當下不同層次的廣大受眾。[1]非線性、碎片化敘事,可以說是諾蘭的招牌,如《記憶碎片》《致命魔術(shù)》等,甚至需要觀眾數(shù)次觀看才能完全了解故事內(nèi)容。而在《星際穿越》中,諾蘭放棄了對非線性敘事的執(zhí)著,轉(zhuǎn)而投向比較稚拙的線性敘事方式,這可以視作諾蘭在敘事上的一種轉(zhuǎn)變。《星際穿越》在科幻的華麗外衣之下,流淌著人性的脈脈溫情。非線性敘事可能帶來的對人性真情的連貫表達的阻礙,促使諾蘭放棄了其慣用的敘事手法。影片在上映后好評如潮,學者對其進行的研究也從多方面展開,如生態(tài)視角、敘事策略、宇宙觀設定等,但鮮有學者從視覺空間角度對電影進行分析。有鑒于此,文章從影片中的空間分類、空間視覺審美、空間敘事三方面,分析《星際穿越》的空間審美維度。
一、空間分類
要分析影片的空間審美,首要問題就是要搞清楚影片中空間的劃分。簡而言之,在《星際穿越》中,空間可以分成兩類,即異域空間和家園空間。兩類空間承擔著影片中不同的敘事任務,但卻貫穿著片中人物一樣的情感。
首先,異域空間是影片最吸引觀眾的內(nèi)容之一??苹糜捌校诳茖W的幻想是影片表現(xiàn)的重點,而對幻想進行審美是觀眾觀看影片的目的之一。如何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領觀眾走進影片的異域空間,是影片創(chuàng)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片中,以科幻片中常見的外太空場景為鋪墊,使觀眾更容易接受影片中的設定。在名為“Endurance”的飛船上,艙外的背景,常常是無邊黑暗中一顆旋轉(zhuǎn)的藍色星球,提醒著人們對地球的遠離。蟲洞是外太空中的重要空間,為了讓觀眾明白蟲洞的意義,影片甚至安排演員不厭其煩地講解,一切都是在為感覺的真切服務。實際上,蟲洞依舊是科學想象的范圍,沒有人證實其是否存在,影片也給出了自己的想象。在這里,控制器已經(jīng)失去了作用,并且電腦提示這里是超過三維的空間,能做的只是記錄和觀察。在穿越蟲洞后,外太空又變成了一片沉寂之態(tài),而探險隊員們將要探險的星球有三個,分別是米勒、曼恩博士、埃德蒙斯三人著陸的星球。影片向觀眾展示了其中的兩個,帶給觀眾體驗異世界的機會。而影片對異域空間中黑洞的展現(xiàn),可謂全片最令人驚艷的地方。尤其是對黑洞之中的奇點的想象,這個五維空間不但是主人公拯救人類的舞臺,也體現(xiàn)出人類情感對時空的穿越。在對異域空間的展示上,影片可以說突破了人們認知的范圍,不斷帶給觀眾驚喜。而且,影片對異域空間以層層推進的漸進手法展現(xiàn),又符合了人們的認知過程。
其次,家園空間在影片中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其變化展現(xiàn)了人從個體上升到族群的意識變化。家園首先指那個佇立于玉米地旁的小房子,這里是工程師庫珀一家人的棲息地。除了周圍的玉米地,透過房間的窗戶所見的風景,常常是漫天的沙塵。這里有庫珀的兒子湯姆、女兒墨菲,是庫珀作為個體意義上的家園。而這座房子里的書房,也就是墨菲的房間,是影片中具有特殊意義的空間設定,這里是庫珀與女兒完成跨越時空溝通的場所,書架、航模等道具,都是這個家中具有獨特意義的物品。家園進一步所指的是地球,根據(jù)影片的設定,此時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jīng)全面出現(xiàn)倒退,能生存的農(nóng)作物越來越少,稻米、小麥、秋葵等農(nóng)作物相繼滅絕,玉米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病癥。影片借助庫珀的岳父唐納德之口,點出了全球環(huán)境惡化的原因,“60億人”并且“每一個人都是那么貪得無厭”,這體現(xiàn)出了影片對環(huán)境惡化的反思。當庫珀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地球則成為其作為族群意義上的家園。庫珀的任務也是基于人類的角度出發(fā),探索新的宜居星球。影片最后,當庫珀被人從木星上空救起,他再一次回到了“家園”,而這里是在土星上空的庫珀空間站(以其女兒墨菲·庫珀命名的)。此時庫珀向墨菲發(fā)送的關(guān)鍵數(shù)據(jù),幫助墨菲完成了拯救人類的計劃,人類開始了在漫無邊際的宇宙的開發(fā)之旅。此時的家園雖然是一個移動的空間站,但卻遠比地球的環(huán)境好得多。
此外,影片中的家園空間和異域空間雖然是并行的獨立空間,但在影片中兩者是密切聯(lián)系的。兩者的互動推動了影片敘事的發(fā)展,下文即對其進行討論。
二、空間視覺審美
