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 張睦楚
作為教師,要竭力教好每一個學生,這既是其職責所在,又是教育公平之現(xiàn)實訴求。我國21世紀第一個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多次強調:教師要“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此,教師要不偏不倚,對全班同學一視同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以及成才觀,要充分尊重、相信班上的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并竭盡全力教好每一個學生。
然而現(xiàn)實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把“教好學生”變成了“教‘好學生”。這些教師只關心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對這些“好學生”不僅和顏悅色,耐心解答其學習困惑,還主動噓寒問暖,甚至給他們開小灶;而對那些所謂的“非好學生”則不管不問,只要你上課不搗亂、不影響班上其他學生學習,愛干嘛干嘛,睡覺、看課外書、逃課都無所謂。甚至遇到“非好學生”來問問題時,教師也往往滿臉的不耐煩,敷衍了事?,F(xiàn)實中,這種“教好學生”淪為“教‘好學生”的現(xiàn)象很常見,廣泛存在于不少中小學中。
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這些老師眼中的所謂“好學生”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那些學習成績好,有望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的學生;另一種則是那些有家庭背景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父母或親戚非富即貴。在老師眼中,這些學生都是好學生,是需要、也值得自己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說到底,這些所謂的“好學生”,其“好”在能給教師帶來好處。前者學習好,作為教師有面子,尤其是考試成績好,教師更有業(yè)績和獎勵;而后者有家庭背景,把這部分學生“伺候”好了,家長也是明白人,懂得“投桃送李”,如此一來也會給教師帶來數(shù)不盡的好處與利益。
“教好學生”異化為“教‘好學生”是不對的,這不僅有違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同時也不利于教育公平。教師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并功利對待,對于那些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學生盡心盡責、呵護有加;而對于那些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學生則不管不問、不負責任??梢哉f,“教好學生”淪為“教‘好學生”的做法是不對的、影響是惡劣的、后果是嚴重的,我們要重視這一現(xiàn)象并積極設法應對才行。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師德建設,涵養(yǎng)并提升教師的教學倫理素養(yǎng);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校制度建設,嚴禁教師假“因材施教”之名行“因才施教”和“因財施教”之實。此外,還要加強監(jiān)管力度,校長或學校其他相關領導不能整天坐在辦公室,要經(jīng)常去下面看看,同時也要廣開言路、設立渠道,多聽聽學生的“抱怨”與“心聲”,對于那些將“教好學生”做成“教‘好學生”的教師要及時制止,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予以教育、警告,甚至處罰。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