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軍
摘 要 通過項目化教學在羽毛球課程中應用的理論研究以及一學年的實踐研究,探討羽毛球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以提高羽毛球課程的教學效果,為高職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參考,從而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拓寬思路。
關鍵詞 項目化教學 羽毛球 體育課程 應用 實踐
項目化教學現已廣泛運用與各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尤其在以戴士弘教授為課改帶頭人的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與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等率先開始試點的高職院校,現全部課程均采用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相對于其它課程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中不能完全模仿其它課程的設計思路。本文將項目化教學的理論學習與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成果展示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項目化教學
(一)項目化教學概述
項目化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行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個項目是計劃好的有固定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的工作。原則上項目結束后應有一個完整的作品[1]。
(二)項目化教學羽毛球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包括了課程的簡介、課程定位、學情分析、課程總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課程整體設計(項目、教學模塊、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能力訓練項目與課程進度、情境設計、考核評價、第一次課的設計與最后一次課的設計等[1]。
1.課程簡介
羽毛球課程作為選項課在全院大二學生開設, 一共72個學時36次課,4個學分,分上下兩個學期教授。
2.課程定位
強健體魄、滿足興趣、提升素養(yǎng)、服務專業(yè)。
3.學情分析
通過一年級模塊課程學習職業(yè)體能方面有所發(fā)展;有一定的羽毛球運動基礎或興趣教高;少部分同學來自校羽毛球隊,基礎較好;女生略多于男生,總體水平參差不齊。
4.課程目標的設計
(1)課程總目標
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體育學習中培養(yǎng)運動興趣,養(yǎng)成運動習慣;幫助學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術、戰(zhàn)術、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學會必要的健身手段與方法,養(yǎng)成自覺健身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組織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yǎng)勇于競爭、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促進身心協同發(fā)展,促進素質教育實施。
(2)能力目標
通過羽毛球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羽毛球運動的樂趣和健身價值,60%-70%的學生學會1-2種羽毛球運動身體鍛煉的方法,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發(fā)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能運用發(fā)球、高遠球、網前球、吊球和殺球等基本技戰(zhàn)術,使60%-70%的學生能參加班級、分院系、學院和企事業(yè)單位等級別的羽毛球比賽;根據比賽規(guī)則和裁判基本知識,使70%-80%的學生能夠欣賞和用自己語言評價羽毛球比賽。
(3)知識目標
了解健康的概念和多元健康觀,理解體育鍛煉與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關系;掌握一些體育鍛煉的衛(wèi)生常識,了解運動損傷的成因與處置有關知識;了解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及鍛煉價值,掌握運用羽毛球運動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的有關知識;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基本戰(zhàn)術的動作要領,掌握基本技術的動作分類,各項動作的重點和難點的有關知識;掌握羽毛球運動有關基礎知識,了解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guī)則和裁判規(guī)則。
(4)素質目標
通過分組教學模式,結合羽毛球運動單打、雙打等項目分類和格網對抗性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良好的體育文化修養(yǎng)等,為自己專業(yè)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5.課程的整體設計
課程整體設計包括3個典型的能力訓練項目;6個教學模塊;18項具體教學任務;多種教學方式(啟發(fā)式、分層次、探究式等)。
6.能力訓練項目與課程進度表(表1)
7.情景設計
學院在12月中旬要舉行羽毛球團體比賽,賽前各分院系將于11月中旬先行組織選拔賽,通過班級報名參加的形式。羽毛球選項班的同學要積極參加分院系選拔賽,此外還要負責協助分院系的體育部組織比賽,部分同學在比賽當中擔任裁判員,于此同時每位同學都要組織自己班級的報名和選拔賽,以確定參加分院系選拔的名單。在比賽過程中,羽毛球選項班的同學需要作為班級觀看隊員的解說,以及評價比賽。
8.考核評價
考核成績=平時成績50%+身體素質20%+專項技術30%
(1)平時成績構成:考勤情況與學習態(tài)度30% +完成課外布置任務情況(參與班級、學院、企業(yè)或各系組織的羽毛球活動)20%。
(2)身體素質成績構成:職業(yè)體能(根據專業(yè)大類設置不同專業(yè)素質10%)+專項身體素質:各專項統一內容10%。
(3)專項技術成績構成30%:羽毛球組合技術20%(技術動作10%+技術效果10%)+比賽技術評定10%。
9.第一次課的設計
(1)說明課程性質,總體目標,課程安排,上課方式,參加課外群體活動的要求、考核方式。
(2)學習模式→進行小群體教學模式,按專業(yè)進行自由組合,按照班級把學生分為5-7個小組,每小組一位小組長
(3)激發(fā)興趣階段:教師與班級水平最高的學生進行比賽示范;學生水平摸底。
(4)接受新知識階段:
①羽毛球正反手握拍以及轉換→教師提問“你們會握拍嗎?”→學生握拍教師檢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轉換正反手握拍教師檢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學生自評,組內組間互評→學生練習→教師評價總結→組間競賽
②學生展示正反手握拍及轉換→教師提問動作要領,講解示范正反手握拍動作→學生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自評,組內組間互評→教師總結評價
③運用羽毛球拍撿球技術,→教師提問“用球拍撿球會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自評,組內互助→學生練習→教師評價總結
(5)恢復身心階段→學生組內互相按摩→小結→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10.最后一次課的設計
(1)考試沒有通過和因事未能參加考試的學生進行補考。
(2)教師帶領班級水平較高的學生演示下學期通過學習將要達到的水平,回顧羽毛球的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的重難點。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理念,運動羽毛球進行身體鍛煉
(4)提供各種組合練習的方法和手段的文字或視頻資料。
(5)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三、課程整體設計的體會
通過整體課程的設計,雖然教學主要內容改動不大,但是更加清楚教學目標,此外準確的定位課程性質后,更能夠把握這門課程,項目化的課程導向也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正真做到了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設計過程中教師任務雖然會比較繁重,但是只要設計好了,以后上課就會相對輕松,而且更能夠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與能力。
參考文獻:
[1] 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