利用數(shù)字技術(shù)營造充滿視覺美感的電影空間一直是諾蘭的強項,這一點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等影片中已有充分展現(xiàn)。究其原因,是諾蘭對觀眾審美風向的把握。近年來涌現(xiàn)的數(shù)字技術(shù)對于電影潮流的影響并不在彩色電影和有聲電影之下。[2]對于觀眾來說,電影的敘事固然重要,但原始的對感官的刺激亦是不可或缺的。當代觀眾相比起彩色與有聲時代的觀眾而言,其消費水平和娛樂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另一方面,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帶來的負面效應是觀眾所承受的時代太過紛繁復雜,令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就使得電影依然有其存在以及給觀眾提供娛樂和消遣的價值,但要想盡可能地實現(xiàn)娛樂目的,幫助觀眾暫時地逃離現(xiàn)實社會的平庸和浮躁,電影就必須直接地刺激觀眾的感官,讓觀眾在震撼刺激的視聽效果之中獲取快感。
《星際穿越》為避免觀眾對太空科幻片中太空場景的審美疲勞,選取了類型片中極少出現(xiàn)的蟲洞、黑洞等尚處于科學幻想階段而未被證實是否存在的空間元素,并且將其以壯麗的場景展示在觀眾面前,帶給觀眾陌生化的審美快感。蟲洞在影片中呈現(xiàn)為一個巨大的旋轉(zhuǎn)狀的球體,其在幽深的宇宙中放射出動人心魄的魅力。蟲洞的邊緣有很多發(fā)光的星體,還有大量色彩艷麗的星云。而在進入蟲洞后,影片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一條漆黑的通道,只有周圍飛速掠過的星體和畸變的空間提醒著人們,這里并非尋常的宇宙空間。當然,蟲洞只是影片星際旅行的路徑,并且其視覺效果與觀眾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其震撼力并不能輕易地打動觀眾。諾蘭也深知這種缺少反差的視覺效果不夠理想,因此他設計了與人們?nèi)粘I钕嗦?lián)系但又超出人們常識的視覺效果,從而使觀眾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驚嘆。如,在米勒登陸的星球上,因靠近黑洞的引力原因,這里的浪頭要遠遠超過地球上的海浪。徘徊者號登陸艦面臨著有數(shù)十層甚至數(shù)百層樓高的滔天巨浪,登陸艦如同一葉扁舟被沖上浪尖,接著狠狠地摔下浪頭。登陸艦與浪潮的對比,使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異域空間的不同。類似的,在登陸曼恩博士的星球時,徘徊者號飛過厚厚的云層,觀眾并未有什么異樣之感,但飛船碰到云層時的咔嚓聲以及隨之掉落的碎片,提醒觀眾這不是普通的云,而是結(jié)冰的凍云。通過對人們?nèi)粘=?jīng)驗的顛覆,影片成功地營造了視覺奇觀,帶給觀眾巨大的視覺沖擊。
黑洞是影片最具震撼力的空間元素之一。因黑洞本身就是科學想象,所以影片對黑洞的建構(gòu)也完全是基于想象。黑洞的外沿是環(huán)狀的發(fā)光帶,而圍繞黑洞還有一圈光環(huán),外沿和光環(huán)都發(fā)出耀眼的紅黃色光暈。在飛船飛向卡崗圖亞黑洞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空間在這里發(fā)生的畸變,飛船在巨大的光環(huán)上就像一只螞蟻。當庫珀駕駛的徘徊者號飛進黑洞后,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飛船失去控制并起火,成功從飛船彈出的庫珀進入了黑洞中的奇點,影片再一次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在這里,影片又一次運用陌生化手段,使觀眾體驗視覺奇觀。這里的時空是五維結(jié)構(gòu),時間以實體方式存在,每一個時間對應墨菲房間的一種狀態(tài)。觀眾可以看到不同的房間中,墨菲從孩童一直到成年的變化,而每一個時間段中的墨菲,就如同處在魔方中的一個模塊中,而奇點所對應的就是一個巨大的魔方。觀眾既驚嘆于影片的想象力,也驚嘆于眼前所見到的五維空間的視覺奇觀。
三、空間敘事
