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延續(xù)
周末的一天,我與好友相約一同到古懿州城游覽。懿州城位于遼寧省阜新市東北70公里處,隸屬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鎮(zhèn)。懿州古城擁有豐厚悠久的民族宗教與歷史文化資源。這里不僅是公主的私城、一代才女宣懿皇后蕭觀音的娘家,還是道教大師張三豐的出生地。境內(nèi)目前留存的遺跡有古塔、古城墻、點將臺、運糧城等等。
古城址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土筑城垣,周長4600多米。該城西、北兩面城墻遺址尚存。北面城墻長約80米,西面城墻約100米。城址東半部現(xiàn)為塔營子村,西半部為農(nóng)田。農(nóng)田中央立有古塔,為遼代佛塔。該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共分13級,底座原有蓮花等圖案,因歲月流逝,已經(jīng)淡淡模糊。塔高38.14米,塔中部分為8面,每面均雕有佛像。素有“三豐故里,皇后娘家”之稱的懿州古城,不僅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遼、金、元三代名城,而且這座古城城外有城、城中有城。城外的小城緊鄰著通向渤海的繞陽河,堪稱是一座“出海港”。河港小城與主城之間還有一條秘密的地下通道相連,充滿了神秘色彩。
在懿州古城址東南約1.5公里處的繞陽河西南岸有一座方形古城遺址,在1981年開展的文物普查過程中被列為遼代古城,它當(dāng)時的名字叫“高家古城”。這座古城高度和寬度比古懿州的城墻略強(qiáng)些,城墻為土筑,東西長210米,南北寬300米,有2個城門,墻基用大小不等的料石砌成,十分堅固。城墻西北部因緊靠繞陽河,已被河水沖毀一大半。據(jù)《元史·世祖本紀(jì)》記載:至元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懿州兩年受災(zāi),朝廷撥給糧食,“詔以海運糧五萬石賑之”,是從繞陽河上用船運來的。此外,元初曾東征高麗,并兩次東征日本。當(dāng)時這里水旱路都通,又處于遼西內(nèi)地,是懿州屯積糧草和軍糧儲運的中轉(zhuǎn)站。所以當(dāng)?shù)匕傩沼址Q懿州“運糧城”“軍糧城”。歷數(shù)各地現(xiàn)存的遼代古城,像這樣有“城外城”“城連城”“出海港”獨特結(jié)構(gòu)布局的極為罕見。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我們幾人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在車窗回望,落日余暉和寶塔的金頂遙相輝映,三豐仙居院內(nèi)群鴿拔地而起,鴿哨聲回蕩在湛藍(lán)的天空。