諾蘭的電影追求一種非邏輯化的表現(xiàn)方式,以非線性的剪輯技術(shù),打破傳統(tǒng)的故事敘事邏輯,建立起新的鏡頭序列,在看似紊亂的鏡頭中使鏡頭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性與含義在敘事過程中得到顯現(xiàn)。[3]但在《星際穿越》中,諾蘭顯然沒有使用他的招牌般的碎片化敘事,轉(zhuǎn)而充分調(diào)動空間作為敘事元素的力量。諾蘭并不是只想讓觀眾在影片中體驗視覺的奇幻之旅,空間只是諾蘭敘事的手段,講故事才是諾蘭的重點。觀眾在諾蘭營造的奇觀的引領下,進入一個感受真切的幻想世界,目睹種種陌生的科幻場面,甚至直接被代入影片主人公的精神歷程,而無需領略枯燥的科技原理灌輸??梢哉f,諾蘭以一種充滿感情和力量的方式與觀眾參與了一場場認知游戲。而在這場游戲中,空間對敘事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異域空間和家園空間的呼應,是空間敘事的核心所在。庫珀家中的書房,也就是墨菲的臥室,是庫珀利用引力穿越時空實現(xiàn)對內(nèi)溝通的地點。在影片的時空觀設定中,穿越黑洞之后,庫珀團隊只能收到來自地球的信號,卻無法將任何信息傳回地球。這一設定可以看作是地球只能向外聯(lián)系,與飛船進行單向溝通。庫珀了解到了兒子、女兒的變化,但湯姆與墨菲發(fā)出去的消息卻如石沉大海,他們無法獲知父親能否收到消息,或者父親是否還活著。由于燃料耗盡庫珀掉入了黑洞,然而卻進入到了一個五維空間之中,意識到自己再也回不去的庫珀為女兒發(fā)去了“留下”的信號,希望能挽留過去的自己,少年墨菲也在書房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掉落的書用摩斯密碼拼成了“留下”。庫珀向過去的自己發(fā)去的NASA的坐標以及發(fā)給女兒的信息,都是嘗試完成自我救贖。庫珀實現(xiàn)了從異域空間向地球發(fā)送信息,如此一來,異域空間與家園空間形成雙向溝通。最后,也正是在五維空間中庫珀收集到了必要的信息,通過給女兒的手表幫助女兒解開了方程拯救了人類。由此可見,兩種空間的間離效果非但沒有使庫珀與女兒之間的愛被隔斷,反而使庫珀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跨越時空傳輸信息的奇跡。人類的命運得到拯救后,與女兒處于兩個時間線的庫珀飛入了蟲洞,最終在木星的上空被成功解救。完成自我救贖的庫珀又一次返回了家園空間,此時,父親仍是壯年,而女兒已經(jīng)鶴發(fā),兩人的相見也掀起了影片情感的高潮。影片中,空間不僅推動敘事,有時空間也是敘事的本身。諾蘭在影片中營造的空間,可以說是“具有意味的形式”[4]。
綜上,在《星際穿越》中,諾蘭不僅營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觀,而且令觀眾體會到了奇觀背后的濃濃真情。影片的空間造型充滿想象力,尤其是對蟲洞和黑洞的展現(xiàn),可以說是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合理想象。在敘事層面,影片中的異域空間與家園空間的互動,構(gòu)成了敘事的重要動力。諾蘭對影像空間的營造,既具有形式美,又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觀眾欣賞影片時,在享受視覺刺激的同時,也受到心靈的震撼。諾蘭以其藝術(shù)實踐,彌合了藝術(shù)與商業(yè)之間的鴻溝,其經(jīng)驗值得中國電影人借鑒。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隱喻認知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隱喻能力”(項目編號:2014YYJG240)。
[參考文獻]
[1]張凈雨.克里斯托弗·諾蘭:建構(gòu)謎題的電影大師[J].當代電影,2013(03).
[2]張會軍.由數(shù)字技術(shù)引起的關(guān)于電影制作與觀念的思考[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06).
[3]賈倩.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導演藝術(shù)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4]楊成立.克萊夫·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思想述略——讀克萊夫·貝爾的《藝術(shù)》[J].民族藝術(shù)研究,2009(02).
[作者簡介]呂黛(1972—),女,河北樂亭人,博士,華北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張煜(1978—),女,滿族,河北遷安人,碩士,華北理工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